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保护性耕作保护生态环境

2018-10-09 06:10任显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9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性耕作生态环境

任显伟

摘 要: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黑土层退化、雾霾天气,让我们警醒必须开展保护性耕作,控制环境的恶化,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环境质量。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生态环境;耕地质量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9.070

长期以来我们的土地保护意识不强,长期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此,国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推进用地与养地结合,有效控制环境的恶化,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环境质量。但一些地方还是没有认识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依然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在此,本文再次强调开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点工作。

1 生态环境恶化刻不容缓

1.1 沙尘暴肆虐

近十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无度,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的研究结果显示:真正的沙物质不是来自原生戈壁或原生沙漠区,而是来自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新生出的沙漠化土地。产生沙尘的地表物质以粉尘为主,其颗粒直径多在0005~0063 mm之间,主要来自农田。

1.2 水土流失,黑土层退化

多年来的高负荷耕作使得东北黑土区耕地地力严重下降,耕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50~80 cm降至12~20 cm左右,耕层有机质以年均1‰的速度下降,至少有10%的黑土层已丧失生产能力。

1.3 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

人们急功近利,向土地过度索取重用轻养,种地就靠化肥撑着,化肥的使用量已达到极限。有农户反映,前几年,种自家的承包地,每亩地施肥10~20 kg,现在为了提高产量,每亩地用肥量35 kg左右。化肥投入逐年加大,导致土壤板结硬化程度加剧,耕层变薄,犁底层变厚、变硬、上移,耕地质量变差,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还有不少地方采用抛撒化肥的方式,使化肥不均匀地散落在土壤表层,特别是氮素化肥施用过量,一方面使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另一方面,易使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的大量有效成分在空气中挥发,造成了环境污染。

1.4 焚烧秸秆带来大气污染

近几年,每到秋收之后和春播之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雾霾天气让每一个人都身受其害。焚烧秸秆严重污染环境,并损害人体健康。因为在生物质的燃烧过程中会不断地向环境排入大量的有毒物质和刺激性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多核芳香烃醛类和酚类化合物,焦油沥青及烟尘等。在多核芳香烃中有很大一部分碳氢化合物是众所周知的致癌物质或辅致癌物质,尤其是在燃烧不完全和在燃烧温度不高而对生物质产生蒸馏作用时,形成的有害污染更多。

1.5 农药、地膜过量使用危害突显

农药、地膜等化学物质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对农作物土地、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內涵与作用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保持地表残茬覆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措施,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效果为培肥地力、保护耕地、改善土壤生物形态、蓄水保水、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稳产高产、节本增效。

保护性耕作是机械化旱作农业比较适合的方法,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比较好。研究显示:(1)降低地表径流,径流强度和径流量平均减少60%左右,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2)增加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在0~150 cm土体内可多蓄水1350~4050 m3/hm2。(3)减少蒸发,减少风对农业耕地的侵蚀,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7%~25%。(4)增加产量,玉米平均增产17%。(5)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山西试区测定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增加0038%~0065%。

3 开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方旱作地区,能有效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实现良性循环,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开展机械深松、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免耕播种、化肥深施,同时农机农艺相结合,达到利用天然降水,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从而达到高产。

(1)开展机械深松。农机深松作业是指用深松铲深耕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一般耕深为25~30 cm,与铧式犁耕地不同,农机深松作业只打破犁底层,不打乱土壤原有土层结构,可以扩大“土壤水库”的容量,可接纳大量的雨水和雪水,增强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深松整地技术从2013年就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对深松作业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作业补贴。

(2)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利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使大量秸秆得到了合理的利用,避免了沤肥、焚烧带来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玉米秸秆的有机质含量高达93%,同时又富含氮、磷、钾以及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经常实施作物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潜力非常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连年秸秆还田,每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

(3)减少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作物收获的同时,用人工或机械揭去残膜,但由于一般是膜上打孔种植,加之风吹日晒薄膜极易老化,残膜回收困难。一是应加大回收残膜机械的研发力度,二是加大使用降解膜,利用农作物秸秆淀粉生产的一种地膜,在自然界中通过微生物,在2~3个月可化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保护性耕作生态环境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要点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耕地质量和利用集约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分区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