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中长期趋势、结构与变局

2018-10-08 11:04杨谈晶
商情 2018年43期
关键词:趋势结构

杨谈晶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逆全球化的潮流不断涌现,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并受到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开展了全球经济中长期趋势、结构与变局的研究,旨在为行业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球经济 趋势 结构

一、未来三年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三年全球经济发展将呈现出整体增长过快但基础并不稳定的特征。详细来说主要分为三点。

首先,未来三年全球经济将以稳健增长的趋势为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扭转了多年来的疲弱态势,今后全球经济将迎来新的转机。根据权威机构相关数据预测,2018年经济增速将达到2.9%,高于2012—2017的平均值2.7%。全球经济稳健增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将保持平稳态势,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出现复苏的迹象,并且在2012年后复苏势头强劲,欧元区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复苏状况明显落后美国,究其原因主要是债务危机和通货紧缩的影响比较严重,但是自2017年以后,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开始逐渐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复苏的迹象,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现象,受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将踏入经济增长的正轨,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速将与前五年水平相当,预计将维持在1.8%左右;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预计未来三年内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将达到6.5%左右。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呈现出发达国家带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复苏的特点。未来三年,受实体经济复苏、外需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商品物价将有所提升。对于企业改善资产负债表、提高企业经营利润,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效应。

其次,未来三年,全球贸易和投资态势持续向好。2017年全球经济周期性复苏迹象明显,劳动市场持续改善,受此影响,全球贸易也出现回暖的趋势,未来三年国际贸易增速将稳定提高,预计将超过全球经济平均增速,稳定在4%左右。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痛定思痛,将发展经济的发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将制造业的复苏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旨在依托制造业重振世界经济,扭转贸易颓势。此外,在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持续好转的情况,全球经济周期同步增强,以美国、欧元区、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趋于一致,有助于金融稳定性的改善。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国政府在区域贸易谈判的过程中,较以往更具包容、妥协、合作意识,极大的促进了区域合作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制度的建设。受区域经济增长改善、国际贸易持续回暖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投资也具有乐观的前景。

第三,尽管全球经济持续好转,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不能过于乐观。其一,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仍然受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等新常态的影响,加之贸易保护主义、去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的蔓延,全球经济的复苏存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风险;其二,世界各国的经济复苏状况各异、分化现象明显。中东、拉美、北非等地区作为大宗商品的出口国,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的风险较大,以拉美地区为例,受通胀下行的影响,货币政策放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存在资本外流以及汇率波动的潜在风险;其三,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呈现下降的态势,据统计,近几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零值左右徘徊。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前,全球经济增长在本质上不会有改善。

二、未来世界经济地域格局变化预测

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将会改变世界经济地域格局,该部分重点针对2020年、2035年以及2050年世界经济地域格局的变化进行预测。

早在18世纪以前,即工业革命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该时期内亚洲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据记载,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在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的65%,这一比例在元代时期降到了30—35%,在明代及清代,仍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需要强调的是,在明代万历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达到了80%。我国经济状况大幅衰退始于清代后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大量的战争赔款造成资金外流,另外国内生产受到重大的冲击,造成我国经济实力迅速衰退,经济总量占比从康乾盛世时期的35%锐减至10%,从此,世界经济的中心开始转移。

十八世纪起,受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等运动的影响,世界经济的中心从亚洲向欧美国家转移。在这段时期内,西方国家在科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军事贸易等实力的进步。此后,欧洲各国开始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这段时期内荷兰、英国先后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在此以后,受资源条件、社会制度等多方面优势的影响,美国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872年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期,我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没有及时的与国际社会接轨,传统小农经济生产力落后,加之长期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经济实力迅速下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高速发展,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心有望向东转移。据统计,1980年至2016年,发达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例从76%降低至61%,金砖五国所占比例则从7%攀升至22%,近两年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印度两国的市场规模排名前两位,在国际经济市场中展示了强大的竞争力,反之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因此未来亚洲极可能成为全球的经济贸易中心。另外,十九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式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为促进各国之间的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该理念强调各国之间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各国之间的共同发展,通过不断扩大利益融合点,实现利益共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未来五年全球经济预测数据,可以估算出未来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情况。据估算,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由2017年的12.25万亿美元增长到15.6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的份额将由2017年的15%逐渐增长到17%,全年人均GDP也将由2017年的8836美元增长到1万余美元,相应的美国的经济总量将由2017年的19.39万亿美元增长至22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的份额也将由24%降至23%,人均GDP由2017年的5.9万美元增长到6.6万美元;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有望超过美国重返世界第一,人均GDP也在202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万美元左右,“一带一路”地区未来有希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全球增长共赢链的指导下沿线地区的经济地位将大幅提升,此外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融也会促进人民币区的形成;2050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将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也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逐步发展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此时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到13%,受此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經济将呈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稳定将直接引起地缘政治矛盾减少,构建和谐稳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也有望实现。

三、未来全球产业布局的动态演变

与前文论述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类似,全球产业布局也将因此发生改变,预计主要趋势将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德国、日本在世界产业格局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心,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处于外围位置。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制造业,因此全球产业布局也在动态变化。其中,美国于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旨在促进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连接在一起,带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受益于美国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目前该战略正在快速发展。德国政府与2013年将“工业4.0时代”的理念提上日程,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的建设,巩固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当前在科技领域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日本,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预计科技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将逐步退出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我国政府于2015年正式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科技创新驱动,以三步走的战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德国、美国、日本仍将继续占据制造强国的地位,2035年我国将进入制造强国中等水平的行业,受人口老龄化影响的日本将由制造强国的前列衰至中等水平行列,2050年,我国将以高速发展的势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

猜你喜欢
趋势结构
趋势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