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规划在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2018-10-11 06:13朱连军张熙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系结构陆军信息系统

朱连军,张熙迪

(陆军装甲兵学院 a.演训中心; b.研究生大队, 北京 100072)

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1],推进陆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促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集成,首先要做好基础性、先导性的信息资源规划[2]。随着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持续深化,陆军装备部门组织机构重建、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分散、信息资源冗杂成为制约装备保障业务正常运转的瓶颈。当下,急需一套系统、先进的方法对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实施全面彻底的规划。企业架构(EA)作为一种年轻的方法论,在国际与国内研究越来越多,并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资源规划[3];DoDAF作为一种国际领先的体系结构框架,在国防和军事领域应运成熟[4],可参考用于构建EAF(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企业架构框架)。本文立足陆军装备保障业务改革的现状,将EA方法和DoDAF2.0框架相融合,创新应用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可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1 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现状及规划必要性

1.1 信息资源现状

1) 组织机构改革带来信息资源变更

一是信息资源内容的变更。总装备部时期,装备保障主要指通用装备保障,其信息资源涵盖了全军的通用装备保障及陆军专用装备保障信息资源;改革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特指陆军在实施装备保障活动中产生积累的信息及相关的技术、人才、设施设备等。

二是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的变更。改革前,按照业务职能的划分,装备保障信息资源以兵种专业为基线区分为军械、装甲、工程、防化、陆军船艇等;改革后,原业务职能实现统合,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改为以功能要素为基线实施区分。

2) 分散开发建设形成大量“信息孤岛”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及编制的原因,装备保障各业务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各自开发建设信息系统。一方面,系统结构、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共享困难,随着“数据接口”的指数级增长,信息系统互联陷入瓶颈;另一方面,数据大量冗余,知识技术、资金人才不能有效聚合,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3) 缺乏统筹协调限制系统长远使用

一方面,在系统建立之初,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领导的亲自参与,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缺乏预见性,严重限制了系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模块间缺少横向的信息交互,不能有效支持数据挖掘、在线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高级事务的应用,为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的知识规划带来了许多困难。

1.2 规划必要性

分析国外发达国家陆军装备保障的特点,装备保障体制机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5]。一是从保障模式的发展趋势看,维修作业体制由“基地级—中继级—基层级”三级制向“支援级—基层级”两级制转变,器材供应模式由多级制向直达式转变,将直接导致装备保障业务流程的重构;二是从保障力量的发展趋势看,战略级后勤装备机关整合,战役级机动保障力量重组,战术级保障力量模块化,也将导致保障业务流程的不断变化。

企业,是指支持确定业务范围与使命任务的组织或跨组织的实体[6]。军队装备保障领域,因其任务的明确性和范围的相对固定性,一直以来都属于经典的企业范畴。随着军民深度融合式保障模式的发展,装备保障主体向地方政府、院校、合同商、民口企业等扩展[7],跨机构的信息交互更加频繁。由于地方组织功能性质、组织结构、数据标准的差异性,异构性装备保障信息大幅增加。实质上,从陆军装备保障的全域看,已由经典的企业范畴变换为“无边界企业组织”。

近年来,为高效解决军队作战、保障中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国内外军方普遍采用软件外包的方法。随着软件外包的增多,对我陆军装备保障信息化构成的挑战有:一是系统管理者缺乏对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宏观把控;二是标准把关不严造成接口增多,使系统复杂性倍增;三是过度依赖外包商的售后,软件保障能力不足。

2 EA规划应用于陆军装备保障的优势及EA优化

2.1 EA应用优势

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认为,EA是企业对其业务、管理流程和信息技术之间当前和将来关系的显式描述和记录,是企业的整体视图,是一种顶层设计和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8]。这里的“企业”是指任何具有共同愿景的组织集合,如与陆军装备保障相关的部门或单位。

前期信息资源规划主要采取数据规划和战略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数据规划以高复先为代表,借鉴信息工程的思想,注重数据环境的改造,军内李艳红[9]、葛涛[10]等采用此方法对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该方法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规划,与业务结合不紧密,无法满足业务动态变化的需求[11];战略信息系统规划以业务流程重组为标志,将信息技术与业务过程相结合,郑显柱[12]、贾红丽[13]等采用此方法对装备保障的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但对流程不清晰、边界模糊的业务规划乏力。

EA综合了系统工程、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思想,是一种先进全面、开放兼容的规划方法。采用多视图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业务、功能、数据、技术等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关联,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业务需求成功映射为信息系统的技术需求。从数据与业务的匹配上看,EA规划既实现了数据稳健性的要求,也实现了与业务战略的紧密结合,是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的方法体系;从规划视角上看,EA规划融合了业务、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应用、项目等多层次信息,是对信息系统的全景式描述;从实施环境来看,EA规划适用于开放式的动态环境,对动态变化的业务流程和边界模糊的系统同样有效。

2.2 EA方法优化

目前,EA方法主要研究应用于政府和地方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在军事领域研究较少。一方面,由于EA理论还处于持续研究之中,且应用中流程复杂、实施困难;另一方面,军事信息资源规划,具有高效、保密、易理解、易执行等特性,EA应用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应做适当优化。

1) 简化实施流程

遵循结构化的规划流程,按照准备、设计、实施、应用的逻辑顺序执行;突出信息资源中信息的核心地位,重点分析EA框架中业务架构、数据和信息架构,主要构建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强调实施过程的目的性和可控性,通过EA治理和EA评估保证迁移计划的成功实施。

2) 选择成熟框架

选择的框架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EA规划的实用性和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框架的规则性要偏硬,产品固化,架构层次感强,易理解,便于使用;框架开发方法简单灵活、重用性好,具有多种开发工具的支持;框架在军事领域应用成熟,在作战指挥和装备保障领域具有普适性。

3) 突出安全要求

军事信息资源具有特殊的保密性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贯彻信息安全这一原则[14]。在准备阶段,要认真分析安全法规与政策,制定安全战略,完善安全制度;在框架设计中,可增加设计安全架构,为其他架构提供安全支撑;在实施中,突出抓好安全治理,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在应用中,注意反馈与查验安全效果。

3 基于EA的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流程

基于EA的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流程,主要包括4个步骤:EA规划准备,EA框架设计,EA规划实施,EA规划应用[15]。需要明确的是,EA规划的实施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循环迭代、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规划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发现的问题,需要反馈到前阶段之中,直至规划结果完全适应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需求。基于EA的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

1) EA规划准备

EA规划实施的准备阶段,主要做好规划的环境分析、导入战略与政策以及成立规划组织等。由于EA规划涉及到陆军装备保障的各个领域,且项目众多、协调复杂,必须高度重视此阶段的工作。规划环境分析,主要分析陆军装备保障当前所处的军事战略环境、保障理论环境、人才技术环境、资金项目环境等;导入战略与政策,主要是导入陆军装备保障战略、使命与构想,以及相关的保障法规、信息法规及标准规范等;成立规划组织,主要是建立EA规划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进行任务分工和资金、技术协调,组织机构包括主要包括执行委员会、项目办公室、核心工作组与首席架构师等。

2) EA框架设计

EA框架(EAF),是EA构建的理论框架,是指导构建EA的方法论[16],主要有Zachman框架、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FEAF、美国国防部体系体系结构框架DoDAF、开放组织体系结构框架TOGAF等。架构内容,即架构的层次划分,企业架构划分为业务架构和IT架构,IT架构可进一步划分为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根据需要还可加入其他架构;架构开发方法,是指导开发体系结构产品的方法,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常见的有TOGAF的ADM(Architecture Develop Method)、DoDAF六步法;EA工具,即支持体系结构产品建模及仿真的工具,主要有System Architect,Magic Draw等。

3) EA规划实施

EA规划实施,是指导实施EA规划的过程,是EA实施的方法论。基线架构构建,是指立足当前的保障业务与技术环境,根据EA框架构建目前的装备保障体系结构;目标架构构建,是指根据保障战略与构想、立足未来保障业务需求与技术优势,根据EA框架构建未来的装备保障体系结构;迁移计划,是指从基线架构到目标架构的转型过程,包括差距分析、措施制定、项目的优先级排列及资金、人员协调等;EA治理,是指为确保目标架构的实现,采取组织、技术等机制对EA规划的过程实施动态管理;EA评估,是指根据EA成熟度模型对规划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17],作为规划小组下一步行动的依据。EA规划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4) EA规划应用

EA规划应用,是指将EA规划成果应用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最终形成成熟的规划成果。实践检验,是指利用初步的EA规划成果进行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检验能否有效支持导入的保障战略、使命与构想,以判断规划成果的好坏;反馈与改进是指针对反馈的问题,从规划准备、框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找出相应问题,组织专题讨论研究,制定改良策略,实施再规划、再反馈,直至达到预期的结果;标准与法规推广,是指对成熟稳定的EA规划成果,应当迅速以技术标准、信息法规、保障法规等形式在陆军装备保障领域实施全面推广,确保在使用中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4 基于DoDAF的陆军装备保障体系结构框架

装备保障体系架构须与作战指挥体系架构保持标准的一致性,且DoDAF理念先进、可理解性好、视图间交互性强[18],产品固化易推广,在军事领域运用成熟,故选取DoDAF作为构建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规划框架的参考。根据美军DoDAF2.0[19]标准,选取其中的业务视角、数据与信息视角、系统视角、标准视角,创建安全视角,形成基于DoDAF的陆军装备保障体系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1) 业务体系结构(OV视角)。主要描述陆军装备保障的业务战略、组织机构、关键业务流程以及流程间的信息资源流等,但不是对现有保障业务的简单重现,而是着眼保障战略,科学规划与重组保障流程,主要构建的模型有高级保障概念图(OV-1),组织关系图(OV-4),保障资源流描述(OV-2),保障活动模型(OV-5b),保障资源流矩阵(OV-3)等。

2) 数据与信息体系结构(DIV视角)。在分析业务流、信息资源流的基础上,详细刻画支持装备保障业务的数据实体、属性及联系,划分实体大类,主要构建的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DIV-1)和逻辑数据模型(DIV-2)。

3) 系统体系结构(SV视角)。根据新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模型,对关联密切的模块进行聚类、整合,依据功能范围划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定义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系统体系结构,主要构建系统接口描述(SV-1),系统资源流描述(SV-2),系统功能描述(SV-4),系统资源流矩阵(SV-6)。

4) 标准体系结构(StdV视角)。在各种法规标准的约束下,描述支持实现系统功能的技术标准。根据当前的以及可以预测的未来技术标准,构建标准配置文件(StdV-1),标准预测(StdV-2)。

5) 安全体系结构(SecV视角)。为确保装备保障数据与信息、信息系统以及技术设施的安全性,构建装备保障安全体系结构。主要构建安全标准(SecV-1),描述陆军装备保障业务领域、信息领域及管理领域相关的安全法规与政策;安全策略(SecV-2),描述为实现安全目标,所采用的安全战略、技术措施等。安全架构融贯于其他架构,是装备保障战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安全保证。

这5个从属于陆军装备保障体系结构框架的次级架构,从业务、数据和信息、系统、技术、安全5个视角,分别描述了陆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特点,5个视角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从而构成了陆军装备保障的体系结构框架。

5 结论

基于EA的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对EA规划流程和框架的构成进行了初步探讨,下一步将重点研究陆军装备保障的业务体系结构、数据和信息体系结构,构建陆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体系结构陆军信息系统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知识体系结构构建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理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探究
2022年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专栏征稿
新中国兵种巡礼(十四) 陆军之翼
陆军海战第一连
基于PPP工程采购模式的工程项目合同体系结构研究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基于并行构件技术的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波兰陆军NH-90通军直升机
足球机器人并行行为组合控制体系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