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绘中原风雨兼程绽芳华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及依法治测综述

2018-10-11 08:02王红闯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9期
关键词:河南省测绘全省

◎ 本刊记者 王红闯

从丈天量地到智慧时空应用,一代代中原测绘人,栉风沐雨,发扬优良传统,持续推动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提升法治和基础测绘保障水平,激活地理信息资源价值,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完善管理体制 做好服务保障

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测绘局成立,其所属的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前身则是国家测绘总局第一地形测量大队,拥有良好的测绘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

如今,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属9家事业单位,承担着省政府授权的42项行政职权,以及全省基础测绘等事业保障工作。

长期以来,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着公益服务与市场运营不协调、各个市县发展程度不均衡的问题,管理体制、服务机制还不能完全满足各级政府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近年来从完善管理体制,融入中心工作,发挥事业单位公益职能等方面开展了创新与实践。

——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均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并设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上下统一的测绘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市县的基础测绘工作也稳步开展,全省所有省辖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即将全部完成,56个县(市、区)的数字县域也在稳步推进,市县基础测绘的长效更新维护机制初步建立。

——在做好省级公益服务保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范围。目前,全省基础测绘更新每年覆盖能达到全省近一半面积,同时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展,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每年市场运营的收入已超过各单位收入的50%,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融入国土资源力度不断加大。原国土资源部试点的省级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得到各方广泛好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列入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六个全覆盖”中心工作,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和“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市县国土资源工作考核目标,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营造法治氛围 强化依法管理

改革开放之前,测绘只是被单纯当作国家的一项行政事业活动,没有测绘行业之说,更不存在测绘市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确立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形成了测绘市场。测绘作为专业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很强的服务性活动,逐步发展为朝气蓬勃的服务产业。随着部分测绘企业及民营测绘单位的组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测绘行业日益壮大。

为了保证测绘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尤其是《测绘法》的颁布实施,为测绘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法治的市场环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以下简称新《测绘法》)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施行。

新《测绘法》公布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印发了宣传贯彻方案,同时与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进行了对接,协调推进《河南省测绘管理条例》修订的相关工作。此外,省政府还相继出台了《河南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期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治测,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要求,取消了1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涉及行政审批的3项中介服务,编制各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并推送上网。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根据新《测绘法》,及时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调整,严格按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使各项职权,将全局的42项行政职权按照处室、岗位进行职责分解,落实到岗位上每位人员。

——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根据要求,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整合市场主体名录库、测绘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质量检查人员名录库、成果质量监督检验专家名录库多个数据库的信息,完善“双随机”综合执法检查系统,成立由市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资质单位参与的综合执法检查组、专项执法检查组,对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地图市场、测绘成果质量开展巡查检查,规范了执法程序,提高了执法效率。

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新《测绘法》,做好全省测绘地理信息依法行政工作,发挥行政管理作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资质审批工作中,树立新《测绘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依法行政的底线,在管理中既要保证审批目的,又要保证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借力引智选才 改善人才队伍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跨学科跨专业人才、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及基础性研究人才出现紧缺。为此,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近年来动作频频。

——健全科技创新平台。邀请全国著名的4位院士及其专家团队,成立了河南省时空地理信息院士工作站,组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助力技术创新,共同围绕省级空间规划、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卫星遥感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了联合攻关,着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服务保障能力。

——组建河南省“十三五”地理信息科技专家委员会。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地理国情专项监测等方面,联合国内知名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拓展地理信息应用范围。

●2018年“8·29”测绘法宣传日河南主会场

● 河南省时空地理信息院士工作站成立

——改组扩建省测绘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省测绘学会首次聘请院士担任理事长,并改组了专业委员会,增强了行业学术活力。由省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测绘地理信息知名专家担任主任委员,为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形成发展合力。

——推行首席工程师制度。选拔政治强、技术精、善管理、敢担当的优秀人才担任首席工程师,承接创新平台中的具体工作,带领职工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单位人才素质,提高单位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现任河南省遥感测绘院数字化一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的李华被评为“中国能源化学地质行业大国工匠”,为培养优秀人才树立了标杆。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揭牌

持续优化环境 发展硕果累累

长期以来,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对基础测绘等工作重视多,但对地理信息应用重视得较少,服务各个领域、行业不够主动。为此,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从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资源收集整合、抓好数据开发利用、抓好产业培育四个方面,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保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全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 河南测绘援疆

● 参加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河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并开展常态化业务运行与服务;254个高标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基本建成,站网规模居全国前列;首颗“河南一号”商业卫星项目正式启动论证。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覆盖全省,1∶1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覆盖全省,1∶500比例尺地理信息基本覆盖各市、县(市)城市建成区;部分城市核心区制作了三维模型和地名地址数据。

——卫星遥感影像使用机制更加通畅。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的建设,逐步实现全省遥感影像统筹。可获取9颗国产卫星和15颗国外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最高分辨率达到0.8米,影像资源覆盖99.55%的省域,实现全省16.7万平方公里每年优于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两次覆盖,优于1米的一次覆盖,加强测绘遥感数据在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环境等领域和城乡区域规划管理以及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数字(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覆盖全省所有省辖市,全省完成了12个省辖市、10个县(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了10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为国土、规划、环保等20多个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支撑。平顶山、郑州、济源、宝丰等地的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陆续建设。天地图·河南为卫生应急指挥、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省商务云、省财政大数据分析、国土资源一张图等10余个政府部门的应用提供了地图服务。

——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圆满完成。河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历时3年,全面查清了河南省“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和人文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建成了河南首个覆盖全部省域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准,为全省信息化建设搭建了时空信息框架。

●河南地理信息+生态示范产业园揭牌

● 河南省“十三五”地理信息科技专家委员会成立

——地理国情监测示范成效初显。完成了兰考县盐碱及荒漠化监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动态监测、郑州湿地监测、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示范项目,监测成果在服务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彰显,为后续的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了基础。

——主动服务重大战略工程。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省重大战略、工程、项目实施,累计提供了10万余件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在黄河滩区边界纠纷、矿山越界开采、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黄河流域洪水防治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管理、米字形高铁选线规划、精准扶贫管理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提供了精准、及时的地理信息成果。

——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在上合组织政府首脑郑州峰会、第五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经贸对话会中,基于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的安保系统,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中央领导来河南考察提供河南自贸试验区图等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为“7·19”安阳特大暴雨抗洪救灾行动启动应急测绘,提供高精度地形图100余幅。省遥感测绘院等单位联合省人保财险,为2017年“5·22”暴风雨后全省大范围重灾区15000余亩小麦倒伏灾情提供实时监测服务。

——协同发展纵深推进。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近30个厅局、科研院所的合作走向深入,与省直14个厅局签订了合作协议,20余个省级应用示范项目陆续落地,4个应用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地理信息+行业应用”不断深化。

● 河南局领导慰问贫困户

——加快成果转化。围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总体思路,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兴绿色环保、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共建郑州军民融合智慧产业科技研发园、地理信息+生态示范产业园等战略合作平台,通过示范项目带动、科技驱动、创新集聚,推进产学研企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加快河南省地理信息事业、产业创新发展。五年来,引进了低空无人机数码航摄系统、机载LiDAR、遥感影像处理加速器和集群式遥感影像处理系统等一批大型先进技术装备。

——河南测绘助力“中国天眼”。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基准网测量中的关键技术”项目中,河南绘聚测绘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研制并实施了世界上最大射电望远镜基准网测量方案,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大尺度精密工程测量的难题。

——稳步加快产业发展。引导具备一定实力条件的企业参与创新建设和智能化应用开发,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探索组建测绘地理信息(北斗)产业联盟,带动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点搞好省地理信息导航产业园、省北斗产业园、省测绘创新基地建设。目前,全省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及系统研发、遥感、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的企事业单位达1300多家,其中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1027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总产值约150亿元。7家企业被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评选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

栉风沐雨征程远,潮头扬帆启新航。以刘济宝局长为班长的班子成员带领河南测绘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地理信息全覆盖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等“五大业务”,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更多力量。

猜你喜欢
河南省测绘全省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