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8-10-11 04:37甘婷婷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风险分析

甘婷婷

摘 要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浏览的方式和习惯,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虚假报道、有偿以及煽情新闻屡禁不止,使网络媒介公信力出现异化,给社会和民众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以网络媒介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在分析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索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改善我国网络媒介的不良氛围以及维护我国网络媒介公信力。

关键词 网络媒介;媒介公信力;公信力异化;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5-0063-02

如今,网络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态传播环境,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被命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它的海量性、时效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让人们获取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信息真假的甄别难度。因此,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信息时代,媒介的公信力就具有非凡的意义,就好比媒体的品牌,是获取受众信赖强有力武器。但虚假信息、网络侵权、恶意炒作等现象盛行其道,严重损害网络媒介的公信力,出现媒介公信力异化的现象。

1 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的表现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而生的网络消费主义的时代,受众的注意力完全被转化为点击率、购买力等。已经成为各路网站平台竞争的首要主力,在利益的蒙蔽和驱使下,出现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的局面。近些年,媒介公信力的异化主要表现为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煽情主义新闻等。

1.1 虚假报道肆意横行

网络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为了博取点击率,片面追求眼前的利益,迎合大众的恐惧、同情等心理进行虚假报道,虚假报道已经见怪不怪。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而自2001年起,新闻界每年开始评论“十大假新闻”,据统计,部分掩盖新闻事实的只有29%,完全掩盖达到71%。这严重损害了媒介公信力。

1.2 煽情新闻屡禁不止

煽情新闻主要是指通过夸大报道犯罪、灾祸、丑闻等新闻,激发读者的不健全的反应。网络时代,为了吸引网民,缺乏职业道德的工作者散播这些没有经过调查、夸大事情的新闻,用尽各种手段,让媚俗低下的不良之风充斥着人们的感官世界。

1.3 有偿新闻时有发生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谋取私利滥用自己手中权力的现象,包括有偿不闻和有偿新闻。新闻从业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就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伙同一些企业或个人进行不正当的交易等等,完全违背新闻的真实性,扭曲事实甚至是隐瞒事实。这严重危害了媒介公信力。

1.4 新闻敲诈司空见惯

部分媒体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在获得有利情报或消息时以其曝光来迫使被报道者交供钱财物质等条件来获取好处,利用自己所获得的相关的、对曝光人有负面影响的资料进行敲诈,以此来获取钱财并不报道新闻事实。

2 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的原因

媒介公信力的异化主要还是与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缺失有着一定的关系,也正是由于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而产生的,究其原因就不外乎主客观两种了。

2.1 利益诱惑

利益诱惑充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些新闻媒体则无节制地大搞娱乐炒作之风,大搞虚假新闻和虚假广告,这样不但让媒体行业和媒介从业人员自身形象受到重创,也让媒介公信力降低,使得新闻在公众心中的权威性下降。

2.2 作风不正

作风不正是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的根本原因。新闻工作者应当始终与不正之风进行斗争,而不应自身深陷其中。部分新闻工作人员思想意识薄弱,自身素质不高,难以抵抗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挑战。

2.3 受众浏览习惯的影响

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能够清晰的看到受众所喜爱点击的内容,媒体工作者迎合大众的心理,编写夸大事实、无意义的新闻,致使真正有意义的新闻不能够被广大的受众所熟知。另一方面,网络媒介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这种便利经常性的演变为一种诱惑、嗜好以及依赖。

2.4 社会风气影响

良好的社会风气下,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但在社会上不缺乏一些好大喜功、创造假业绩的人员,甚至有些党政机关的人员制造一些虚假的报道,隐瞒或夸大事实。另外,一些干部利用手中职权禁止新闻工作者报道与其有关的事实。这些现象对新闻行业风气形成冲击,导致不正当的舆论导向,而且使得媒体的声誉严重受损。

正是由于上面的种种现象,才会导致新闻从业人员不断出现新闻报道不实的情况,让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操守下降,也从而让新闻公信力异化现象愈演愈烈。

3 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的相关对策

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对我国社会造成了很多潜在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范虚假报道、唯利是图、缺乏责任心等现象的发生。

1)不断提高主体的素质和责任意识。主体的素质和责任意识对网络媒介的公信力的建立和维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和落实新闻发布的责任制,只有每个工作者尽到本职,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抵制利益诱惑,对每条新闻消息进行核实后发布,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对于树立网络媒介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内部奖惩、外部监督的机制。建立内部奖惩能够鼓励和约束工作者偏离正轨。对于实事求是的工作者给予奖励,对于唯利是图、虚假报道的工作者应给予严惩。外部监督能够有效遏制网络媒介违规等相关行为,且能够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特别是对主流媒体的监督。监督机制能够让新闻工作人员有所畏惧,对于虚假、低俗、暴力等新闻进行严厉打击。

3)加强新闻法制建设。我国新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使得投机分子有机可乘,这种情况下极不利于执法机关对相关违法人员进行处分和管理。我国需要不断完善新闻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在网络媒介中新闻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新闻业真正地实现依法治理,才能让新闻行业有法可依,让不法分子不再肆无忌惮,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新闻职业道德上的缺失和媒介公信力的

异化。

4)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网民的媒介素养能够影响其在网络上的态度和行为。在网络媒介环境下,人们应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面对信息传播应具有质疑批判的能力。自觉抵制低价值新闻,举报违法乱纪的网络行为。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中,我国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質的新闻人才是重中之重。

4 结论

本文主要以网络媒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讨媒介公信力异化的主要原因和对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原因有新闻工作者易受到利益诱惑、思想和工作作风不踏实、网民浏览习惯的影响以及社会风气。

第二,提高网络媒介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浏览方式,网络媒介只有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才能不断提升网络媒介的公信力。

第三,提高网络媒介的公信力,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行为出现偏差的媒体工作者应及时给予警告和进行纠正,发挥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作用,不断加强公众的社会道德意识。

第四,在利益多元化、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要想提高网络媒介公信力,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人人思想、工作作风踏实,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够让以权谋私的相关人员没有空隙可钻,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媒介公信力异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江作苏,梁锋,王雪莲.媒介公信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28-32.

[2]喻国明,张洪忠.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38.

[3]夏琼.责任造就公信力的新闻传播学解析——读《媒介公信论》[J].新闻前哨,2010(4):10-13.

[4]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3-74.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风险分析
网络媒介中女性阶层固化现象研究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网络媒介载体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实现途径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民间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