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专业类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问题探讨

2018-10-11 06:14姚玥李姝
时代经贸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实用管理学经济学

姚玥 李姝

【摘 要】数学在初高中阶段是很受重视的,因为它在语数英中排列第二,但是到了高职阶段数学却成为基础课。高职教育固然以应用为最终目的,但是无论任何学科多多少少都会和数学有所挂钩,特别是涉及经管类的学科,无论是会计还是经济管理都需要数学的相关知识,所以数学的价值不仅仅只停留在基础课,它的作用是与专业课衔接教学,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旨在探讨数学与专业课衔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实用

一、目前数学课程现状

教育部在教字【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职院校“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经管系为例,其主干课程有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都涉及到数学知识,而这些课程往往包含有如:导数、集合、概率、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等等。因此经济类专业课与数学衔接的课程尤为重要。今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到某高职学院经管系关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情况,其中对于高等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这一话题,学生约40%表示不感兴趣。在高职学院学生调查中对于学生高考分数这一题,其中52%的学生回答为60分以下。根据此次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在高等职业学院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吃力的,而在学习经济类专业课程时往往跟数学有直接的联系。由于数学基础的不牢固,导致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学生无法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联系从而导致学习认知模糊,专业课教师与数学类教师并未真正讨论或交流过,致使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如何将专业课程中的数学知识与基础类课程的数学知识相衔接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本研究致力于构建与专业课有效衔接的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融入专业,以“面向专业需求,建立数学基础,融入建模思想,培养应用思维” 为基本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二、专业课有效衔接数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

经调查,高等职业学院在第一学期会开设一些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化学、英语等等。课程培养方案中新生进校先进行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正确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进度不同,只按一个学期开设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在今后专业类课程需要运用相关基础课程知识的调取是相当不现实的。第一,学生学习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内容时跟数学课程有很大联系,但在学习中两门课程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学生很难找到之间的衔接点。第二,没有系统化地进行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学生即使学习一年的数学,也会在第二年、第三年中忘记主要的知识体系。第三,专业类课程与基础类课程有效衔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经济类课程与数学课程衔接,在人力上需要专业课老师与基础课老师进行不断地研讨,找出连接点运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第四,专业类课程很多,数学知识点同样也很多,这会让专业课程老师与数学类课程的老师不能按照常规书本章节进行教学,以至于打乱一贯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这样的衔接是否会对学生的接受过程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的难度与强度如何把握,值得我们思考。

三、专业课有效衔接数学课程构思方案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领域中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应根据专业需求纳入专业课中,提高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在专业领域中的实用性,提高数学的学习力度。如何有效的进行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的衔接呢?

第一,根据专业课所涉及到的数学内容进行教材重组,以“必需、够用”为主,循序渐进地将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将数学课程教师团队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师团队中。真正做到数学课与专业课有效衔接、有效结合,大力普及数学的学习,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材不再采用章节式,而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首先在学生进校时,就需要对基础类课程进行统一的学习,再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并在每一个模块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整合、归纳、总结编排新的专业类课程数学,进行专业课程数学知识的普及,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基础会计》中,会计科目表包含了集合的数学知识,学生在第一学期进行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第二学期,通过专业模块的数学知识点提取,很快就知道会计科目表的意义。会计科目表包含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每一要素下又包含了相关的一级会计科目,这些科目是会计人员进行经济业务处理的重要依据。学生弄清楚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专业课程就一定能够顺利开展。

第三,案例驱动教学,引入建模思想。在进行专业课程讲解时,通过“案例引入——数学知识点构建——案例运用”的教学过程,以建模数学思想为引领,建立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学习内容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以达到教学效果。

第四,开展实训教学。通过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衔接为一体,体现专业模块与数学知识的共同点,学生找到学习突破口,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如:财务会计中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在这里面运用到了数列;平均年限法:采用等差数列;年数总和法运用到等比数列。

第五,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于专业课有效衔接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进行评价体系分析,通过师生双方的教學评价以及课题本身实用性的评价分析,才能完善、改进高职的专业课程改革。

第六,实例分析。以《财务会计》为例,举例衔接方案。

(一)教学模块

(四)课程设计

1、学生在第一学期进行数学基础课程学习后,专业课程开始的1- 3周进行专业模块设计数学知识点强化学习;

2、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相衔接模块案例教学;

3、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相衔接模块实训教学;

4、专业课程其它模块教学;

5、专业课程教学完成评价分析。

(五)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本研究以数学与经管类专业衔接的课程改革为例,一方面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法的改进,形成科学合理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数学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探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衔接,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推动职业教育理论的发展。

2、实践价值:一方面指导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高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为高职数学一线教师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秦虹.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发展趋向[J]. 职教论坛,2011.

[3]刘彦文.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11.

[4]王亚盛.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构建的几个特征分析与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5]余丽雯.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发展我国高职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

[6]夏继军.建立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探析[J].职业教育,2008.

[7]祝士明,马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13.

[8]李悠.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探析---历史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基金项目:本文来自于贵州省教育厅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高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以经管专业数学课程改革为例”的研究(编号;2017B189)

猜你喜欢
实用管理学经济学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实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转会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