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障碍跑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8-09-28 10:52张海琴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张海琴

[摘 要]障碍跑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变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障碍跑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多维视角,从有材到无材、从静态到动态、从高位到低位、从单组到组合、从被动到主动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合理开发、运用障碍物,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多维视角;障碍跑;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9068(2018)24006502

障碍跑是学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跑步姿势,采用穿、跨、跳、钻等方式过若干个障碍的运动项目。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障碍跑练习,意义深远,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通过多种多样的障碍跑练习,以团结协作、挑战自我、分享成功为主题,以游戏比赛为主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障碍跑的教学。

一、从有材到无材的障碍跑

在障碍跑教学中,教师都是在课前设置好障碍物,如标志桶、跨栏架、海绵垫等,安排好路线后告诉学生过障碍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这对器材充足的学校来说,效果很好,但对器材比较匮乏的学校来说,这样的障碍跑练习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当障碍物,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可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10人,在此基础上,每组出2名学生或4名学生,手臂伸直手拉手站立或蹲下充当障碍物,让本组的其他同学从他们的手臂上跨越过去,看哪一组最快通过。这样安排,能够灵活地挖掘障碍跑教材的内涵,开发出适合学生的障碍跑学练方法,让学生积极投身到障碍跑学习中,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从静态到动态的障碍跑

一般情况下,障碍物都是固定摆放在操场上,学生从障碍物的上面、中间、侧面等绕过、穿越或跨过,但是练习多了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比较枯燥而被动地练习。如果教师能够让固定摆放的器械动起来,势必能增加障碍跑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10人,开展“踏石过河”的游戏:跑道上分别放置5张纸板,距离分别为1.5米;每组的第一名学生依次跑过5块纸板,到达终点后绕过标志桶,再依次从纸板上跑过,和第二名学生击掌;第二名学生按照相同的方式练习,以此类推,看哪一组学生先跑完全程。这是静态的障碍跑,教师要善于动脑,想办法移动纸板,对这个障碍跑练习进行改造: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中拿3张纸板站在起点线后,当听到老师的哨声后,先放2张纸板在地面上,左脚、右脚分别踩在纸板上,然后将第3张纸板快速摆放在前进方向的地面上,用其中的一只脚踩在纸板上,并捡起身后的纸板,以此轮换,跑到终点后再返回起点;第二名学生重复同样的步骤,以此类推。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学练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从高位到低位的障碍跑

合理改变姿势进行障碍跑,能让学生身体的各个关节更加灵活,使学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直立的姿势练习障碍跑,然后安排学生用蹲着或弯着腰的姿势,如低姿势钻跨栏、弯腰捡标志盘、“人桥”下穿越等进行障碍跑练习,让学生体验由高位到低位的障碍跑练习。如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10人,排成4列纵队,纵队前后间隔3米;每一列纵队中抽出一人站在起点处,其他9名学生两手掌撑地,搭成“人桥”;听到教师的哨声后,站在起点处的学生快速跑至“人桥”处,弯腰穿越“人桥”,然后两手掌撑地搭在“人桥”末端,这时“人桥”前端的学生站起来,迅速穿越“人桥”,再两手掌撑地搭在“人桥”末端;其他学生以此类推,直至纵队中的学生都穿越“人桥”。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之创造性地完成游戏任务,培养机智勇敢、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从单组到组合的障碍跑

在障碍跑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障碍跑的难度,教师可将单组的障碍设计成组合的障碍,让学生从不同的障碍中学会穿越的方法,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如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5人,成一列纵队站在与起点线相距20米的地方;起点线的前方依次放置折叠海绵垫、跨栏架、短绳、排球等器械,终点处放标志桶;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听到老师的哨声后,快速跑至海绵垫做俯卧撑5次;接着钻过跨栏架,跑至短绳处,双脚跳绳10次后放好;再跑至排球处,用双臂夹紧,跑至终点的标志桶处,绕过标志桶,跑至原来放置排球的地点;放下排球后,跑至短绳处,跳绳10次后放回原位;然后跑至海绵垫处做俯卧撑5次,再跑至起点和第二名学生击掌。第二名学生接着做与第一名学生相同的动作,其他学生以此类推,看哪一组的学生最先完成障碍跑。这样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

五、从被动到主动的障碍跑

为了增加障碍跑的多变性,让学生在动态变化的障碍中快速反应,适应环境,跨越障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障碍跑的特点,剖析其难点,使学生更快地适应障碍跑练习。如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0人,让学生进行20米的障碍跑练习。练习障碍跑时,由小组长进行人员分配,每一个组选出4人,两两搭配为一组。被选中的组员手拉手在离起点线7米~10米和17米~20米的地方侧向跑步移动,每个小组中的其他6人排成一列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听到老师的哨声后,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快速起跑,当跑至第一组中的移动人为障碍时,迅速用手按其中一位同学的手臂,这一组学生则迅速同时蹲下,让其从伸直的手臂上跨过去;第一名学生跨过后,第一组的人为障碍继续移动;第一名学生继续跑至第二组的人为障碍前,用同样的方法让第二组的人为障碍同时蹲下来,让其跨越过去;第一名学生绕过终点的标志桶后,原路返回,用同样的方法跨越两次障碍回到起点,并与本组第二名学生击掌;击掌后,第二名学生继续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障碍跑练习,以此类推。这样练习,促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障碍中发挥想象力,让障碍停下来,并能勇敢地从障碍上跨过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同作战的优良品质。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障碍跑的运动元素,开发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新颖多样的障碍跑学练方法,让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障碍跑练习的乐趣,从而挖掘运动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障碍跑练习中,使个性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升体育素养。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