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

2018-09-29 09:32苗凤
商情 2018年39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

苗凤

[摘要]近年物价持续上涨、资产价格泡沫的严重、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央行提出了以“防风险”代替“稳增长”为政策首要目标,因此货币当局不得慎重考虑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合理,文章结合当前经济状况和接下来金融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对其分析指出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政策的实施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 货币政策边际收紧 实体经济

一、引言

我国为扩大有效需求一直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且这一政策实施的效果得到了认可,但是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达到国家目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效应。例如,经济运行对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的依赖仍然较大,民间投资活力不足,部分领域瓶颈仍未打破,制约增长潜力发挥,稳增长与防泡沫之间的平衡更富有挑战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总体合理、就业水平充分、货币币值基本稳定等宏观调控目标,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能够充分实现的关键因素。

二、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所处的经济环境

以前我国资金传导机制可以大致描述为:资金一中介(银行)一实体经济;而现在资金传到机制则变为资金一理财(股票)一资本市场一实体经济。从新常态下新的资金传导机制可以看出,连接实体经济与资金的纽带,资本市场被赋予重任,成为货币政策效应传到的重要平台。

由图1可以看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在一个波动的区间内,灵活调整货币的投放量以适应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基于这种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下,下阶段我国将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三、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实施的必要性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当股价泡沫处于酝酿的时候,如果此时央行参考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提示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则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不仅能够抑制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水平的上升,而且还能对刺破股价泡沫起到一定的作用。

(2)货币政策的收缩有利于资本结构波动幅度的降低,当企业处于货币收缩阶段时,企业成长对资本结构波动的推动作用更大。当经济体中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能够比较方便的获取资本,根据资本需求对资本结构频繁调整,导致资本结构波动幅度增大,会增加一个企业的风险程度。

(3)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会导致货币投放量的缩小,货币的流动性减少,利率上升,企业的融資成本上升,为了降低总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企业会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对生产效率底下的部门减少资金的投入甚至不投入,对于高效率的生产部门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加投入单位资本的边际产出,最大化企业的利润。

四、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实施会遇到的挑战

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会使得信用债看好程度下降,根据最新的债市调查显示,投资者对于资金面预期偏紧措施的实施,使得投资者对于债券市场持悲观的态度。由于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作用,使得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收缩,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投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现金减少,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融资成本增大,因此会使投资者对债市更加谨慎,再加上对信用利差保护的程度较低,看好高等级信用债的人数占比将近减半。由于货币的传导机制使得信用债持续受到货币边际收紧、资金面偏紧,理财扩张受限的压力,所以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成未来债市最大风险点,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

五、结论

近年来,为了配合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推进,货币当局积极探索新常态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新机制。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四大目标,货币当局不仅采用了降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而且又推出了SLF、MLF、PSL等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这奠定了目前我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资产价格泡沫等一系列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的因素,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央行把“防风险”代替“稳增长”作为当前政策首要目标。货币政策中性收紧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实体经济通胀压力的上升。在一系列支持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国内经济环境和国外经济环境的条件下,使得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接下来的政策实施中有很大的可能。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