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与科技新城相融合的滨江都市农业

2018-09-29 00:51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农业局310051汪银海
新农村(浙江)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新区都市智慧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农业局 (310051) 汪银海 费 丹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努力探索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发挥三大既有资源优势,创建四大智慧平台,实现“四化”发展目标,发展与高新区相匹配,与科技新城相融合的都市农业。

1.发展背景

高新区作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明确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同时努力打造杭州拥江发展的示范区,全方位建设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努力成为杭州宜居宜业首善之区。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追求,把“此心安处是吾”乡作为必解课题。未来五年,高新区将以坚持“四得”方向为思路,实现“四化”发展为目标,坚持“看得见绿水青山、品得到本地特产、留得住乡愁情怀、唱得响富民之歌”的思路,努力实现“股社经济倍增均衡化、都市农业发展景区化、现代水利建设智能化、涉农安全管理精准化”的目标,让人民有体验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方位融入科技新城发展。

2.做法与成效

(1)积极利用村级留用地资源

经过10年的探索发展,目前高新区已有25个股份(村)经济合作社启动了留用地开发项目,覆盖面达83%,已建成项目13个,其中合作开发项目7个,自行开发项目6个,在建项目8个,货币化出让项目1个。全区已连续五年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位数增长。

(2)积极利用围垦和山林资源 高新区在萧山围垦有耕地11 360亩,分属3个街道,以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花卉苗木业为主;共有山林6 714亩,主要分布在8个社区,以茶叶、杨梅、枇杷、蓝莓等产业为主。多年来,按照“内强总部、外拓基地、农旅融合、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委托大专院校编制了5个都市农业综合体规划,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区有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国家、省市级品牌24个。祖名股份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豆制品行业“第一股”,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3)积极利用钱塘江标准堤塘资源

高新区百年一遇17.3公里标准堤塘于2001年建成。近两年不断拓宽加固,2018年全面完成后,标准塘将真正成为一条生态塘、安全塘、生命塘。为提升沿江生态环境,对已拓宽加固的标准堤塘进行了提升改造,调整了交通道路线型结构,独立设置了骑行道和跑步道,采用塑胶、彩色沥青等铺装,种植了樱花树和紫薇树,被市民赞誉为“最美跑道”。同时,规划了四个排灌站和清水入城项目,实现了24小时250毫米雨量不受淹和清水入城全覆盖的目标。

3.主要困难

(1)股社经济发展不均衡突出 全区29个撤村建居社区,只有12个股社村级留用地项目建成投用,在建的有4个,启动项目的有8个,尚未启动的有5个,股社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财政返还资金封闭运行监管力度还不够,析产界定、产权分割进展缓慢。

(2)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制约因素多 高新区围垦耕地承包权属性不同,有的为社区和组级所有,有的为街道所有,农业企业少、大户多,规模化经营和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总部农业发展进入平台期,转型升级之路艰巨。

(3)森林资源保护利用难度加大 全区6 714亩森林已封育20多年,3万多穴土墓未迁入公墓,森林防火压力大。另外,整村拆迁后,原居民毁林种菜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难度。

(4)水环境生态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五水共治”理念深入人心,水环境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压力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发挥排灌站的调配水作用,优化源头水质成为重点。

4.发展举措

(1)坚持“依法民主、股社分离、规范提升、均衡发展”的思路,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促进股社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确保实现股社经济五年倍增均衡化的目标 一是全面实现股社分离。督导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开展工商变更和税务登记,通过实行股社分离,使村组集体转向城市社区、村组经济转向股份经济,农村居民转向市民股东,构建发展健康、运行高效、监督有力、富有活力的股社经济新格局。二是促进股社经济均衡发展。督导各股社及时解决制约村级留用地项目开发建设的相关问题,同时规范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加强财政返还资金监管,确保股社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促进可持续均衡发展。三是加大新政指导服务力度。根据区政府规定,对自主开发项目要按规兑现政策,对合作开发项目要督促项目公司抓紧办理产权分割手续,对多个股社规划落点在一起的村级留用地项目,应积极探索统建模式,实行分股社供地、分股社办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建成后鼓励统一经营,或由股社自主经营,区政府可优先承租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坚持“内强总部、外拓基地、农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加快都市农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实现都市农业五年发展景区化的目标 一是深化发展总部农业。继续做大做强总部农业,积极引进项目好、品牌优、前景广的农业企业总部入驻滨江,扩大总部农业影响力;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跨区域经营,实现“总部+基地”的升级。围绕农旅融合思路,建设总部农业文化展廊、传承和创新农耕文化。引导和鼓励有开发实力的农业企业,通过山林资源流转,品种改良提升,恢复冠山桂花龙井和冠山白杨梅等优质农产品,形成本地特产和山林景观。推进自然生态文化园项目建设,打造都市后花园和城市绿肺。二是创新发展美丽农业。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冠山公园和千亩生态农业园为契机,通过扶持典型示范带动,到2019年底,建成“互联网+”都市农业示范工程若干个;建成美丽农业示范基地若干个;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若干个,使都市农业更好地融入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快建设四位一体巡防队伍,应用好智慧应急平台,加强森林防火,保护好森林资源。三是加强示范企业政策扶持。重点扶持“互联网+”智慧农业、美丽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

(3)坚持“城市排涝强保障、清水入城全覆盖、运行管理标准化、标准堤塘大提升、水文化长廊重创建”的思路,有效解决城市排涝和河道水质改善,打造钱塘江南岸生态景观带,确保实现城市水利五年建设智能化的目标 一是抓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不断完善健全城市排涝体系和引水配水循环体系,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和河道水质改善。同时,通过创建智慧水利管控平台,力争调配水达到III类水入城。二是加强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探索水利标准化管理的新举措、新方法、新思路,争取成为全省标准化管理示范单位。三是积极筹建水文化长廊。充分利用五千米沿江景观带,串点成线,筹建钱塘江·杭州水文化长廊,打造成为钱塘江南岸绿色生态休闲带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4)坚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不动摇,以“一中心四平台”创建为抓手,确保实现涉农安全五年管理精准化的目标 一是建设农林水大数据中心。推进“互联网+”农林水大数据库建设,集成智慧农业、智慧农经、智慧水利和智慧应急等四大平台数据,推动形成业务协同、上下联动、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农业农村工作精准管理。二是建设四大涉农管理平台。即都市农业智慧管理平台、股社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城市智慧水利管控平台和涉农智慧应急管理平台。三是建设三大示范工程。即“互联网+”智慧农业示范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加工示范工程,“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通过增强示范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引导全区农业企业走智慧化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高新区都市智慧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有智慧的羊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