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8-09-29 08:57王忠禹
现代企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质量产品质量

王忠禹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企业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新時代新思想为指导,推进企业战略转型

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理念、目标、制度、业务、产品到具体工作的全方位变革和创新,全面增强企业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2.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为此,党的十九大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这些部署和战略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作为企业,要认真研究,主动将企业战略和国家的大战略相契合,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新的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扎实推进企业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大量实践证明,企业的创新既包括创造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还包括对现有企业、产品、设备、工艺、生产线等的深刻改造。

1.要切实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技术整体上已经迈入到了自主创新为主的新阶段,再期望大规模引进国外正在使用或储备的先进技术已经不现实,必须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们要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布局创新,具有立足世界科技创新潮头的魄力和勇气,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努力攻克更多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切实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新一代移动通讯、华龙一号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2.要瞄准传统产业和存量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存量改造相对于新建投资少、见效快。要顺应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质量效益和本质安全水平,做到创新中改造,改造中创新,使老企业、老设备、老产线焕发新生机。

3.要积极开展模式创新。主动抓住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挖掘、物联网应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增长点。

三、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实现高效益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就是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的效率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推进。

1.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引领,围绕优质业务、核心业务和战略性业务,积极推进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优化供给质量,提升资本配置效率。

2.提高管理效率。加快推进管理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打造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协同高效的线上经营管理平台,实现管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3.提高生产效率。适应生产方式柔性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各种新型生产制造方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4.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积极开展产品、生产线、工艺装备、环境设施、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的低碳化、集约化、高效化改造,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四、大力提升质量和品牌,实现优质发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和生存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1.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导向和经营底线,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经营管理全过程和企业全体员工,当质量与发展速度、质量与订单、质量与交货期、质量与效益等经营指标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坚守质量底线,真正做到以质取胜。

2.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主动对标达标国际先进水平,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使资源向优质产品集中,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层次。

3.要加强品牌培育。改变重视产品轻视品牌的现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实现品质与品牌同步提升,培育企业独特竞争优势,推动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向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转变。

五、把握全面开放新机遇,实现全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开放到全面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这对广大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要树立全球化经营的新思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相适应,企业发展的参照系也应该从单纯的国内市场拓展为国际市场。要将高水平“引进来”与主动“走出去”有效结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重组资源,努力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2.切实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随着全面开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即使不走出去,在国内市场也将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展开面对面的竞争。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还没有对外开放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广大企业要增强危机感,按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未雨绸缪,主动变革,提升能力。

3.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工作重点。企业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自身特点,在国际贸易、技术合作、人才交流、资金融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资本投资、创新合作、园区建设、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中寻求与沿线国家和企业的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高质量产品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质量投诉超六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