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期末复习效率之我见

2018-09-28 05:26魏舟静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结构图

魏舟静

[摘 要]期末复习在每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对这一阶段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化梳理,并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升。学生是复习教学的重要主体,期末复习理应依托学生,转变教学策略。

[关键词]期末复习;结构图;冷知识;错资源;提问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68-02

期末复习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多样选择机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复习中体验到“新”,获得新认知。教师应基于学情,构建不同知识板块的复习策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紧抓知识的特点,架立结构图

期末复习的重要特点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学生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从而融会贯通。架立结构图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所复习知识的特点和范围合理策划。

1.联想法

出示一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联想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相似联想,使之形成“知识圈”。对一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关联,打破教材章节的逻辑关系,重新对知识进行编排,构建微知识体系。如,关于“长方形”的“知识圈”如右图所示。

2.生长法

相较于联想法,生长法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有逻辑的架立。教师可根据树的生长规律,引领学生找出某一个知识的生长点、支撑的内容以及将要发展的高一级知识。以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的相关知识为例:

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其中“综合与实践”出现在相应的单元内容中。因此,分类复习时可以将全部内容分为三个板块,进而根据每学期的内容灵活架构,直至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

教师改变传统的追问式梳理,通过小知识点的架立范式,结合课前预设的结构图,辅助学生疏通知识脉络。经历了一两次系统梳理后,教师只需给定复习主题或者关键词,要求学生自我架立或者同伴互助架立结构图,即可完成期末复习。这样既增添了期末复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事半功倍。

二、遵循学习的特点,挑出“冷知识”

知识梳理不能只流于“理”出来,教师还要灵敏捕捉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冷知识”,帮助学生疏通知识脉络中的细枝末节。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经历一个学期或者一个阶段的学习后,会慢慢遗忘或者模糊一些知识,这些知识便是期末复习中的“冷知识”。“冷知识”还包括梳理时学生疏漏的、混淆的和浅层的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灵活采用联想法、生长法和分类法,把握好“放”和“扶”的尺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准确把握“冷知识”。

“冷知识”的存在会给后续学习埋下隐患,因此,消除“冷知识”是期末复习的重要任务。“冷知识”为期末复习指明了方向,减轻了学生复习的负担。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占比情况,教师“对症下药”,提高复习效率。

三、结合学生的特点,类化“错资源”

心理学对类化的定义是“概括当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本质特征,将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到原有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去,对问题加以解决”。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错误的价值往往不止于错误本身,还在于让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和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学生在期末复习阶段的“错资源”正是最有价值的复习点,也是期末复习的导向。

【案例】苏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的补充习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电脑显示屏的面积大约是998( );

操场上沙坑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5( );

一张试卷的面积大约是8( );

一个养鱼池四周的小路大约长60( ),养鱼池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25( )。

期末复习初期,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混用、面积单位错用等现象频频出现。教师应立即意识到,这是学生知识遗忘和模糊的点,需要强化复习,以类化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元认知。

1.“错资源”可以增添思辨空间

如,对于“一个电脑显示屏的面积大约是998(平方分米)”的错误解答,教师询问后了解到,这位学生是从单位的大小出发,认为在已学的三个面积单位中“平方分米”正好居中,而“平方米”太大,“平方厘米”又太小,于是教师请其他学生描述998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高同学:“998平方分米约等于1000平方分米,即10平方米,大约有两块黑板面那么大。”高同学说完以后,其他学生纷纷议论:“一个电脑显示屏有2块黑板面那么大,怎么可能!”随后,李同学联系下一题中“沙坑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进一步质疑“一个电脑显示屏的面积大约是998(平方分米)”的结论。“错资源”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增添了学生的思辨空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错资源”可以培养归纳能力

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立即举出类似的例子,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出题,请答错的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期末复习中的“错资源”,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教学机遇,教师要妥善处理,变废为宝,充分发挥“错资源”的价值。

四、滲透核心素养的目标,发展提问能力

核心素养既重视“关键能力”,又重视“必备品格”,而数学中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结合点。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项独立的数学活动,是教学的目标所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更渴望获得对旧知的新认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提问中将“问题”与“思维”紧密结合,将“内部言语”外显,再诱导有声思维转至无声思维。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提问点。

1.错题提问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顺着错误提出如下问题:“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如果要使计算正确,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反思。

2.对比提问法

复习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将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对比,寻同、寻异,以获取新发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点评,以此驱动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3.插图提问法

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配合教学内容,还能够提供丰富多元化的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如果指导学生对同一幅插图反复地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就能在无形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素养。教师在复习期要有意识地将“图文”升华为“图问”,舍弃原有的限定条件,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学生的复习边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期末复习也应如此,要让学生参与到新的、锻炼学习能力的复习过程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提升期末复习的效果。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结构图
用“分与合”的结构图理解加减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南京大学、哈佛大学联手绘制 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诞生
做个皮肤结构模型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偏序结构图的一种计算机生成算法
树型组织结构图的算法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