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2018-10-09 11:00李国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西医

李国清

【摘 要】:目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应用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常规西医应用在对照组中,将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后,相较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治疗总有效率(96%)的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应用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杏白果汤;西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小儿毛细支气管属于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一种, 本文主要从我院选取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探究分析了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年龄介于2个月到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0.3)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7例,患儿年龄介于2个月到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1±0.3)岁。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其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哮喘诊断依据:(1)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等因素诱发。(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過敏史。(4)心肺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罗音,心率增快。主症: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指纹浮紫,或脉滑数。中医辨证:痰热壅肺型。

所有病例需满足以下条件:1、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2、患儿家长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合并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3、合并呼吸系统、造血系统及肿瘤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免疫功能低下。5、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

1.3 治疗方法

(1)将常规西医应用在对照组中,抗感染主要采用病毒唑,用法用量为:口服,1日1次,1次15mg/kg;在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中采用相应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展开雾化吸入治疗,应用的药物主要为布地奈德激素,1天2次,1次0.25到0.5mg,将其加入到1.5ml的生理盐水中,根据患儿的症状采取吸痰和吸氧治疗。

(2)将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应用到观察组中,西药治疗和对照组相同,麻杏白果汤药方中主要包括了白果5-8g、黄芩4-6g、半夏3-5g、款冬花5-8g、苏子4-6g、甘草2-3g、麻黄3-4g、桑白皮5-8g、杏仁3-4g。热重者加栀子3-5g,虎杖4-6g,鱼腥草8-12g以清肺热,痰多者加天竺黄4-6g、葶苈子4-6g清化痰热,严重喘憋者加地龙5-8g,白僵蚕5-8g降气平喘、上述诸药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两次,合并2次煎药,取汁80-100ml由直肠注入,剂量为5ml/kg/次,一日2次,1-2天一剂,注入前患儿应先行排便,注入时患儿应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药液温度应控制在38.5°C-40°C之间,操作应缓慢,不可用力过大,注入后药液至少应保留30分钟以上[2]。

1.4 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评定:(1)临床症状在两日内均消失为显效;(2)临床症状在三日内逐步缓解为有效;(3)临床症状在三日后仍未见好转,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后,相较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其中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0.2349)。

3 讨论

灌肠疗法是将液体药物(如中草药煎剂或掺入散剂)从肛门滴注或灌注于大肠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机制:中医学认;为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宣发肃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

灌肠疗法既解决了小儿口服药物较难的问题,同时也具有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作用。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也可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其中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后,相较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应用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6:287

徐景利,连宝涛,梁峥嵘,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6,38(04):763-769.

猜你喜欢
西医
两手
血虚≠贫血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血虚≠贫血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精神病的疗效评价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和肾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效果及对各实验指标的影响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脉诊验孕”背后的中西医之争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