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运动背景下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

2018-10-09 11:02吴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

摘 要:#Metoo运动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反性骚扰运动,这股热浪也影响了大洋彼岸的中国女性。借助互联网传播,#Metoo运动改变了女性对待性骚扰问题的消极态度,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性别权利结构的重构和职业女性性别权益的保障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新时代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反性骚扰;#Metoo运动;女权主义

作者简介:吴梦(1995-),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研方向为女性主义伦理。

[中图分类号]:D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2

新世纪以来,女权运动陷入相对低潮,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未形成影响广泛的女权主义社会运动。2017年以美国女性为首的妇女们,借助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场揭露性骚扰劣行的热潮,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最受关注的女权主义运动。受害者们在推特上以“#Metoo”为标签写下自己的受害经历以揭发性骚扰实施者,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员和社会名流因此受到严厉的惩罚。#Metoo运动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展到了中国,罗茜茜博士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事件成为中国版#Metoo运动的开端,全国各地的女性知识分子相继提出高校性骚扰防治机制倡议书,女权主义在中国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一、打破沉默的#Metoo运动

#Metoo运动是在第三波女权运动背景下展开的一次声势浩大的全球性女权主义社会运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波女权主义思潮以争取妇女参政权为特征,随着女性普遍获得选举权,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落下帷幕。第二波则以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主导,以争取经济平等为特征,女权主义理论在这一阶段有了极大发展。第三波女权主义思潮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运动的议题更具多元化和包容性。它突破了第一波及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的局限,不再将关注的焦点局限于白人女性,而是将有色人种以及其他少数群体纳入到关怀范围,使得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性取向的人们破除偏见团结在一起,#Metoo运动正是在第三波女权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一次全球性社会运动。

作为一场发生在新世纪的全球性女权主义社会运动,#Metoo运动展现出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各种性骚扰进行最广泛的揭露,同时也体现出跨越阶级、种族的女权主义运动新趋势。

#Metoo运动不同于以往的反性侵运动,它是一场发源于互联网的女权运动。从2017年初优步(Uber)工程师在推特上控诉自己遭遇性骚扰到福克斯新闻频道主播因性骚扰被解雇,再到年末臭名昭著的韦恩斯坦事件的发酵,互联网上不断涌现的各种揭露性骚扰的热门事件将反性骚扰议题推向了高潮,曾经沉默的受害者打破沉默,借助互联网平台指控加害者。过去虽然也有过各种形式的反性侵运动,但是没有一场反性侵运动像#Metoo运动一样,将加害者从幕后拉向台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隐藏了个体的社会身份,使受害者能够暂时忽略社会关系的存在,曝光性骚扰实施者的身份,对性骚扰行为进行指责。

#Metoo运动的另一显著特点在于,它是一场跨越阶级、种族的全球性女权运动。过去能够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力的女权运动大多数是由白人中产阶级女性所领导,这些女性被认为是“拥有特权的女性”、“精英女性”,相较于其他女性而言,她们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但是,她们的女权主义诉求常常忽视了非白人女性、劳动女性、失业和移民女性的利益。在#Metoo运动中,这些“拥有特权的女性”虽然依然掌握着主流话语权,但其他女性、弱势群体、边缘群体通过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平台,也拥有了同等的发声机会,这使得#Metoo运动成为了罕见的跨阶级、跨种族、跨国界、跨年龄、跨职业的女权运动。

二、中国女性对#Metoo运动的响应

#Metoo运动作为一场全球性的女性社会运动,也在第一时间出现了中国女性的身影。2018年1月,北航博士罗茜茜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事件成为中国版#Metoo运动的开端。这既是中国女性对#Metoo运动及时的响应,也体现了中国女性融入全球化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018年初,北航博士罗茜茜在#Metoo运动的鼓励下实名举报“长江学者”陳小武性骚扰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罗茜茜的行动拉开了中国高校版#Metoo运动的序幕,随后又相继有不同学校的学生站出来控诉自己的受害经历。随着越来越多性骚扰事件的曝光,国内70多所高校的学生和校友发起联名信呼吁建立高校防治性骚扰机制。运动初期高校是中国版#Metoo运动的主战场,但很快受女性知识分子的启发和影响,以富士康女工为首的中国职场女性也加入到#Metoo运动的行列,她们发表《我是富士康女工,我要求建立反性骚扰制度》宣言,标志着中国反性骚扰运动的范围从高校扩展到了职场。

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法律对性骚扰的界定模糊不清,缺少完善的性骚扰防治机制,这导致受害者在性骚扰发生之后常常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摆脱反性骚扰举步维艰的困境,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必不可少。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场全球性的女权主义运动中,中国女性不仅对运动进行了积极的回应,而且将成果制度化作为运动的主要诉求。从70多所学校8000多名学生校友参与反性骚扰联名信,到50多位教师实名倡议健全反性骚扰机制,从海外学生学者发表反性骚扰公开信,到职场女性发起反职场性骚扰的倡议书,呼吁建立起有效的防治性骚扰制度成为中国版#Metoo的重要特征。

三、#Metoo运动对中国女权主义的推动

改革开放之后,尽管中国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但是“当代中国女性在生存与发展上面临的问题更加隐性和零散。”中国社会长期潜藏的权力崇拜在日趋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越来越民主的组织环境中变成了侵犯女性利益的帮凶,针对各种女性群体的性骚扰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学术性骚扰、职场性骚扰司空见惯,尚处于阴影区的农村性骚扰问题可能更加严重。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国的女权运动发展停滞不前,性骚扰问题尤为突出。#Metoo运动的出现正当其时,给中国反性骚扰和女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

首先,#Metoo运动推动了我国反性骚扰的社会认知,改变了解决性骚扰问题的社会环境。虽然当前中国社会开放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性问题的看法,但是人们对性问题的保守态度并未根本改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通常将性与道德、尊严挂钩,“性”仍然是一个极具敏感性的话题。性压抑文化下的性骚扰,使受害者承受了更多地心理压力,并且很多时候受害经历会长期影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Metoo运动的出现让性骚扰的受害者们不再感到孤单,给予了受害者们反抗性骚扰实施者的力量。

其次,#Metoo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自我意识是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长期存在着男性本位的文化传统,女性的自我意识受到了压抑,即使是在女性社会地位有了提升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女性在潜意识里将男性当作不可反抗的对象,这也是女性在面对性骚扰时无法拒绝的原因之一。#Metoo运动是一场有意识地主动反抗男权社会的运动,让人们认识到性骚扰的受害者和性实施者拥有平等的权利,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权力骚扰他者的行为应该被谴责。对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的拒绝,是女性自我意识提升的重要表现。#Metoo运动对性骚扰问题的反思提升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为后续女性摆脱父权制的压迫,改善自身生存环境,实现性别平等奠定了基础。

第三,#Metoo运动为民众争取权利,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借鉴。过去,人们通常采取线下活动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今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维权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新媒体都是#Metoo运动传播的主要媒介,借助互联网平台女权主义运动从现实社会走向网络空间。她们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女权主义思想,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在互联网空间结成同盟,利用网络平台自由表达、相互交流、互相鼓舞,共同推动女权主义不断发展。就中国版#Metoo运动而言,首先是北航陈小武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在网络空间中发酵成为一个社会事件,紧接着,一批网络上的活跃分子作为核心组织者发表了建立性骚扰防治机制的倡议书,随后女权行动派们积极发起线下反性骚扰行为艺术表演等抗议活动。互联网空间有效的传播、核心组织者的领导、行动计划的设置、线上线下的及时互动成为#Metoo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有利因素,这种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的方式为将来女权主义运动的组织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第四,#Metoo运动的发展冲击了父权制社会下“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权利结构关系。性骚扰被认为是“权利的骚扰”,是拥有权利的一方对弱者的压迫,是“男权个体和男权机制”复合下的产物,是父权式的霸凌。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性骚扰时,迫于对权利关系的畏惧,常常无法明确的拒绝性骚扰。在性骚扰发生之后,受害者对性骚扰实施者的指控常常被忽视,甚至受害者还会受到舆论的压力和性骚扰实施者的报复。#Metoo运动对性骚扰问题的讨论暴露了父权制社会下权利关系不平衡的问题,受害者通过揭露性骚扰谴责性骚扰实施者的同时也谴责了包庇性骚扰实施者的社会体制,她们寻求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以制约权力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父权制社会权利不对等的现状,她们对权力所有者的勇敢挑战也冲击了原有的男性本位的社会结构。

第五,#Metoo运动促进了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机制。法律层面的缺失是加剧性骚扰问题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对女性权利的制度保障和法律确定,是现代社会对女性发展的最合理的路径选择,也是对女性权利最有效、最便捷的维护手段。”因此中国版#Metoo运动将建立有效的性骚扰防治机制作为运动的基本目标。#Metoo运动要求建立性骚扰防治制度,规约了权力的滥用,对建立维护女性权益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Metoo运动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各个领域性骚扰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听到了女性捍衛自己权利的声音和主张,看到了女权运动发展的新方向,推进了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建设。

马克思认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女性权益一定程度得到了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妇女已经得到了彻底的解放。#Metoo运动的出现为停滞不前的中国女权主义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虽然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困境,但我们可以借助#Metoo运动的契机,积极传播性别平等的理念,提高广大女性和整个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怀和权利的认同,推进中国女权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馨.试论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李军.学术性骚扰的共犯性结构:学术权力、组织氛围与性别歧视——基于国内案例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4,(6).

[3]周金华,覃愿愿.女权主义在中国:理论与实践困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4).

[4]黄河.社会性别视野下校园性骚扰的迷思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

[5]倪愫襄.女性权利的制度保障与补偿公正制度建构[N].中国妇女报,2014-04-29.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
从主妇价值到女权主义:日本法政学说史上的家务劳动争论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论女权主义的中国化经验——以1920年代《妇女杂志》关于离婚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情人》的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