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声承诺
——河南省遥感测绘院航空港项目纪实

2018-10-11 08:02本刊通讯员李忠伟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9期
关键词:航空港实验区测绘

◎ 本刊通讯员 李忠伟

2018年2月18日,人们尚沉浸在农历新年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而河南省遥 感测绘院的办公楼已是人影攒动,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该院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签订了智慧城市地理信息云平台一期工程合作协议,承诺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

为了这个承诺,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就像开动的马达一般高速运转起来!院领导火速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周密部署和战前动员,责成生产技术科“工期倒推,责任到人”,逐一落实工程进度,随时沟通上报。“要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拿下这场硬仗,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贡献力量!”河南省遥感测绘院院长武永斌如是要求。

勇担责 凝心聚力克难关

接到命令后,生产技术科最先行动起来。可在制定生产计划和实施方案时,几位“身经百战”的技术负责人犯了难:作为经济示范区的航空港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近乎苛刻的精度要求,让项目难度呈几何级数倍增。为此,生产技术科的灯光每天都亮到深夜,甚至是彻夜不熄。大家查文件、找资料、寻依据,翻阅了如山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设想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及解决办法……一周后,13万余字的总体设计方案终于完成。其间,技术人员刘玉洁有孕在身仍坚持日夜奋战,同事提醒她要注意休息,她却诚恳地说:“能早一天拿出方案,就能多减轻一点儿作业员的压力。”刘玉洁的坚持正是整个团队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缩影。

三维遥感工程中心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了项目飞行小组开展航摄工作。时值春运期间,作为中原第一大航空港的新郑机场,每日起飞架次突破600,白天根本腾不出空域实施航摄,经过和空管部门反复协商,飞行小组决定实施夜航。夜航受天气影响大,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飞行小组索性住在了机场。白天准备资料,晚上等待飞行,一连几天过去了,航摄员张昊琼熬得两眼通红,即使睡着嘴里还念叨着天气情况和云层厚度。

这天晚上,负责航摄地面贯导的晁卫国等人接到了张昊琼的电话:“今晚可以飞了。”他们一跃而起,迅速组装设备驱车来到现场,却在调试仪器时发现有一台读数不稳定,晁卫国当机立断:兵分两路,一路回驻地调取仪器,一路在原地继续调试。一边是快马加鞭,一边是不厌其烦,这夜的天气格外寒冷,但所有人都忙得满头大汗,生怕错过夜航良机。午夜时分,仪器终于恢复正常,调取的仪器也同时就位,大家这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 外业调绘

夜里12点多,张昊琼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飞行资料跑向停机坪。此时虽已是初春时节,但飞行的空中温度却低至零下16度。由于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是0~40度,设备提前被棉被紧紧包裹了起来,以达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可这样一来,原本就有限的机舱空间被被子占了一部分,身在其中的张昊琼根本转不过身来,只能蜷缩在狭小的空间里不停地操作仪器、发布指令。“天气寒冷加上动弹不得,我的双腿都是麻的。”张昊琼回忆说。但为了和时间赛跑,张昊琼把所有精力都专注在监控视频上,一圈、两圈……终于在规定时间内飞完了既定航线。此时天际已露出了鱼肚白,张昊琼松了口气,却顿感胃里翻江倒海。原来夜里飞行视线不好,加上气流波动,这个久经战阵的航摄员也产生了晕机反应,只是刚才过于专注而没有察觉到。张昊琼强忍呕吐,通知地面:“可以收机了。”

接到收机指令后,一向浪漫的晁卫国躺在了仪器边的草地上,遥望星空说道:“今天的星星真亮,它们一定在好奇,咱们这些人都在忙什么呢?”

挑重担 党员干部走在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其发展和建设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因此,甲方对航空港项目的要求近乎苛刻。“港区处于非常地段,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可以理解。我们要发扬铁人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该院党委的号召下,党员干部自觉扛起旗帜、挑起重担。

● 外业质量监督

成图精度是省遥感测绘院必须克服的难题。甲方提出的0.1m的成图精度超出了规范要求,这需要每一道工序都近乎完美。因此,河南省遥感测绘院院长武永斌亲自带着工程技术人员赴北京、武汉、西安交流取经,千方百计地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院党委书记冯梅始终把项目当作一项政治工作来对待。赴北京开会时,她立马想到,河南省时空地理信息院士工作站的刘先林院士或许能提供一些好的思路。她迟疑地徘徊在刘院士的楼下,心中无比忐忑,但强烈的责任心和求知欲迫使她敲响了院士的家门。平易近人的刘先林院士与冯梅就如何控制测图精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刘院士给予的建议让冯梅茅塞顿开。从刘院士家出来已经满天星斗,顾不上劳累,冯梅在路上就拨通了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电话……

时值隆冬,郑州下起了雨雪,给选点、埋石等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工期紧、要求高、工作量大,四分院院长曹源身先士卒,毅然兼起了最新卫星影像选点工作。港区戒备森严,路卡林立,飞机起降频繁,面对不安全的工作环境,曹源笑言:“所以才需要我为大家探探路。”党员张爱群、朱怀志也自告奋勇承担起埋石工作。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指抠着冰冷的近一百公斤的标石,在泥泞中艰难前行,心中只有一个念想:“再难,项目也得如期完成!”

有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省遥感测绘院全体职工都如上满了弦。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外业队员可谓殚精竭虑,就拿小小的房檐改正来说,面对不规则的房子,他们一遍遍地绕着楼房转,把不明确的地方仔细记录下来,第二天再扛着经纬仪来一一打点,工作量可想而知。“就是苦和累,不过已经习惯了,谁让这次任务的意义重大呢!我们就想拿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为出彩中原、为遥感测绘院贡献一把力量。”外业队员们如是说。

为大局 舍弃小家甘奉献

● 采集数据

为了随时沟通、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疑问,航空港技术指导小组特别建立了微信交流群。可这样一来,检查科就没有了“安宁”。“李老师,这个要素怎么表示?”“李老师,双层的房檐我标哪个?”“李老师……”检查科科长李淑琴、李为民的手机保持着24小时不关机,微信不分时间段地响个不停。“你能不能把微信调成静音呀!大半夜的还让不让睡觉了。”李淑琴的儿子提出抗议。她歉意地说:“好多叔叔、阿姨还奋战在工作一线,他们有问题需要我解答,我怎么能不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呢?”儿子不再言语,而此处无声恰是理解。

李为民负责项目外业质量监督工作后,就卷起铺盖住到了港区。妻子问他:“你都50多岁的人了,天天在外面跑着不着家,吃得消吗?”李为民随口回道:“不亲临现场怎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他发现爱人投来哀怨和心疼的眼神时,自己的鼻子也不禁发酸,他马上换了口气安慰妻子:“我干测绘一辈子了,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况且这次的工程是咱大中原、大郑州建设的示范工程,容不得半点闪失,咬咬牙坚持一段就过去了。”为了支持李为民干测绘,妻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独自承担起全部的家庭重担,让他专心搞测绘,免去了后顾之忧。

测绘内业多为女性,她们往往上有老、下有小,身兼家庭重担。然而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她们把孩子托付给了父母。“本来该让爸妈享享清福,我又给他们增添负担,心里总有一种负罪感。”小曹愧疚地说。小任补充道:“我3岁多的儿子,正是依赖母亲的时候,平时加班聚少离多,每次我出门他都会拦着哭闹,让我好心酸。”测绘人的艰辛和执着背后,是亏欠家庭的辛酸,所幸还有家人支持的温暖。

求精益 按时保质守诺言

2018年6月,工程即将全面收官,海量数据汇总到内业部门,到了最后整理检测的关口,数字化一室、二室和检查科的同志一刻也不敢放松。数据入库、建平台、地名地址编辑,整个作业室只听到嗒嗒的键盘、鼠标的敲击声。数字化一室、二室的主任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并安排了工间操时间,但是问题还是来了,一名女职工忽然昏倒,大家手忙脚乱把她扶起准备派车送到医院,可她醒来却说:“不用了,喝点儿水休息一下就好了。”大家只得拿来水和糖果,让她自行休息。没过多久,她又坐到了电脑前,主任心疼地说:“你不要命了!”她却回答道 :“这些数据我要赶快理清,要不然心里不静,也休息不好。”

经过全院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和连续奋战,对所有数据周密检测,反复演示和检验模型、平台,这项关系中原经济区龙头、新丝绸之路重要中转站建设的项目,历时五个月终于接近尾声。这五个月里,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完成了郑州航空港区智慧城市地理信息云平台建设,其中包含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测绘基准控制网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基础地理信息测绘建设,共制作核心建成区城市精细三维模型80平方公里,完成地下管网三维建模、重要公共场所室内三维建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基础环境建设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方紧紧握着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工作人员的手不忍松开:“这项工程找你们,我们找对人了!签订协议时我们的要求是狠了点,可没办法,我们急呀!港区智慧城市云平台早一天建成,对下一步的政府决策和抢滩中原城市群龙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啥都不说了,谢谢省遥感测绘院,谢谢全院的干部职工!”

无信不立。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全体职工用他们的努力和奋斗,守住了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慧城市地理信息云平台一期工程立下的那一声承诺。他们全力以赴在推进港区智慧城市云平台建设中挥洒汗水,用执着、尽职和担当演绎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精彩之笔,谱写着中原更加出彩的秀美华章。

猜你喜欢
航空港实验区测绘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