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鸡毛信”

2018-10-11 06:08
中国公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段长管养大峡谷

有福用牛皮纸记录下了峡谷公路的受灾情况

一封鸡毛信见证一段辛酸史。1954年上映的老电影《鸡毛信》,生动展现了鸡毛信是那个年代传递十万火急消息的最佳途径。不曾想,在电话、电脑等通讯设备和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普及的现代,公路行业依然上演着当代“鸡毛信”的真实故事。

13年前的旧信被公开

时任六库公路管理总段总段长苏四龙的回信

2018年6月,一封13年前的旧信件被公开。云南省怒江公路局公路传承馆建设领导小组在收集整理峡谷公路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一封记录峡谷公路人浴“雪”而战的信件。

这封信件在档案室里尘封多年后,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一时间,单位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战水毁保畅通热潮。

信件显示,2005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全州内的通讯、交通、电力全线瘫痪。突发的自然灾害导致本来就蜿蜒狭窄的大峡谷公路中断300余处,数十万立方米的塌方、泥石流和近一米厚的积雪阻断了交通。为了后续各项救援工作的顺利推进,第一时间打通生命通道迫在眉睫。得知情况后,怒江公路局(原六库公路管理总段)养护大峡谷公路的工作人员(简称“峡谷公路人”)将沉甸甸的重任压在了自己的肩上——为将公路灾毁信息及时上报,便于上级了解灾情并作出正确抢险指令,他们在纵深百余里、白茫茫天地一色的险峻峡谷里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

被大雪封堵了通道的大峡谷公路

如今的大峡谷公路

一张牛皮纸辗转百公里传递险情

在通讯、道路相继中断的情况下,峡谷公路人急中生智,急促地将信息写在破旧的牛皮纸上,并通过手手相传的方式,将信件及时送到了抢险指挥部。另一封保通救援方案也以相同的方式返回到了救灾现场,为后续的抢险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根据调查,匹河至福贡地段共计54处大塌方、4处雪塌,190公里至230公里路段安排了3台机械。目前,福贡至拌和场211公里处已通便道……由于联系不上,只好简单介绍保通情况。”一张用黄色牛皮信封撕成的信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2005年3月10日大峡谷公路雪灾保通情况,信件是由时任福贡公路养护段段长有福所写,信上还简单记录了传递过程、联系方式及信件的重要程度等信息,经过多次辗转,这封信终于传递到了百里之外的六库公路管理总段。

“雪灾百年不遇,灾情实在太严重,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只想早点将灾情传出去。现在想来,一代代公路人发自内心的执著奋斗精神难得可贵。”时隔多年,再次看到这封由自己亲笔所写,早已泛黄的信件时,有福有些激动。

一封回信给抢险人员吃下定心丸

2005年3月9日,连续的强降雨天气致使怒江境内气温骤降,峡谷大地已是白雪皑皑。

这一夜,身为段长的有福想着管养道路可能有多处中断,焦急得无法入睡,心中反复计划着天亮后如何组织抢险保通工作。天微亮,他便和搭档老赵一同前往管养路段查看灾情。

“从福贡县城往六库走了十多公里,越走越不对劲,灾情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福回忆道,为尽快全面掌握灾情,他们分组向两端进发,“沿线雪崩、塌方、泥石流等现象严重,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就像灾难电影里演的一样。”

有福等人在雪地里摸爬着艰难行进,行至子里甲养护道班时几个人已全身湿透,在与一线巡路职工汇合、初步掌握了公路沿线灾情后,为了将灾情送出,有福急中生智,想出了用原始传递方式上报信息,便将灾情、保通等相关情况简单记录在了一张现有的碎裂信封纸片上,并派专人徒步送出,自己则留守灾毁现场继续指挥抢险作业。

收到来信后,时任六库公路管理总段总段长苏四龙在救灾途中回信道:“你们好,灾情严重,你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辛苦了……听说缺柴油,张瑞生副总组织人背进来,其他生活上需要什么请派人送信。你们要依靠当地群众,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陈副总进来后有什么事与他商量,同时还注意今天明天后天可能有雨……”保通方案中,简洁的文字给一线的抢修人员吃下了定心丸……一来一往的信件,道出了峡谷公路人面对大灾大难时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封历经沧桑的鸡毛信仅仅是怒江公路人在众多抢险中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大峡谷公路的日常管养中,艰险、激烈、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正因为有了公路人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多灾多难的峡谷公路才会在风雨中不断发展。长期以来,这条战线上先后涌现出了像余正忠(全国十五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余友妮(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等一大批优秀的先进模范。

猜你喜欢
段长管养大峡谷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大峡谷
守卫大峡谷
测斜段长在井眼轨迹计算中的影响
截钢筋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桥隧管养新理念(桥梁篇)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观察
河北沿海高速公路机电管养工作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