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的“发力点”问题

2018-09-29 05:59
老年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发力点王铎运笔

所谓书法中的“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的最重之处和锋变的最大之处。毛笔在纸上运行必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字的点画。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运笔发力的方法不同。书写时,手臂的发力会让笔毫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故蔡邕《九势》里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运笔时,笔毫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故而要求书者做到在控锋、调锋中书写。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加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有技巧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

常规式,是指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如汉隶和唐楷。不管其风格有何差异,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都是非常固定的。凡隶书,“头”和“燕尾”的部位必是其“发力点”;凡楷书,“入”“顿收”“折笔”和“钩根”的部位必是“发力点”的位置。行草书中,王羲之、董其昌、赵孟是典型之例,尤其是赵孟更趋于经典化,其“发力点”几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则,风格工稳娴雅。

均衡式,实际上是指没有清晰的发力点。小篆一系,尤其是铁线篆更为典型。怀素、朱耷的草书也具有明显的均衡式“发力点”的特征。

变异式,则是指发力点可以落在点画的任何部位。许多魏碑楷书具有清晰的这项特征。与常规的经典式“发力点”相比较,它虽有时按常规“发力点”发力,但更多的是不按常规的“发力点”发力。以撇画为例,常规的“发力点”是在起笔处,极为少见将“发力点”下移到别处,而北碑中撇的“发力点”可以设在这一笔的任何部位。这种“发力点”的变异,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风格上的差异。故而形成了北碑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现象。在行书体系中,在“发力点”上变异较明显的当属米芾、王铎、张瑞图和郑燮。米芾、王铎和郑燮是从常规经典式“发力点”的技巧和锋变中蜕变而来,而张瑞图的“发力点”与锋变则走向了另类。

当运笔均衡发力时,笔锋变小,点画多显长短之别而少轻重之异,其节奏也就不会清晰明快;当运笔没有均衡发力时,笔锋跌宕,点画线形的变化必然丰富,节奏自然清晰强烈。因此,在评价笔法的高低时,审其“发力点”是否准确而精到,评判“发力点”的变异是否精妙而奇巧,应该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标准。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书者的功力和造诣。

《别淡然乡翁诗》明.王铎

猜你喜欢
发力点王铎运笔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双碳”目标下选煤厂设计之发力点
写意青蛙
少先队工作视域下感恩教育的发力点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字钉运笔
止哭
答友问
漫画
学科德育的发力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