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庖丁解牛”看《天净沙?秋思》美学追求

2018-10-09 11:02刘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庖丁解牛

摘 要:《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看似屠夫武大刀,却给人以一种高潮的艺术美享受,全源于“道也,进乎技矣”,即庄子的物我两忘的“自然”之“道”。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后世称为“秋思之祖”,也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物我两忘的“自然”之“道”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自然之道;庖丁解牛;物我两忘;同秋共悲

作者简介:刘彦(1984-),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庄子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看似屠夫武大刀,却是“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血淋淋“庖丁解牛”仿佛是一段舞蹈,一场艺术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美”的享受从何而来?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却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我所追求的是比技更高的道”。可见庖丁解牛之“美”非源于“技”,而是源于“进乎技”的“道”。

庖丁解牛之“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通过庖丁之口告诉我们此“道”源于何,以及“道”所以能给人以“美”感的美学原理。

庖丁释刀对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由此显见庖丁解牛得“道”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见无非牛者”。此时,庖丁眼中全是牛,脑中所想全是解牛之法。庖丁与牛关系“对立”,庖丁是庖丁,牛是牛,人被牛所限制,牛让人给固定。二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物是物,我是我:所见即是所见,所求亦为所见。

第二阶段,“未尝见全牛也”。很明显,“三年之后”,庖丁与牛“对立”关系消融,庖丁眼中没有了全牛,看到的是牛的肌理、纹路。此时庖丁已跳脱出“牛”的形体窠臼,超出“物”的禁锢,达到“无物”境界。只见我而不见物,在物的“抽象”、“无限”的本质中,庖丁实现了解牛的纯粹自由,不再受到牛之“物”的拘束,解牛可以自由表现。

第三阶段,“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方今之时”,庖丁解牛则是连“人”的形体局限也挣脱了,以人的“神”与牛的“神”相遇,在天地间达到人牛一体、各顺本性、物我两忘、自然浑成的逍遥之境。人与自然同在,随万物本性而行。此时庖丁解牛师于自然,意随手动,手追刀走,刀与牛飞,无阻无滞,似舞如艺,给人以纯粹的“美”的享受。

至此可知,庖丁,亦或庄子,所求“解牛”之“道”就是人、物“神遇”的物我两忘、自然混成的自由、逍遥之境,即通常所说的“道家”“自然”之“道”。

美的特质是自由和想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是想象的驰骋。真实世界人和物都要受到限制,“美”则正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想象空间,让人们的心灵得以无限自由驰骋。

庄子的“自然”之“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与“美”的“自由和想象”的特质完全相符。因此“庖丁解牛”才会给人以欣赏舞蹈、观看艺术表演的美的享受。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宋元戏曲考》又言:“《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小令又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可见该词艺术成就之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斷肠人在天涯。

全篇不着“秋”字,而处处写秋;不着“思”字,而思无处不在;不着“悲”字,而悲无孔不入。短短二十八字,就把读者带入一种醇厚的悲秋审美意境,给人以崇高的、无以自拔的艺术美的享受。何以如此?我以为,正是庖丁解牛之“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自然”之“道”。

小令开首三句工整“鼎足对”,连用九个名词,两字一词,一词一景,分三组而成两类:“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直写压抑、荒凉、苦涩的秋日黄昏;“小桥流水人家”则扑面送来闲适、温馨、美好的旅途人家。“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是形容,更是直写,凝练再现秋途自然之景;却又让两类景物鲜明对比,在情感上牵动人心,让秋悲更甚,不见人、未写情而悲不能抑,心无所遁。“夕阳西下”,斜晖罩笼前面九种事物,秋景为一,全然秋日黄昏旅途寂寂:夕阳将去,日暮将黑,秋悲愈盛,“断肠人在天涯”,“断肠”旅“人”归途不息,前路无明,不得不深入混沌夜幕、未知恐惧。秋悲无逃!

读完全令,词人与枯藤、老树、昏鸦等同列秋途,同为秋景,无所谓是景是人,更不知是“人悲秋”还是“秋悲人”,物我两忘,浑然天成。即庄子所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自然”秋悲之景,之情。词人以自身旅途之悲,而“神遇”自然秋日之景,透过有限的秋,而达无限的人景同秋共悲的艺术之境。让秋悲向着一种不受拘束、没有阻碍的自由、逍遥之境发展。这种对“秋悲”的无限放大,又无限集中,正是“秋悲”之艺术“美”的特质所在,从而给予读者对“秋悲”之想象的无限自由,让“秋悲”之美在我们的心灵中自由驰骋、弥漫、渗透,让我们的生命体验在“秋悲”的美学境界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向内、向外的延展。这也正是这首被尊为“秋思之祖”的小令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庄子,庄子养生主[DB/OL].古诗文网.

[2]郑毓瑜,中国古典诗歌美学[M].

[3]毕宝魁 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06.

[4]王国维,人间词话双色插图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

[5]张金贵,《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J].鉴赏者,2009.07.

猜你喜欢
庖丁解牛
寓言故事与道理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好的评价如“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叙事学分析
由“庖丁解牛”说烹饪专业“工匠精神”素质教育
技道合一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从《庖丁解牛》看“品评式”阅读教学的层级性目标达成
工匠精神之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解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