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中的创伤

2018-10-09 11:02刘荣秀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创伤文学

摘 要:创伤是时代性的。文学中的创伤描述可以反映社会、身份、生存等问题。本文从创伤批评的角度探析《陆犯焉识》,以期对该作品中的话题达到不一样的理解和阐释。

关键词:创伤;文学;《陆犯焉识》

作者简介:刘荣秀,女,汉族,广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6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21世纪创伤研究成为了 社会的焦点,通过对战争、大屠杀、大革命等的创伤回忆,人们试图从创伤这个角度去探索和反思历史。卡鲁斯( Cathy Caruth) 对创伤的权威定义是“在突然的或灾难性的事件面前,个体原有的经验被覆盖,对这些事件表现出通常是延迟的、以幻觉和其他侵入意识的现象重复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反应。”(王欣,2012)创伤给个体和集体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个体的创伤表现有孤立、麻木、精神混乱 甚至长期存在精神障碍;而集体创伤则表现为存在共同的创伤阴影,这样的影响范围覆盖几代人的生活,构成特有的创伤文化。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创作的长篇小说,荣获施耐庵文学奖,并入围茅盾文学奖 。该作品向读者展现了三个时间段的故事,分别是1954年前,1954年至1976年和1976年后。故事主线是1954年主人公陆焉识因不识时务,在肃反运动中被捕,并且因为在牢中的各种不识时务最后被判为无期,被带去西北荒漠进行劳动改造,这样的境遇直到文化革命结束 才算盼来了尽头。陆焉识在劳改过程中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老无期,他假装结巴以适应所处的环境,并成功地作了回“逃犯”。由这条主线带出的每个故事中,创伤的影子无处不在,于创伤的角度,时代、人性、文化、政治等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一、个体的创伤

1、陆焉识的创伤

对于陆焉识来说,主要的创伤来自被捕之后的经历。西北荒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紧张、严苛的精神环境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刚刚摞起的砖被刮得呱嗒作响,眨眼间倒下来,倒成一座颓城。”“自从去年大风刮走一个挺身警戒、绝不肯放弃自己宣传画一般的英雄姿态的解放军,所有人都乖了,风一来就卧得扁扁的。”“死了的骆驼刺一蓬一蓬地 翱翔,成了巨型蒲公英。老几的三个土豆从他茶缸子里直接被刮到天上,由着空茶缸在后面追它们。一根断了的锹把在空中横抡,混进了碎砖和砂石。就在邓指和老 几前面十多米的上空,不知从哪里刮来的一件破棉大衣在风里横着行走,一个人形气球的模样。碎砖、砂石、骆驼刺、破棉大衣从这里被释放了,朝着未知逃奔,朝那个一年前被刮跑的解放军逃奔。”在劳改场所里,往昔风流倜傥的公子哥模样不复存在,能在那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连续几年的饥荒和短缺紧张的卫生条件下生存下来的人也为数不多了。劳改场所里的加工大队、湖北干事的恶意陷害、拷纸条、关黑屋等无不在陆焉识身上和精神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伪装结巴试图在那种紧张的精神环境下蒙混过关,到后来已经分不清是真结巴还是假结巴了。后来他试图去除伪装后,他的结巴却顽固地纠缠着他。甚至他得到释放回到家里,他所经历的创伤俨然残留在他的心里甚至活动在他的行为表现上来。“到了家老阿爷的眼睛就到处看,但只要他发现你在看他,他眼睛马上就老实了,听了‘向前看口令一样直视前方。不久家里所有人都会发现,他的动作在暗中被口令控制着。”被冠以妄想罪名强制入狱劳改带给他的创伤是深刻和永久的,他回到上海除了和妻子婉喻相聚外,已無法和家人、周围的人共处了。在所有之情人的眼里,他始终是“老罪犯”。

2、冯子烨的创伤

文革那段黑色的岁月带给冯子烨的创伤也是不可避免的。冯子烨对父亲的冷酷无情,他的识时务、庸俗小市民的形象是他面对政治环境、社会压力和人际遭遇所带给他的创伤的妥协。父亲的罪名阴影在他的生活、工作甚至感情上如影随形以至于 他厌恶和憎恨和父亲有关的一切。他一听到和父亲有关的消息便如临大敌,在收到父亲的信也是斟酌再三甚至是见到了政府的官方信函才小心翼翼回信他的父亲;他千方百计阻挠父母亲见面,更不要提复婚了;他对父亲的遭遇毫不同情也不过问是非黑白,对父亲的仅有的一点价值也利用殆尽。

二、集体的创伤

那段荒诞血腥的岁月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从这样的黑暗岁月活过来的人,难以将其留下的创伤印记抹去是正常不过的。陆焉识虽然特赦归来,可是周围的人对当时的“罪犯”仍残留着文革的敏感、机警和胆战心惊。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无不活在那荒诞血腥的文革的阴影里。就连编纂字典的第一委托人竟然怕引火上身,假意引荐“老罪犯”,明为欣赏其学识,实是踢皮球行为,怕稍有不慎便给好不容易维护的荣誉蒙上污垢。

三、结语

虽然多少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已然过去,但是其留下的影响是经久不衰的。创伤经历不仅影响到受害个体自我的形成和稳定,而且在以后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中,也会让当事个体甚至后来的读者对于社会秩序丧失信心。从创伤角度反思文学中所披露的现实,也可以让读者对历史有不同的反思。

参考文献:

[1]王欣.创伤叙事、见证和创伤文化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3(5):73-80.

[2]王欣.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44(6):145-150.

[3]严歌苓.陆犯焉识.作家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创伤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文学病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