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国扶贫困县的孩子

2018-10-09 10:47谢颖丽
甘肃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谢颖丽

漫步在静宁一中校园,一边是在这里矗立了470多年的古樸庄严的文庙建筑群,一边是高大雄伟的图书馆、教学楼等现代建筑,历史和现实在这里完美地融合,相得益彰,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德行相修、协调发展”。

“德行相修、协调发展”不仅仅是这所座落在国家级贫困县的省级示范性高中——静宁县第一中学的办学理念,更是这所学校校长从教30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国扶贫困县的孩子”,也成了这位校长朴素的教育梦想。他,就是甘肃省特级教师、省“园丁奖”获得者、省级学科带头人、静宁一中校长崔静荣。

以言传教不如以身立教,以智启教还需以爱施教

1981年,崔静荣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努力将教书育人相统一、言传身教相统一。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志存高远、积极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

班级管理方面,崔静荣采取竞选班长、发放家访信等全面推进班级“民主化、自主化”管理。他所带班上的学生活泼又有礼貌,学习刻苦又行为文明,班级量化管理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对待优秀生,他不断地鞭策与要求;对待后进生,他无微不至地给予关心与激励;对待特困生,他给予亲情般的关爱与鼓励。他教过的学生无不感慨地说:“我们从崔老师身上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更学会了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吕同强同学,提起崔老师,他很是感激。吕同强在静宁一中上学时,家境贫困,与奶奶相依为命,崔静荣得知这一情况后,协调学校免去了吕同强高中的全部学费,帮助他实现了大学梦。后来,在崔静荣等人的积极奔走下,还争取到了多项贫困学生补助项目,2007年8月,由浙江爱心教育基金会资助的珍珠班在学校正式开设,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为贫困生实现人生理想铺就了阳光大道。

在学生面临高考时,往往出现压力过大、“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学生开始厌学。崔静荣认为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要学生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找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他的鼓励帮助下,曾有多名学生,重拾起学习的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走进了高校的大门。

2014届珍珠班学生韩储银家境贫寒,但他志向高远,品学兼优。三年来,崔静荣多次找该生谈心,谈人生理想、谈社会责任和担当、谈价值取向和感恩之心等等。经过三年的发展,韩储银当年以甘肃理科第三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向全体新生介绍了韩储银感人的求学经历,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用执着诠释高效,用钻研诠释智慧

崔静荣自参加工作以来,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真正做好教学的行家里手,他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是一名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他借助录音机,通过“听——说——录——听”反复训练,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崔静荣查阅资料,请教同行,向学生征询意见,在备教案的同时,还备学案,由于备课充分,上课自然得心应手,他教过的学生都说:“听崔老师的课,轻松愉快,是一种享受”。 学好英语,关键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丰富词汇,开阔视野。看到学生们手头资料匮乏,崔静荣在批改作业、备课之余,还自编自印阅读材料。

也正是由于崔静荣的永不满足,始终钟情于讲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便脱颖而出,成了一名学生欢迎、家长信任的教学能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语言生动流畅、思维严谨敏捷、方法灵活得当,成为全市最有影响力的英语教师之一。

2001年,崔静荣赶赴陕西师范大学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国家级的为期半年的培训,这为他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崔静荣常说:“仅传授知识并不难,难在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能力上;难在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英语知识,让他们终身受益”。 多年来,他坚持不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胆改革传统教材演绎体系,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学法指导”的“三改一加强”的教改思路,努力开启学生思维之源,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他所带学生先后有100多人在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

从“人民满意的校长”到“本土教育家”

2007年4月,崔静荣开始担任静宁一中校长。他除了感觉肩上的担子更沉了外,仍在继续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育的真谛是什么?静宁一中如何更好得发展?当时的静宁一中,硬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学校长期以来秉承的“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三苦精神”已达极致,这一严峻的命题再次摆在他面前:教育要与民族命运相连,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学校要培养的人,一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薄的高考分数,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为他们有能力有底气,自信豪迈地走进社会、走向成功提供主动选择的能力和资本。在反复调研讨论中,他进一步厘清了学校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德行相修、协调发展”。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崔静荣和同事们一道重构了学校发展战略,恪守“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明确“把学校建设成为全省知名的集示范性、实验性、开放性于一体的高级中学”的办学目标,在尝试“尚德、立德、厚德、弘德”的教育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传承、探索、创新的发展之路。

首先,将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在朴实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让隐性的“德”彰显显性的“范”。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学校班子成员要给普通教职工做好示范,而校长更要为全体师生做好示范。这样,学校就有了一个业务精湛、决策有方的管理团队,又有一批乐于育人、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积极践行着立足教育当下,成就学子未来的美好愿景。

其次,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做到“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在崔静荣的主持下,学校先后制订了《新课程导师制》《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三十条》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初步使教书育人完美结合有了制度保障,也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

同时,拨开优秀生日常“高分数”的障眼法,在多年探索优秀生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崔静荣深感拔尖必先育德,关注他们品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他经常深入实验班科任教师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德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润物细无声地转化为学生們的日常行为,让一届又一届的年轻人成为优化学校全面育人生态的排头兵,成为实现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近年来,先后有40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科竞赛中获奖;为北大、清华培养了42名优秀学子,这在一个国扶贫困县大县、偏僻小城实属不易。

此外,崔静荣还确立了“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修养,用案例,直击教师生存现状;用行动,解除教师职业困惑;用反思,释放教师工作热情;用教研,激发教师教学智慧。

先后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来学校做专题报告;支持一线教师走出校门,相继走向美国,台湾、香港、上海、北京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培训交流,让教师真切感受当今风起云涌的教育教学改革,领略名校风采和课改方略,借此来开阔他们的教育视野,点燃新的教育理念,为学校全面推进课改注入不竭动力。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崔静荣还力主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学模式校本化、育人机制多元化。他清楚地意识到,教改不是运动,不是追风,而是要在借鉴教改先进理念的基础上,让教育力求凸显特色、回归本质,力求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特色、教学模式的本土化。通过“创设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学模式为保障”的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师个性探究、学校教学研讨、教研总结升华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以“练为主线”,以“目标引领——自学探究——合作释疑——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拓展应用”为基本特色的 “一线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崔静荣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他要求学校将各学科三年教材一次订购,组织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体系、章节结构、模块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整合重组课程资源,调整内容顺序,在确保减时增效的基础上,编写出符合学校教学实情的课程体系,凸显特色,初见成效。2013年,英语、化学学科被市局授予首批“平凉市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单位。

在他的主持下,学校率先在音体美学科开展跨年级、跨班级模块选课制,成功打破了固有行政班的建制,为学生因材施教、特长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力求使更多的学子培养一项特长,并使学校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生命成长的家园。同时,学校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学校可持续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也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首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特色示范校”、“省级德育示范校”、“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崔静荣本人也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褒奖。

优秀高尚的师德修养,娴熟精巧的教学方法,严谨细致的教研作风,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崔静荣深受学生的欢迎、同仁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是校内外广泛认可的“本土教育家”。

勤奋着,创新着,崔静荣一直在路上。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