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余杭之“七十二条半弄”

2018-10-10 09:23谢智颖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断尾余杭弄堂

历史宛如在时间河流里奔腾的浪花,尚来不及回头,就已成为过去。正如江南佳丽地中那些已被记忆的尘埃所湮没的地名,一不留神就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江南古镇余杭接触了一处颇有特色的“弄堂”建筑群——“七十二条半弄”。一圈游走下来,我被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印迹、人文与节奏所迷惑,原本一个多小时的闲庭信步,生生变成了追寻“老底子味道”的时空之旅,让我在惊诧之余,深深地被这股浓郁的现实版怀旧风所倾倒。

名称之丰富和朴素是“七十二条半弄”的特色之一。什么“鸡鹅弄”“缸甏弄”“大夫第”“观音弄”“玉台弄”等,名称之繁多,一时间还真让人数不过来。且这些弄堂的名称极其朴素,让人一听就知道它的出处。例如:“鸡鹅弄”顾名思义就是从前卖鸡卖鹅的市集;“大夫第”应该是当官的大户人家院落所在地;“观音弄”则是香火旺盛的佛堂寺庙所在的位置了。我闭上眼,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在某个细雨霏霏的江南烟雨天,行在青石板铺就的窄弄里,两侧白色高墙上的黑瓦正滴落着如同珠帘般的水滴,寂静中,冻结的时光被跳动的雨珠击出静谧的旋律,俨然是一幅凝固的动图。走出巷口,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喧嚣,集市的欢腾、交易的火辣、善男信女们虔诚的祷颂、锦服布衣们熙攘地穿行,无不见证着“七十二条半弄”曾经的繁华与风光。

这里的“弄堂”除了名称繁杂外,结构之复杂也是让人叹为观止。虽然经历了年代的变迁,这里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原貌,当年的大夫官邸旧址上修了幼儿园,曾经的观音堂改成了四合院民居,但倘若我们细心观察,此地的旧墙遗迹还是可以反映出“弄里套弄,巷中串巷”的特色。各弄之间的纵横交错,以及弄巷两侧民居的鳞次栉比,若非久居于此,决然是做不到原路进原路回的。这里最有特色的该属“七十二条半弄”中的那“半条弄”——玉台弄。这条玉台弄是断尾的,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死胡同”。据说原本是通的,后来玉台弄尾有户有权势的人家盖新宅,硬是把弄尾的一截包进自家的院子里去,造成了玉台弄断尾的局面。坊间还流传着一个段子,说是这玉台弄“扣贼骨头”最灵光了,毛贼鼠辈一旦逃进这条弄堂,就成了瓮中之鳖。

“七十二条半弄”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有条弄堂叫“龙船头”,它的名称与南宋小康王当年参拜位于余杭的洞霄宫道观有关。再比如澄清巷内流传着一个关于中华美德之一“孝”的传说。弄堂里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有些被记录了下来,有些则是口口相传着。如果把它写成一部书,那一定会比《一千零一夜》更为精彩。

据相关资料记载,当年的七十二条半弄如今仅存四十七条半,大多已随着城市的变迁而凋零,仅存的那部分也即将面临大范围的旧城改造而前途未卜。这不禁让我想起法国香榭里大道的霓虹闪烁下至今还保存着法兰西高贵优雅气息,意大利佛罗伦萨多彩的现代设计风中仍然焕发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热情,以及其他的将自己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发展完美融合的城市。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余年文化传承的国度,中国在高速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中,有必要为保护和挽留诸如“七十二条半弄”这类越来越稀少的遗迹留下一条“专用道”。能让我们及我们的后辈可以继续细抚每一条小弄写满岁月沧桑的皱纹,细数它们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辉煌与沉沦,细听它们缓慢而又有力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老师快评】]

所謂欢愉之词难工,愁苦之词易好。谢智颖同学却用她从容而又意味无穷的文字,带我们梦回古镇,字里行间我们似乎还能嗅到上世纪某个烟雨天窄巷里所溢出的泥土清香,牵扯着读者的思绪,久久不散。她的文章将一幕幕悠远的岁月娓娓道来,如出水芙蓉一般,天然去雕饰,尽得风流。

指导老师:曹妤琪

猜你喜欢
断尾余杭弄堂
读迷作品
壁虎的独白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弄堂里
小花猫与老鼠
弄堂里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人与狗的断尾纠葛!
断尾猫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