设计时注重“三层四趣”实施中关注“五动六感”

2018-09-28 05:26孔荷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实施设计

孔荷红

[摘 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外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作业设计的“三层四趣”(四趣即乐趣、兴趣、情趣、志趣)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五动六感”(六感即数感、符号感、形体感、空间感、应用感、整体感),让课外作业更富有色彩、充满情趣。

[关键词]课外作业;设计;实施;“三层四趣”;“五动六感”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54-02

本人教低年级数学已有二十余年,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一直沿用传统而老套、枯燥且乏味的“请同学们打开第几页做第几题……”作为导入,可以说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毫无兴趣。为了改变现状,自2015年秋季以来,本人启用了“设计时注重‘三层四趣, 实施中关注‘五动六感”的措施来完成作业教学,近三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践行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作业内容时注重“三层四趣”,让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本人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摒弃了以往让学生做统一习题的方式,而是依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内容层次的作业,依照“乐趣 → 兴趣→ 情趣 → 志趣”的层次递进,变“要我做”为“我愿做”且“乐意做”。

1.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在乐趣中滋生兴趣

本人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注重的是让学生分层练习。其一,根据年级调整作业中三象(形象、想象、抽象)内容的占比:若是一年级,即为4分形象,5分想象,1分抽象; 若是二年级,即为3分形象,5分想象,2分抽象;若是三年级,即为2分形象,5分想象,3分抽象。其二,能力与内容分层: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对作业内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设计不同层次的多梯度的课外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的内容和数量,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各尽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获得学习乐趣,滋生学习兴趣。如设计A、B、C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分别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教师应适当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去尝试完成高一层次的作业。

2.设计生活化作业,使全体学生在兴趣中品味情趣

低年级的学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尽可能做到生活化、实用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喜闻乐见的事物出发,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品味数学的情趣。如学习了分类后,可布置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自己的房间;学习了人民币后,可让学生去商场购物,帮助家长记账、算账;学习了规律后,可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有怎样的规律;等等。

案例: 从家到学校共有几种走法?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与学生一起检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面认真检查同学的作业是否正确,一面又饶有兴趣地了解同学的解题方法。这样检查10份作业就相当于让学生练习了10道同类型的习题。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在训练中得到了培养。

3.设计开放型作业,促全体学生在作业中培养志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应面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课外作业也应相应地改变,由封闭型、习题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应用实践为主的开放型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脱离出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如让学生去观察影剧院的椅子上的扶手,每2张之间有1个扶手,那么3张椅子共有几个扶手?10张椅子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课外作业应该是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外作业的同时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安排课外作业。如学习了时间后,本人提出:“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来自行设计、安排今天的课外作业。”这既是对学生的一份信任,也是培养学生志趣,调动其积极性的策略之一。

二、作业实施中关注“五动六感”,促各层面学生全神贯注

在“五动”(说、玩、找、用、问)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六感(数感、符号感、形体感、空间感、应用感以及整体感),并对六感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1.注重“说”的过程,明白对数感的认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这种“说”的作业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说一说、数一数身边的数字”;“编个数学故事给家长或同伴听”;“回家向家长说说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事物与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关”;等等。这样的课外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注意“玩”的方式,明确对符号的理解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注重“玩”的课外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并存的。如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后,可以请学生做小小设计师,用所学的图形拼一拼,玩一玩,看看能拼出哪些美丽的图案来;“小猴套圈,一共有5个圈,猜一猜小猴会套进几个圈?”请学生回家玩一玩,第二天告诉老师答案;学习了20(100)以内的加减法后,布置学生回家玩扑克牌:把1~10的扑克牌拿出来,与伙伴或家人一起每人各出一张牌,然后相加、相减(或算24点),看谁先说出得数,牌就归谁……“玩”的作业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3.注明“找”的目标, 明辨对形体的空间感

注重“找”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或生活中哪些地方或事物涉及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后,让学生找找家里或周围哪些物体分别是什么体,有什么面;学习了分类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哪些现象也是分类的。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反馈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注视“用”的作用,明了对应用的感悟

学生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布置的作业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的计算后,可布置学生课后购物,并在课堂上说说买东西的过程与体会;学习了规律后,可布置学生运用规律打扮自己的房间或教室等;学习了测量后,可让学生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等。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都会主动地去完成,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5.注入“问”的技巧,明晰对灵活性的整体感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种“问”的课外作业可以是让学生根据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回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或家长提问学生解答;也可以是学生向家长提问,让家长来解答;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练习,让学生养成多思考、多提问的良好习惯,懂得怎样去提出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这就如同给了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知识大门。

三、理论印证与感悟反思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内知识的扩展,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有资深教研员认为:“数学教学中应该经常让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愉快,享受成功的欢乐。当学生克服了困难,‘摘到了果子,就会体会到紧张的脑力活动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的情感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进一步去获得新的知识,成為学习的内在动力。”明代儒学、心学大家王阳明提出过“五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助学为自学,变专学为博学。王先生的先见之明印证了本人践行的措施可行可信。因此,本人奉行“乐趣滋生兴趣,兴趣品味情趣,情趣培养志趣”的教学理念,让课外作业更富有色彩、充满情趣,让学生更快乐地成长。

本人在践行“三层四趣”“五动六感”的作业教学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美好的生活品质必须从美好的教育开始,而美好的课外作业内容更是美好教育的奠基石。我企盼教育专家早日促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的美好的课外作业样本面市,以便更有效地辅助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实施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