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励志成才教育探析

2018-10-09 11:26毛俊杰徐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职院校

毛俊杰 徐婷

【摘 要】贫困生是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不仅经济拮据,还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了解贫困生,关爱贫困生,加强贫困生励志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在做好贫困生物质帮扶的同时,更应注重贫苦生的精神教育和能力培养。本文对当前贫困生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探讨贫困生励志成才的工作对策,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生工作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励志成才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生占了很大比例,他们的成才、成长问题成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焦点。在国家的资助下,大部分贫困生都能够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自立自强,奋发向上,且具有很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也有少数贫困生不能正确看待贫困问题,在经济与心理的双层压力下,出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层贫困”。高职院校思政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一线,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切实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下岗职工、低收入、单亲、孤残等家庭,这些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大多贫困生一直生活在家庭经济拮据的环境中,受家庭环境影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正确评价自我,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会将“金钱”作为衡量个人身份高低的唯一标准,在待人接物上也不够自信。在学校,大学生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惯,对贫困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由于贫困生往往比较在乎学习成绩,会将学习目标定位得过高,以弥补家庭贫困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但由于成绩不够理想会产生一些自责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则会产生自卑心理。

2.过于敏感、嫉妒

在生活中,贫困生在物质上不能和其他学生相比,出于个人保护原因,内心一般比较脆弱、敏感,在涉及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时,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久而久之便会主动疏远集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也在紧跟时代步伐,大量高科技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他们所谓的“必需品”,同宿舍之间的长期相处,让贫困生难免会产生不满甚至嫉妒。

3.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加之敏感,大多数贫困生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性格内向,不主动与外界接触,不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较差等特点。在公共场合,缺乏心理安全感,他们大多喜欢独来独往,人际交往比较被动,容易误解他人的意思。贫困生由于个人经济窘迫,无力承担日常人际交往的费用,在同学聚会、逛街等各种交往活动中便会主动选择逃避,他们虽有融入集体的强烈愿望,但在人际交往中又时常觉得无所适从,这种长期的矛盾纠结,会导致部分贫困生出现了自我封闭的现象,也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最终导致沟通协调能力欠缺。

4.生活无目标,人生定位不准确

在大学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贫困生缺乏职业规划,受贫困因素的影响,不愿到基层、农村等地方去工作,于是出现了担心、害怕、恐惧等心理。正是这些原因,一些贫困毕业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业期望值过高,加之市场竞争压力大,最终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错失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因此,导致贫困生心情低落、自暴自弃。

5.诚信意识较差,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通过对学校贫困生调查发现,有很大比例的贫困大学生诚信意识较差,道德素质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不守承诺,诚信缺失,毕业后不按时还助学贷款,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找人替考,毕业设计找人代写,相互抄袭,还有一些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伪造各类荣誉证书获取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些类似的问题,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较差,道德素养也急需提高。

贫困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贫困生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一是社会环境影响。当前,国家和社会已经高度关注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在经济帮扶上,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免”的学生资助体系。但是缺少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表现为只重视物质扶贫,轻视精神扶持,贫困生感受不到温暖与关怀。二是学校教育薄弱。三是家庭环境背景。高职院校贫困生大部分家庭结构复杂,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家庭成员偏多,收入又偏少。另外,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都与身边同学有一定的差距,致使贫困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会产生很大压力,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解决贫困生励志成才的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呈现出的特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认真深入到广大贫困生中去,从各个层面做工作,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各类问题。

1.加强贫困生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辅导员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环节,从学生入校开始,学校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励志教育模式,专门设立德育方面的课程,引导帮助广大贫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引导广大贫困生养成优良的品质,化贫困为动力,将贫困当作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另外,要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2.校内外联动,拓宽贫困生救济体系

随着高校贫困生比例不断增大,他们能否顺利成才直接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有理由建立一套贫困生社会救助体系来帮扶他们。勤工助学是贫困生自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摆脱贫困的主要方式。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贫困生勤工助学对自身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大多通过国家助学金、减免学费、勤工俭学等相关政策进行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餐厅、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文印打印部等。由此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和生活的物质保障,懂得劳动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心态,正确看待贫困,养成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品质,解决大量贫困生的入学问题,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基本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需求。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应积极拓宽救济渠道,与社会企业沟通联系,为学生打通校外勤工助学渠道,积极鼓励广大贫困生尝试创业。

3.区别对待,加强贫困生人文关怀

关爱学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人文关怀是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止痛药。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考虑广大贫困生的差异性,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要采取区别对待原则,要走进学生,关爱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学生的诉说,能够让其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满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发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心理上感受到学校的力量和关爱。

4.正确看待贫困,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资助发现,由于长期接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有少数贫困生养成了依赖、等待的心理,这就出现了思想不上进、学习不努力,甚至还出现了考试不及格等现象。有的学生利用国家助学金购买高档通讯工具、高级化妆品,有的学生还出现了网贷现象,还有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不满意,怕苦怕累,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等,这些都是不懂得感恩的体现。因此,要使贫困生励志成才,就必须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学会感恩。

5.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树立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可以将校园“青春榜样”作为很好的正面教材,辅导员可以通过青春榜样宣讲会、主题班会、专家报告会、团日活动等教育形式,让学生了解身边优秀贫困学生的成功事例,特别是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与昂扬斗志,可以有效帮助贫困生从内心消除贫困,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态度,在逆境中重整风帆,丰富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6.开展就业指导,做好贫困生就业工作

大多数学生都想通过就业来摆脱贫困,顺利就业就是贫困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要尽可能为贫困生的就业提供指导,结合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不能采取传统说教式的方法,要通过就业培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和技能,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准确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靠优质的就业信息,使广大贫困生尽快就业。就业以后,学校应继续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对学生在工作中的困惑和困难进行解答帮助。

结 语

当前,贫困生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作为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掌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要不断总结完善工作方法,准确分析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将解决贫困生的物质贫困、精神贫困,以及心理贫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要将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徐丹琪:《高校贫困学生励志教育及勤工助学的实践》,《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8期。

[2]徐涛:《西部高校贫困学生思想问题》,《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3]郭曌汾:《论贫困生自强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7期。

[4]周红旗:《论家庭困难学生的自强教育》,《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5]陈理:《关于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工作的思考》,《求知导刊》2015年第3期。

[6]陈慧芝:《浅论高职院校面向贫困生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才智》2015年第7期。

[7]陶军:《高职院校学生励志教育的必要性》,《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依淑清:《浅谈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1期。

[9]朱西括:《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励志教育路径探究》,《职业教育》(下旬刊)2003年第3期。

作者单位:毛俊杰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學院 陕西渭南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