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

2018-10-09 11:00陈敏周礼蔡蕊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陈敏 周礼 蔡蕊莲

【摘 要】目的 评价并分析与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下肢骨创伤患者,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本研究选择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44例。本研究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评价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例数,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并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以后,第2个星期以及第4个星期的患肢血流速度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存在差异性,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下肢骨创伤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为患者配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5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2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骨科手术患者在手术以后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情况,这种并发症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使患者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患者所需要负担的昂贵的医疗费用成正比,所以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患者的住院时间就会延长,甚至患者迁延不愈会出现肺拴塞等病症,所以临床应该有效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基于此,主要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过程当中所取得的效果,并且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下肢骨创伤患者,本研究选择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对照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4岁,最小年龄为22岁,患者平均的年龄为(38.5±10.1)歲;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7.6±11.4)岁。所有患者均为下肢骨创伤的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检验,并作统计学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在一般材料方面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根据患者实际的骨创伤情况为患者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因为本研究篇幅有限,不对其进行详细的赘述。同时对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配合,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①健康宣教:从相关的统计情况可以得出,部分骨科手术患者在手术以后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其主要是因为没有完全认识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所以在治疗时没有为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主动的对患者介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和原因,这样能提升患者对此的重视,同时在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治疗工作,可以有效的进行干预和预防[2]。

②确定高危人群:手术开始以前需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基础的评估,重点的预防对象是患者存在有吸烟史,存在有糖尿病和严重的创伤,对于一些年龄较高、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存在有静脉血栓史的患者都应该纳入高危人群的群体当中对患者予以绝对的重视。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尽量的避免下肢输液,以降低血管内膜,由于静脉输液而导致的损伤,这样能够实现静脉血栓预防的目标,除此以外,护理人员也需在医生指导之下适量的为患者采用抗血小板凝聚了药物,进行干预和指导。

③术后预防护理:手术以后需要协助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进行休息,如果患者自身情况允许的话,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的对下肢血液循环产生刺激作用。当麻醉效果消失以后,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或者被动的内翻锻炼,指导患者做背伸跖屈活动,并且进行环转的练习。手术以后在医生指导下为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如果患者存在有出血症状,要配合主治医生进行相关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结束之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例数并作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幻肢血流速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6.0进行,本研究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选择采用t值检验,两组数据之间选择采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价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例数,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1%,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并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以后第2个星期以及第4个星期的患肢血流速度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存在差异性,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不同时间段的患者血流速度情况请详见表1所示。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在骨科手术以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认为,这种并发症在骨科手术以后的发病率已经超过50%。患者患肢会存在有剧烈的疼痛。与此同时,患者患肢存在有肿胀严重的对于患者的日常活动产生影响,病情发展会导致出现肺拴塞情况,对于手术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血流速度来看,在进行手术之前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在各个阶段之间都存在差异,能够充分的证明预防性护理的价值所在。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下肢骨创伤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为患者配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代兵.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5):895-896.

姚丽娟.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101-102.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