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2018-10-09 10:57许剑锐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指数函数图像作业

许剑锐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遍使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趣味性、多样性和及时性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同网络相比,这也使得传统课堂讲授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过程枯燥沉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跳出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来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是当今数学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对分课堂是一种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培养的新教学模式,在高校获得高度而广泛的认可,被列入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教师培训项目,并获上海市本科教学改革重点课题。笔者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希望可以将它应用到中职数学教学中。

一、对分课堂简介

2014年初,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根据心理学原理,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提出针对大学课堂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对分课堂是一种中国原创的课堂教学新方法,它强调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的先教后学模式,不主张预习。类似讨论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活动分成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因此也简称为“PAD课堂”。

(一) 讲授知识

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解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和一周后对章节内容的分组讨论,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必事无巨细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灌输,但是课后作业要能够体现本章节的重难点,具有代表性且难度适中,教师可以简要分析作业思路或步骤。

(二)学生内化吸收

课堂外,在中间的一周时间内,学生需要阅读课本和播放重难点的讲解微视频,对内容内化、吸收,通过作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分组讨论做准备。在此阶段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安排学习的时间投入和获取资料的途径。

(三) 课堂讨论

对分课堂的创新之处在于“隔堂讨论”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营造积极愉快的讨论环境。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讨论结果给予评价,以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对分课堂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对分课堂起初是针对大学课堂提出的,不到三年就风靡全国,覆盖了高等教育数百所学校的数十万学生。对分课堂之风很快刮进了基础教育的课堂,在中学特别是高中受到了一线教师的追捧,但是对分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却少有实践者,笔者认为中职数学同样可以采用对分课堂。

第一,高校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职课堂教学中同样凸显。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中职学生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课、睡觉的现象也相当普遍。究其原因:其一,网络上丰富有趣的信息和生动的呈现方式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导致学生注意力被网络所吸引;其二,中职学生的学习讲究实用性,因此出现重专业技能课轻文化基础课的现象;其三,数学相比其他科目逻辑性更强,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导致数学难学、学生厌学的情况。传统“满堂灌”的方式显得拘束和单调,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亟须新的教学模式来刺激学生的神经。

第二,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鲁昕部长在2014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打通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社会发展对未来中职生的要求是成为具备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技能型人才。在对分课堂上,讲授知识环节教师只讲解基本概念、基本框架和重难点,并不穷尽内容,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内化吸收环节是学生在课后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堂讨论则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三,中职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大学生有相似之处。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迅猛,智力通常比较好,吴福元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中职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调查,结果发现中职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6.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中职生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强烈的认知需要,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具有探索的强烈兴趣,思维发展也已经具备了抽象概括性,逐渐形成辩证思维。因此中职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当然他们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相比传统教学,对分课堂更能很好地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第四,中职学校对于手机或电脑使用的管理與高校类似,采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学生在上课期间如教学需要可以使用手机,下课后也能自由使用手机和电脑,方便学生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和视频进行学习,也可以随时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进行探讨,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广州市中职教研室已经组织各中职学校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开发成一套完整的微课资源,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

第五,合理的评价机制。中职数学的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更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传统课堂只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标准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评价机制,建构多元评价标准,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频次等纳入考核指标,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又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体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学习,避免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对分课堂的实践与成效

笔者以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一课为例,说明整个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由于现在中职数学教学基本是两节连堂的,对分课堂的完整单元安排如下图:

第一节:指数函数知识学习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学习、指数函数y=2x和y=(12)x的图像画法与训练,最后介绍本课的基本框架及重难点。

课后再学:将作业(作业包含三方面:①特殊指数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特征,尝试对指数函数的图像进行分类;②思考指数函数底数的取值范围;③举出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发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学生通过教材和微课“画函数图像的三部曲”“指数函数图像的画法”及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作业,为下节课讨论作准备,达到知识的内化吸收。

第二节:指数函数作业讨论。首先每个小组选一个优秀作业统一在屏幕上展示,各小组观察展示的图像并讨论,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分类以及性质,然后派代表汇报小组结论,随后笔者用软件演示指数函数图像随着底数a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最后引导总结并呈现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几个问题讨论完成后,笔者再次呈现出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对分课堂中,可以将重点内容(如画特殊指数函数图像)安排在第一节中强化训练,将难点(如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节进行集体讨论,做到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的作用。

为了检验对分课堂的效果,笔者在1705、1706两个班中进行试验,1705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1706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最终期末考试成绩显示1706班明显高于1705班。

课程末期在1706班针对“与传统课堂相比,你对本门课采用对分课堂的总体评价如何”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43份问卷,其中21人选择“对分很好”,16人选择“对分较好”,5人选择“保持中立”,1人选择“传统较好”。由此可见,对分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笔者将在其他班级继续实践对分课堂,以检验对分课堂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可行性。

四、 总结

对分课堂与翻转课堂类似,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同之处在于翻转课堂课前自习是在本节课内容零基础上进行的,而对分课堂的课后自学是在对本节课基本框架有一定了解之后进行的,自学的效果显然更好。然而对分课堂作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无疑会引发一些问题,例如,原本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能否课后主动学习,课上能否积极讨论,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和开发更加有趣易懂的微课资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教师根据需要制定一些评价量表、成长档案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定期给学生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上的一些奖励。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指数函数图像作业
A、B两点漂流记
作业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考点面面观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我想要自由
趣味数独等4则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指数函数与其运算性质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