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11 04:32朱茂然钱泽森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

朱茂然 钱泽森

摘要:“农超对接”对提供稳定的农产品销售途径,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农超对接”面临着合作社、超市大批退出对接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采用湖北省武汉市48家农业合作社的抽样调研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规模、超市信誉、政策支持程度、物流运送能力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需要加强财政扶持,完善贷款业务;合作社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实施标准化生产;超市积极提升预测能力及信息化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

关键词:“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多项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6-013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6.03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ing Factors of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Supply Chain

——Evidence from the Mode of “Farmers+Cooperatives+Supermarkets”

ZHU Mao-ran,QIAN Ze-se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viding stable sales channel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owever,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faces the dilemma that a large number of cooperatives and supermarkets are dropping out of docking,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supply chain at present. And so research uses the survey data of 48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and used multiple Logit models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come from internal supply chai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supply chain.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scale of cooperatives, supermarket credibility, policy support, and logistics delivery capabilitie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supply chain. Finall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port and improve loan business; cooperatives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implement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upermarkets actively increase their forecasting capabilities and information level, thereb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supply chain.

Key words: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stability of supply chain; multiple logit models

隨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也有所改善。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倾向也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安全型转变[1],对高质量农产品有不断增长需求的市场与小规模、小生产的分散农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该背景下,中国在2008年推出“农超对接”政策,通过合作社与超市这两个主体,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持续稳定的农产品销售途径,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虽然“农超对接”的实施卓有成效,不仅促进了订单农业发展,保障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而且稳定了农产品价格,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但是,在“农超对接”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部分农业合作社乃至大型超市退出已对接供应链的趋势,动摇了“农超对接”这一模式的稳定性。针对“农超对接”供应链不稳定的表现,部分学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刘卫华[2]在调研中发现影响供应链稳定性的因素可以分为农户在于超市博弈过程中的利益受损;小农户的农产品生产状况不稳定,无法为超市提供稳定货源;政府的扶持不到位这三个方面。Hern?觃ndez等[3]认为具有资本优势的合作社更容易同超市对接。王杜春等[4]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对象,研究得出产品品种、安全认证、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物流配送、农户对接意愿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李莹等[5]基于山东威海蔬果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 研究得出种植规模、经营环境、科技环境以及附近批发市场新旧程度对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行为有显著影响。目前针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供应链中的农户以及合作社,而忽略了超市以及政府这两个供应链中的重要主体。

因此,本研究针对“农超对接”,分析合作社、超市等主体参与“农超对接”的情况及其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能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一是研究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程度的影响因素,对“农超对接”的改善和推进,农产品产销环节的衔接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缓解农民合作社发展困境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是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进一步分析政府和超市等主体行为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

1 “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1.1 “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内涵的界定

在研究“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前,本研究拟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内涵进行界定。刘慧等[6]认为供应链在各种因素扰动下仍能按要求满足用户订单需求的能力即是其稳定性,而这种供应链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合作社和超市合作意愿的强烈程度,杜金红[7]认为“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是在“农超对接”模式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超市和合作社有能力通过一系列合作与调控措施使供应链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基于上述研究和实地调研情况,本研究采用农户和超市是否保持稳定的长期合作来衡量“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的稳定性,用是否签署书面合同、仅有口头协议、没有签订任何形式合同等3种状态来度量“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稳定性程度。

1.2 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指标筛选

结合学者的研究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会受到两大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来源于外部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风险、政府的政策支持、运输仓储技术等等均会不同程度影响供应链的稳定程度[7];另一方面来源于供应链内部环境,由于农产品在数量、质量和时间上均存在不确定性,会造成一定程度上供給和需求的不对等性,再加上预测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会对合作社和超市的合作稳定程度造成冲击。合作社和超市的核心能力如销售能力、信息化程度越强,签订合同的成功率则会越高,“农超对接”的供应链也会趋向稳定。

结合“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内涵界定和学者文献研究,以农户与超市签订的合同的完整程度作为衡量稳定性的指标,影响因素指标选取则主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在基础调研数据的基础上,选取了易于获得的指标,并通过问卷的发放来获得数据,整理后的指标如下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关联性较大则会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产生影响,所以本研究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来对这些指标进行初步筛选。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是根据序列曲线集合形状的相似度来判断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在影响因素不明确的系统中找出影响原始序列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比较对象(评价对象)和参考数列(评价标准)。设评价对象有m个,评价指标有n个,参考数列为x0={x0(k)|k=1,2,…,n},比较数列为xi={xi(k)|k=1,2,…,n},i=1,2,…,m。

2)确定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所对应的权重w=[w1,w2,…,wn],其中wk(k=1,2,…,n)为第k个评价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孜i(k)=

式(3)为比较数列xi对参考数列x0在第k个指标上的关联系数,其中?籽属于(0,1)为分辨系数。其中,称|x0(t)-xs(t)|、|x0(t)-xs(t)|分别为两级最次差即两级最大差。一般来讲,分变系数?籽越大,分辨率越大,?籽一般取0.5。

4)计算灰色加权关联度及排序。其计算公式为:

ri=wi?孜i(k)

其中,ri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灰色加权关联度,按其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本研究以合同签订的完整程度为比较对象,以表1中选取的10个指标为参考数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一般而言,关联度大于0.7属于强关联,小于0.6属于弱关联[8]。

因此,为了选取影响程度较高的指标以便于后续的实证分析工作,选取灰色关联度值大于0.7的指标,最后得到实证分析中需要用的指标为签订的合同的完整情况(y)、合作社成员规模(x1)、超市信誉(x2)、超市销售能力(x3)、政策支持(x4)、物流运送能力(x5)。

2 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的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为使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选取的合作社中包括了国家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普通合作社3个层次;同时,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合作社包括了果蔬类、粮食种植类、畜禽养殖类等多种类型。在样本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了50个农民合作社发放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8份。

2.2 基本模型构建

依据对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定义,农业合作社和超市的合同签订是一个多元选择问题,而传统的Logit模型只能用于解决二元离散选择问题,因此不适用于实证研究。就本研究而言,农业合作社和超市签订合同有3种情况,分别是未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仅有口头协议、签署书面合同。因此在探究“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实证模型选择上,本研究选择多项Logit模型。

依据本研究框架,合作社和超市的合同形式选择是多元的,假定本文中yi表示第i个农业合作社,xi是所有解释变量所构成的向量,pij=p{yi=j|xi}表示农业合作社i在xi的既定条件下选择动因j的概率。因此当xi既定,农业合作社在选择或基准选项k中选择j的概率为:

p={yi=j|yi=j or yi=k,xi}==?赘(x′i βj)

式中,选项j不同则系数β不同。本研究中农业合作社和超市的合同形式选择一共有3种,各选项间概率之和为1,可以得到2组系数估计值对应的2个方程。

将基准选型对应的方程的系数向量标准化为零向量,通过其他2个选项对应方程的估计,可得到所有选项对应的系数向量。以没有签订合同作为基准项,得到以下方程:

==F(x′i βj)

各个选项的概率之和为1,即∑pij=1,∑=-1,且0≤pij≤1,则可得:

pi1=p{yi=1|xi}=

pij=p{yi=j|xi}=

令F(·)=exp(·),则有:

==exp(x′i βj),j=2,3

进一步可得:

log=log=x′i βj,j=2,3

由此可得一个线性模型,对上式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即可得到选项2(仅有口头协议)、选项3(签署书面合同)的对数概率比。

2.3 结果与分析

基于上述构建的多项Logit模型,本研究使用Stata软件来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农业合作社和超市所签订合同的完整程度为y,其中:

y=0,表示没有签订合同1,表示仅有口头协议2,表示有完整的合同

通过签订的合同的完整情况来反映农超对接的稳定情况,口头协议为次稳定情况,完整的书面合同是最稳定情况。

选取的自变量为经过灰色关联分析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合作社成员规模(x1)、超市信誉(x2)、超市销售能力(x3)、政策支持(x4)、物流运送能力(x5)。以y=0即没有签订合同作为对照组y=1,y=2分别作为参照组,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上表2中的多项Logit的回归结果,将显著性水平定为0.1,得到如下的结果:

1)合作社成员规模对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合作社的人员规模每扩大1%,平均而言,将使口头协议的成功率提高约1.64%,使完整合同签订的成功率提高约0.67%。可见合作社成员越多,即合作社的规模越大时,可以有效增强合作社在“农超对接”谈判时的话语权,从而有效降低成本[9],进而有助于维持“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

2)超市信誉对于农超之间签订完整合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农超之间的信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超市在选择合作社时,如果不信任合作社的供应能力,则不会与之合作,这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合作社对超市获利能力的信任,使之加入供应链[7]。因此,信誉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签订完整的合同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3)超市销售能力对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较小,随着超市销售能力的增强,两种合同形式签订的成功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可能原因是当超市销售能力越强,超市对合作社的需求越高,当合作社无法满足需求时,农超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可能变得脆弱,从而不利于稳定性的提高。

4)政策的支持对于签订两种合同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完整合同签订的成功率将不断提高。可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所有因素中影响最大,政府的扶持政策例如资金投入可以使得“农超对接”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有效提高签订合同成功率和持续时间[10],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提高十分重要。

5)物流运送能力的提高对于农超之间签订口头协议和书面合同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物流运送能力每提高1%,将使口头协议的成功率提高约0.01%,使完整合同签订的成功率提高约0.37%。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最终价格比例较高,当物流成本下降,可以有效降低农超对接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和提高农民的收入[11-15],而在合作社和超市均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双方更容易签订合同。

3 提高“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基于多元Logit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影响因素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且数量较多,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最终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提高“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具体如下。

1)政府加强财政扶持,完善贷款业务。研究表明,政府提供较好的政策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合作社“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因此,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合作社的财政投入,比如划拨资金完善合作社的物流体系,以提高农产品从合作社到超市的运输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对农民合作社的贷款业务,为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提供资金支持。

2)积极提高合作社自身实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业合作社的成员规模等组织特征和能力对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合作社自身实力。首先,合作社要扩大自身的规模,并提升对农户、土地、设备等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时对超市的需求变化作出调整,并增加与超市对接过程中的话语权;其次,合作社应注重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将质量安全监测标准落到实处,建立质量信息可追溯机制,以适应“农超对接”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

3)注重超市预测能力及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超市的信誉和销售能力等核心能力对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作为“农超对接”的主体之一,在“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市在建立自身声誉的同时,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预测能力与信息化程度,即通过经济统计手段預测消费者需求,建立信息平台,完善与合作社的信息共享,从而为农业合作社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定寰.农产品“二元结构冶论——论超市发展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中国禽业导刊,2005(16):18-19.

[2] 刘卫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评价[J].铜仁学院学报,2011(13):77-79.

[3] HERN?魣NDEZ R,REARDON T,BERDEGUE J. Supermarkets,wholesalers,and tomato growers in Guatemala[J].Agricultural Economies,2007,36(3):281-290.

[4] 王杜春,吴瑞琳.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探讨[J].商业时代,2013(32):25-27.

[5] 李 莹,刘 兵.影响农户“农超对接冶行为实现的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威海地区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3(6):58-62.

[6] 刘 慧,任珊珊,梁 凯.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13(2):447-452.

[7] 杜金红.“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太原市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8] 杨 青,刘维忠,龙 涛.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联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5(5):243-246.

[9] 解东川.基于演化博弈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与协调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 黄胜忠,王 磊,徐广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对接的利益博弈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4-41.

[11] 王海元,李学兰.农超对接下的农产品供应网络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4):118-120.

[12] 郭锦墉,徐 磊.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的抽样调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6):17-25,82.

[13] 张晓琳,罗永泰.基于全产业链的农产品流通困局与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2):16-22.

[14] 赵嵘嵘.“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15] 施 晟,卫龙宝,伍骏骞.“农超对接冶进程中的溢價产生与分配——基于“农户+合作社+超市冶模式创新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2(9):85-92.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
浅析“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基于农户利益视角的“农超对接”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