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的项目化管理研究

2018-10-09 07:41张世勋韩淼魏东马帅江
教师·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困难资助

张世勋 韩淼 魏东 马帅江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以来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入学和生活问题。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渐暴露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瓶颈问题。文章通过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借鉴项目化管理理念,搭建高校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平台,创新工作方法,实行量化考核,探索解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瓶颈问题的新途径。

一、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一)学生资助覆盖现状

1.资助政策有力

从目前来看,学生资助已形成项目多层次、目标基本全覆盖的状况。国务院2007 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详细规定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工作的具体方法与政策架构[1]。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工作,能够有效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较为完善的高等学校学生“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以及“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资金资助形式,消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学生的进取意识,而且在培养学生诚信、感恩、实践等育人功能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国家资助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助的学生资助模式,有力地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资金保障充足

当前“国家、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学生资助模式,为确保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中西部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到国家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省内院校录取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新生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补助。此外,贫困生还可获得3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补助。

(二) 学生资助工作效果

1.资金帮扶落实落地

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及财政投入的加大,我国高校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受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在国家主导作用下,形成了“以国家财政助学贷款为主体、高校资助和社会帮扶并举”的资助新局面,有效地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减轻家庭负担,顺利完成学业。

2.资助覆盖持续全面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基本实现对贫困学生持续、全面的资助。高等学校学生“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面对的是全体高校在校学生,覆盖了整个大学阶段。从其资助的具体效果来看,体现了持续性和全面性:资助持续时间长,目标范围覆盖广,基本实现了持续、全面的资助。

二、存在的问题

(一) 资助环节有待细化量化

1.资助类别认定单一

目前,各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辅助手段组成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网络体系。虽然现行资助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粗放,助学金的发放标准有待完善,助学金额度以及类型设置简单直接“一刀切”,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学生资助额度一致,积极进取的学生与不思进取的学生资助标准无差。“一刀切”的简单设置,大范围的覆盖资助,不利于激励学生奋发自强,感恩诚信[2]。

2.滋生心理问题

助学金等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已经执行到位,可以说基本实现了高校全覆盖。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旨在关怀贫困学子,但是“大锅饭”式的学生资助项目导向功能逐渐弱化,导致“争贫不争优”“贫困造假”“等、靠、要”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学风建设、德育建设备受冲击。

3.困难认定乏力

现阶段,郑州大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依据仍是《河南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基本流程: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出具证明,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提交贫困证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以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即可认定。最主要的基层民政部门的审核盖章环节,因为乡土中国的人情社会,致使认定程序几乎流于形式,而高校综合认定多以下级单位认定为主。

4.资助文化建设薄弱

在资助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校资助文化建设薄弱的事实。在当前社会信用监督体系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大环境下,我国公民信用记录体系和還贷机制政策仍然不健全,致使违约风险居高不下,出现学生违约率高、追讨困难等难题,逾期还款和恶意拖欠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正反映了高校资助文化建设薄弱的现实[3]。

(二) 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助力

1.注重解决学生经济困难,忽视关注学生思想成长

大资助体系保证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的同时,对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缺乏一定的关注度,造成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贫”现象。在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下,促进学生思想的全面发展才是资助工作需要达到的最深层次诉求。目前,高校资助的工作重点偏重于日常的各项资助管理,而对如何有效引导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缺乏长期有效的鼓励、引导及追踪机制,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成长。

2.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助力,有效实现“长尾效应”

培养贫困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贫困生的“软实力”,是帮助贫困生摆脱“双贫”的根治之法。但贫困生由于受成长家庭及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擅长或者说不敢与人多交流,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系统性工程,既要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又要助力其精神成长,更要着力拓展提升其“软实力”,加强素质教育的投入。

“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强调“个性化”,它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在新媒体时代,“长尾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应用需求性:一方面高校要实现思政教育效果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关注教育对象个性需求,整合德育资源。

三、 解决的思路及路径

(一) 量化考核,实现科学评审

1.量化考核,综合评分

我们应以《河南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为基础,结合实际调研分析,探索家庭贫困学生量化积分考核的具体标准与细则,改变之前采用一纸证明的形式,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确定资助人选与资助档次[4];提出“累积量核”的评审方法,即接受过上一学年资助的学生,在参加这一学年的资助评审中,其分值需要折合为原分值的90%再参加名次排序。此举旨在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充分照顾那些量化分数较低,但是家庭经济情况确实贫困的学生。

2.细化等级,拉开梯次

首先,资助类别应区分特别贫困和一般贫困的基础等级,进而再量化考核;依据教育原则中的层次原则,既鼓励积极进取学生,又照顾多数普通学生。

助学金应调整其额度和类型,改变之前“一刀切”、额度固定的做法,形成层次,梯次支撑,拉开档次,落实特别困难与一般困难之分、优秀典型与一般学生之分。具体做法:总体上分为两个档次,用以区分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在此基础上,学校落实基本助学金与鼓励补贴,对那些学习努力、工作认真、文体活动有特殊贡献的学生给予鼓励补贴,从根本上解决“等、靠、要”问题。

(二)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资助文化

1.搭建平台,人人互动

平台搭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线上互动平台,体现为“微思政”;二是线下活动平台,具体体现为学生活动载体,如学生社团组织等。

(1)线上互动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给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良好平台。学生资助工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效、覆盖面广的优势,构建学生资助工作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凝神聚气,提升工作效率,展现学生身边的励志现实故事以感染更多的学生,并向学生及时推送应知的道德素养等[5]。

(2)线下活动载体。高校应以院系为单位,组织贫困学生部门化、团队化运营管理。高校中的学生社团集合了一大批拥有相同爱好的广大青年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社团成为学生发展个人能力的第二课堂。学生资助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个学生德育资助帮扶的有效载体,邀请同样出身于困难家庭的杰出校友交流互动,使学生感同身受;利用其传承性,形成群体认同感,“大帮小”,已经毕业的校友给予在校学生帮助,变“输血”为“造血”。

2.同辈群体,共同成长

“同辈群体效应”又叫“群伙效应”,某个群体与其他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的差异是由这个群体成长时的相似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价值观、经历、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影响造成的。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价值观、经历、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相似,可以将他们视为一个同辈群体,通过在组织中树立积极进取的典型,形成“同辈群体效应”,激发其在组织内奋力拼搏的斗志,形成良性竞争[6]。

四、项目化管理的目标与预期效果

高校要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为抓手,建设资助文化,实现贫困生思政教育的“长尾效应”,落实落地的实现国家、社会的资助、帮扶目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资助文化建设是一种双向动态的过程。资助文化不仅仅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影响着其他在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影响着广大普通学生。营造积极进取、开放、包容、勤俭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學生的行为规范,弘扬社会主旋律,更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以融入集体,自信乐观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实现良性的“资助文化”环境,形成学生资助工作项目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稳步、有序、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4-15.

[2]方运纪,徐冬生,徐关怀.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4):15-18.

[3]黄建龙,陈 雯.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3):75-78.

[4]诸 俊,廖运雯.高校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30):172-174.

[5]程媛媛.新媒体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新媒体研究, 2015(11):32,39.

[6]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