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构的三个关键

2018-10-10 09:27张祥兰
中国德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构育人班级

培育积极向善的集体生活方式,创生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实践活动,实现育人效能,是班级文化建构的重要使命。其中,找准逻辑基础与价值定位,厘清关系冲突与格局,把握框架设计与策略实施,对班级文化的建构至关重要。

班级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组织,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最为持久和关键。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最终形成的集体认同与在一定的价值观引导下的行为体系。班级文化的建构过程,实质是探索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场域,激发育人场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的过程。

培育积极向善的集体生活方式,创生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实践活动,实现育人效能,是班级文化建构的重要使命。其中,找准逻辑基础与价值定位,厘清关系冲突与格局,把握框架设计与策略实施,对班级文化的建构至关重要。

一、找准班级文化建构的逻辑基础与价值定位

班级文化基于一定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导向而生成,要建构适切的、积极向善的班级文化,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对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学校文化中的育人理念与实践要求;第三,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宏观政策在班级活动中落地

积极贯彻党的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导向与核心路径。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其核心思想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小学班级文化建构的重要参考依据。

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构的引导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意识,在准确理解与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文化育人途径,让宏观政策在班级活动中真正落地。例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设计相应的主题班会,如开展“‘爱国我承诺”活动、营造“友善”班级文化氛围等;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国事、家事、天下事”的交流与分享,如早读“要闻播报”、午休前进行“阳光分享”;可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班级活动,充分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开发班本课程,如抓住母亲节契机,班主任带领班级同学集体合作完成《游子吟》一诗的素材发掘,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学会感恩,也体悟团队合作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二)践行学校的育人理念,让学校文化在班级实践中扎根生长

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班级,是践行学校育人理念的重要场域,是践行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文化引领班级文化,遵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价值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一学校不同年级之间的文化建构略有差异,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以“学校文化底色+班级文化个性”为原则,实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多元个性发展。

如何践行学校育人理念,让学校文化在班级场域落地生根呢?

首先,让班主任和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班主任和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越强,对于班级文化的落实越有益。

其次,强化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程度与内化能力。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与内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班级文化整体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与内化能力,可以更好地将学校文化理念贯彻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使二者保持同一性。

最后,提高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班级文化是动态发展的,需要班主任根据学校文化理念与学生发展需求进行深化和个性化创新,使其更符合学生成长需要。例如,北京市工商大学附属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是“行于实,方乃成”,以“让每一颗种子朝气蓬勃地生长”为学校育人目标,基于学校文化底色,各班级结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质,开展“行实路上的小种子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民主参与、自主创新,建设了希望飞扬“蒲公英”班、阳光向上“向日葵”班、挺拔坚强“小松树”班、朴实健康“小土豆”班等,让学校文化在班级实践中扎根生长。

(三)贴近生活实际、满足成长需要,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真正践行者

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与个性发展。建构健康的班级文化,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真实需求,把握两个基础,即立足学生生活实践基础和学生主体参与基础。

班级文化要回归学生真实生活,基于学生真实日常生活进行建设。班级文化落脚点是创生一种适宜学生生命成长的日常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基础建构的班级文化才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才能避免出现空洞乏味、流于形式、育人低效等弊端。

班级文化构建还要重视“学生参与”,让学生主体地位回归,使其真正成为班级文化的创造者和体验者,成为班级文化的真正主人。只有给予学生身份认同和民主参与的班级文化,才能唤醒学生道德成长的自我责任意识,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自觉成长;才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塑造自己的人格,在班级场域中获得生命成长的力量。

二、厘清班级文化建構的关系冲突与整体脉络

班级是一个多维度、多主体的复杂性关系存在,各要素彼此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班级文化建构的影响因子,班级文化的建构也遵循发展阶段性、层级性、衔接性等规律。因此,厘清班级文化建构的关系冲突与整体脉络,对于建构班级文化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一)班级文化建构中的关系冲突

分析发现,当前影响班级文化发展的主要关系冲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班级事务管理与班级文化关系混淆。当前,包括上传下达通知、班级日常工作布置、评价、总结等在内的学生事务管理成为当前班级的主要功能,班级文化功能位居其次,导致班级文化育人特质不足,育人场能没有很好地被激发。

第二,人际关系疏离。由于不同主体的价值立场不同,利益冲突和竞争关系客观存在,人际关系疏离。教师之间的疏离在于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之间职责分工不同,彼此沟通不足;师生之间的疏离是教师传统主导地位和管理权威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所致;生生之间的疏离主要表现在学生个体处于自我发展状态,相互之间竞争多于合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疏离在于他们对于学生发展的立场不同,且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

厘清班级文化建构中关系冲突的根源,有助于引导班级“文化特性”的发展,弱化事务管理,提升班级文化整合性、育人性、发展性,实现由学生到班级、由班级到家庭的协同育人场域。

(二)班级文化建构中的整体脉络

班级文化要顺势而为,动态创新发展,厘清“上下、左右、前后”关系。

“上下”贯通,即班级文化发展要向上遵循学校核心价值,回应和落实学校文化理念;向下将落脚点放在学生发展上,使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左右”兼顾,即班级发展要关注“左右友邻”,同一年级各班级学生发展心理、年龄特质相近,要充分发掘这一同质性,开展系列班级主题活动,实现班级间文化连接发展。例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同年级,共成长”系列主题交流活动,开展“欢迎到班级来做客”的交往礼仪学习活动;开展“同年级、共阅读”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前后”衔接,即要密切关注班级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和成长性,不断梳理研究班级文化发展历程,重视班级活动育人的实效性和延续性。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启动阶段、积淀阶段、定型阶段、变革阶段。启动阶段,班级文化发展比较零散,凝聚力较弱,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共同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淀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推进,班级文化特质初步形成,核心价值观初步确立,形成班级公约与共同发展目标,但仍不稳定;定型阶段,班级文化外显于行,内化于心,对学生一言一行有着较强约束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变革阶段,在保持班级文化核心价值、基本要素一致性的前提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理的发展,学生要进行自主创新,动态发展。

三、把握班级文化建构的框架设计与策略实施

班级文化建构要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成长愿望,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价值定位与发展目标,形成整体育人实践体系。

(一)形成框架思维,重视班级文化系统设计

班级文化育人效能能否真正发挥,取决于班级育人目标是否明确,班级发展愿景是否清晰,班级文化实践框架是否完善。建构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框架思维,充分了解班级文化主要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班级文化系统设计与实践路径。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班级理念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班级发展价值观、班级发展愿景和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行为公约;班级实践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组织生活、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

仍以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为例,要以学校文化理念为统领,从组织发展层面系统设计与推进“学校一年级—班级”的育人实践体系。各年级依据年级特征,以“行实路上的小种子们”为班级文化建设行动纲领,确定班级文化建设要素。低年级关注幼小学段的衔接,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选择儿童熟悉的水果作为文化要素,建构“蜜果家族”年级文化,每个班级又以“樱桃”“苹果”“草莓”等命名,共创甜蜜、快乐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年级注重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茁壮成长的小树”为文化要素进行年级文化建设,各班级又以“小松树”“小杨树”“小柳树”等命名,营造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注重可操作性,细化班级文化建构目标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特别强调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班级文化建构要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育学生生活本领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各班级要基于学生年龄适应性、认知水平适切性、行为发展可塑性等生成具体的班级文化发展目标,作为班级培育学生核心品格与行为品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各班级在具体的发展目标之下形成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细则与行为公约,并使学生共同遵循。

(三)具有创新意识,整合班级文化建构资源

学生的道德品格與行为品质,无不是在实践中积累生成的。因此,班级文化建构要突破旧有的模式,不断创新,统筹整合可利用的资源,而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是最好的载体。依托班级主题实践活动,可以探索班级文化育人、主题实践活动育人、家校协同育人的多种途径。

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是有主题、有计划的班级活动,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系列化、整合化的活动设计上,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策划、实施、反思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学生按照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特色来规划主题实践活动,从策划到实施再到反思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效的教育过程。例如,通州区贡院小学开展“让赞美飞扬”班级主题实践活动,在班级场域中创设“赞赏”与“激励”的积极氛围,鼓励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长处,并将其写在小小的“赞美卡”上,交给被赞美的同学。在彼此交换“赞美卡”过程中,学生可以架起包容、肯定、赞赏、激励的桥梁,利用同伴间的鼓励和赞美,满足内心被渴望、被关注、被别人赞美的心理成长需要,从而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赞美飞扬”班级主题实践活动的选题是从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班主任带领同学们集体讨论,精心设计,最终形成学生认同并喜欢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让赞美飞扬”班级主题实践活动中学习并且成长。

此外,班级主题实践活动还可以与学科教学整合、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与传统节日整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班级文化建构的素材与资源,并衍生出阅读推广季、文化艺术节、健康体育节、创新科技节等系列活动,以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祥兰,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谷月

猜你喜欢
建构育人班级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无课日”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建构游戏玩不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