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法在创伤骨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10-09 11:00杨晓静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伤骨科疼痛评分

杨晓静

【摘 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管理法在创伤骨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为研究时期,于2017年3月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法,设2016年12月-2017年2月为参照组,2017年3月-2017年6月为干预组,随机抽取80例骨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疼痛评分、围手术期宣教率、对疼痛评分标尺会运用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围手术期宣教率、对疼痛评分标尺会运用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略有提高,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法在创伤骨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疼痛感进行缓解,提高患者对疼痛知识的认知,并使其能够自行使用疼痛评分标尺,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法;创伤骨科;疼痛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2

创伤骨科是临床重要的科室之一,发病率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较高,且具有病情复杂、发病急等特点[1]。患者受到创伤后,均会伴随不同程度疼痛及功能性丧失,对其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感最为明显,如未能得到有效干预便会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及预后,故而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对其疼痛感进行缓解。我科室针对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法后手、足外伤的80例骨科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为研究时期,于2017年3月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法,设2016年12月-2017年2月为参照组,2017年3月-2017年6月为干预组,随机抽取80例手、足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1.8)岁;参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19-76岁,平均(45.5±1.5)岁。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χ2/t检验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于2017年3月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法,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对已有护理制度进行完善,从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做出提升;环境方面尽可能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及空气湿度,保证空气流动的同时,减少噪音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部分患者面对疼痛极易出现暴躁、易怒等负性心理,故应对其实施疼痛护理,经治疗如疼痛感较小,可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开展阅读交流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如痛感较强,则应询问医师是否能够给予止痛药干预,经医师准许后给予合理剂量进行干预,从而疼痛感进行缓解;此外,针对患者实施宣教处理,将骨伤及疼痛等健康知识对其进行讲解,同时指导其使用疼痛评分标尺,自行对疼痛感进行登记划分,进一步提高其对自身疼痛的认知,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止痛,从而减少疼痛对患者心理及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提高干预效果。

1.3 研究指标

对比疼痛评分、围手术期宣教率、对疼痛评分标尺会运用率及护理满意度。

疼痛评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判定标准,0-10分,分值越高则证明痛感越强[2]。

护理满意度以我科自制的调查表作为判定标准,满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组疼痛评分(3.10±0.21)分,参照组疼痛评分(4.25±0.22)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20,P=0.000)。

2.2 围手术期宣教率、对疼痛评分标尺会运用率对比

干预组围手术期宣教率、对疼痛评分标尺会运用率分别为86.25%(69/80)、77.50%(62/80),参照组围手术期宣教率、对疼痛评分标尺会运用率分别为62.50%(50/80)、58.75%(47/80),干预组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5.641,P=0.001、0.018)。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3.75%(75/80)高于参照组86.25%(69/80),其中干预组非常满意70例、满意5例,参照组非常满意61例、满意8例,观察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略有提高,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2.369,P=0.124)。

3 讨论

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现,可受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可引起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等生理病理变化[3]。而对于骨伤患者而言,疼痛感不仅会影响其生理状态,也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临床面对骨伤患者应侧重于疼痛护理干预,降低或缓解其疼痛感,稳定其生理及心理状态,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内容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法是临床针对部分应疾病而疼痛较强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能够通过合理介入患者心理、生活及病房环境进行干预,进一步改善或缓解其疼痛感,从而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开展,使干预效果得到提升[4]。

本研究結果显示,经疼痛护理管理法干预能够对其患者疼痛感进行缓解,并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干预效果与参照组相比要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较高,表明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法可充分满足患者对干预效果的满意需求。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病房患者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法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改善其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高爱桃. 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2):1704-1705.

高爱桃. 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2):1704-1705.

王宁, 王锦琰, 罗非.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理学机制[J]. 生理学报, 2016, 68(4):464-474.

陆韵洁.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94):390-390.

猜你喜欢
创伤骨科疼痛评分
综合疼痛护理干预在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疼痛中的影响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病历书写情况分析及对策
三种不同镇痛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研究
针灸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围术期疼痛护理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