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以及防范策略

2018-10-09 11:00陈凤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

陈凤

【摘 要】目的 分析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情况,总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提供相关的防范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住院的妇产科外科手术患者(无植入物)1426例,调查其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共计出现手术部位感染12例,感染发生率为0.84%,其中产科患者感染11例,妇科1例。结论 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有助于发现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为今后做好防范策略,有效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妇产科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感染部位;目标性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arget surveilla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summarize the risk factor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levant pre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Select 1,426 cases of gynecological surgery patients (without implants) hospitalized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7 in our hospital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monitoring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an help to identify people at high risk of infe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Key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urgical patients; Surgical site of infection; Targeted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R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后出现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大约占医院感染的15%左右,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35%~40%[1],因此手术部位感染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感染防控目标。随着医疗技术、麻醉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手术设备不断更新。临床对各种疾病治疗过程中更多地应用到了手术治疗,对于妇幼保健院来说,妇产科进行手术是十分常见的,在医院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妇产科手术对患者所产生的生命威胁越来越小,但是仍然存在有一部分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感染情况[2]。那么医院需要对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对降低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起到更好的防控效果,监测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住院的妇产科外科手术患者1426例,其中产科1102例,妇科324例。年龄最大的为51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3.5±5.4)岁。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30天,调查记录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

1.2 监测方法

通过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和患者家属共同完成本次监测,制订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调查表,表格涉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医生、监测时间、体温、血糖、合并症或并发症、ASA评分、切口情况等各个项目。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进行体温监测、两次查房,术后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并将每次查房结果都如实地填写到调查表格中。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自我监测,并且了解和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为患者留下联系方式,叮嘱患者若存在有切口红肿硬结等情况需要电话咨询或者复诊,主管医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手术切口的感染状况。

1.3 观察指标

了解妇产科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调查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手术切口类型主要分为四个类别:清洁切口(Ⅰ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污染切口(Ⅲ类)及感染切口(Ⅳ类)4类。根据感染部位进行分类: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等主要三类。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监测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部位感染率 共计出現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的患者12例,感染发生率为0.84%。其中产科11例,感染率1.0%;妇科1例,感染率0.31%。

2.2 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比较 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病例危险因素有术前发热合并急性化脓性绒毛膜羊膜炎、瘢痕子宫、胎膜早破、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血源性传染病致消毒隔离不到位、产后出血、贫血。其中感染类型主要集中在术前发热合并急性化脓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感染率占11.11%。详见表2。

2.3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本次监测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有术前发热合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瘢痕子宫、血源性传染病致消毒隔离不到位、胎膜早破及糖尿病。其中术前发热合并急性化脓性绒毛膜羊膜炎、瘢痕子宫为主要危险因素,分别占33.33%,如表3所示。

3 讨论

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是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一个类型,常常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3]。

3.1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1、术前发热合并急性化脓性绒毛膜羊膜炎提示宫内存在感染现象,细菌浸入切口引起感染风险加剧;2、瘢痕子宫致盆腔粘连,局部解剖结构明显改变,手术操作难度增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增加空气及皮肤周围细菌进入机会,大大增加切口感染几率;3、血源性传染病术中使用一次性材料致消毒隔离和手卫生不严格;4、胎膜早破导致细菌进入宫腔引起上行感染。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手术部位出现感染,在妇产科是比较常见的,而目标监测结果和临床的相关研究也存在一致性[4]。本次监测结果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感染率以术前发热合并急性化脓性绒毛膜羊膜炎为主,提示我们应重点关注术前发热的产科患者,及早发现患者宫内感染的征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2 预防措施:1、手术前体温升高,立即采用足量抗菌药物治疗直至体温正常,控制宫内感染的传播;2、阴道检查应严格消毒外阴;3、术前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操作规范,手术室环境、设备、器械严格消毒灭菌;4、术中注意保护切口,严格消毒隔离,胎儿胎盘取出后及时更换无菌手套;5、术中操作轻柔,缝合不留死腔;6、慎用电刀止血。

妇产科通过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分析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有助于发现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为今后做好防范策略,指导临床实践,有效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谭毓铨.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Ⅱ[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6.

梁喜音.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42-143.

朱天德,万桃香.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4):92-93.

陈姗娜,汪玉勤,黄海桃,朱薪.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8(24):2024-2026.

李岚,黄文珍.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关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3(25):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