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0-12 10:39黄涛
中国市场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发展问题旅游对策

黄涛

[摘 要]发展旅游业是促进青海藏区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青海藏区科学发展和惠民安康的必然选择。文章主要从青海藏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对青海藏区旅游业在发展中凸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海藏区;旅游;发展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9.073

青海藏区是指除西藏自治区以外最大的藏族与其他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缤繁的民族风情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推动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不仅涉及青海藏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定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在社会或经济模式演进的过程中,青海藏区以三江源、唐蕃古道、塔尔寺、星宿海等少数上乘旅游资源为核心,初步构建了集高原风光、民族特色、宗教文化、热贡艺术、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刺激和带动了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青海藏区的文化水平和开放程度,加快了农牧民生产方式与观念转变的速度,旅游业逐渐成为推动青海藏区“走出去”的“窗口产业”。

近年来,青海藏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2016年,青海藏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同比增加44.7%,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3.8%;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25万人次,同比增加40.8%。其中海西州旅游人次数增幅最大,较上一年增加了48个百分点。在整个旅游经济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青海藏区占全省人均旅游消费额的比重有所下降,说明青海藏区的旅游业依旧处于高增长、低水平的粗放发展水平,离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尚有一段距离。

2 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

2.1 管理体制混乱,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是青海藏区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的重要主导力量,扮演着“服务员”和“清洁员”的角色。但是在实践中,地方各级旅游政府监管机构在旅游市场化的进程中一直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到位的问题,体现为公共产品供给不完善、政府宣传力度小、旅游市场秩序紊乱。同时,青海藏区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协调机制,导致出现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相互牵制、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明确的管理混乱局面,未能充分发挥藏区旅游资源优势和形成合理的旅游要素布局,成為制约青海藏区旅游发展的一大障碍。

2.2 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青海藏区由于自然环境艰苦,市场主体弱小,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了顶层设计的发展和变化,截至2016年年末,青海藏区国民生产总值为912.13亿元,仅占全省的35.49%,经济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海藏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交通运输不便、通信覆盖面窄、旅游服务娱乐设施不足、可进入性差等诸多方面,智能化、协同化的服务更是极度稀缺,未能实现旅游信息的泛在连接和及时反馈,导致藏区许多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不利于青海藏区旅游效益的综合提升。

2.3 旅游产品单一,资源欠缺合理开发

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是破解青海藏区旅游发展难题、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就目前而言,青海藏区尚未形成合理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品内容较为单一。旅游开发部门和企业对藏区特色旅游资源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盲目模仿外来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忽略当地特色,造成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旅游产品开发忽略了新时代人们对旅游参与度和体验感的极大需求,旅游产品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缺乏能够留住顾客的创新型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对于已经开发的旅游产品,未能进行全面规划,产业链条短,造成了旅游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双重浪费。

青海藏区地域辽阔,资源富赡。青海省境内许多国家级旅游景区多数分布在藏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青海藏区发展旅游业的潜力所在。然而,青海藏区的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严重不足,在全国属于后进状态。未能遵循青海藏区旅游业“突出特色、集中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建设原则,没有对本土特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升级,模仿痕迹严重,藏区旅游竞争实力水平低下。同时,在旅游资源的深化与升级层面,还保留着“以量取胜”的旧观念旧思路,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核心旅游资源,远远没有充分发挥资源对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4 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随着青海藏区旅游业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对专业旅游服务人才的数量需求及质量需求进一步扩大。受地理环境、福利待遇和长期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影响,现有人才综合素质不高、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青海藏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方面,青海藏区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工资水平较低,人才的福利待遇难以保障,容易造成固有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态度保守,没有正视人才管理与引进工作,造成了青海藏区旅游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青海藏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及从业人员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竞争市场的需求。

3 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3.1 加强政府主导,健全旅游体制机制

青海藏区要想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带动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原有旅游开发体制机制。由于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以及公共产品的属性,由此造成了旅游产业的高度外部性,政府应该在充分尊重市场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首先,加强政府主导,统筹抓好青海藏区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其次,破除旧体制旧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旅游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为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最后,由政府牵头,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青海藏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2 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旅游资源是青海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想要充分适应市场的变化与偏好必须要从旅游资源层面不断革新传统发展模式,以综合考量现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加大開发新兴旅游资源为重要抓手,满足不同客源市场的差异需求。目前,玉树在对州内资源进行有效考量整合之后,已经形成了“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的知名品牌。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应该进一步突出高原生态及民族风情的战略定位,打造以观光旅游为主体,集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开发体系。同时,利用客户的高原好奇心理,精心开发具有“新、奇、险”的特色旅游资源,如三江源科考探险之旅、年保玉则生态之旅等,凸显青海藏区的特色优势与动人魅力。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推动青海藏区旅游产业纵深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题中之义。青海藏区应该通过搭建旅游服务智能系统平台,积极升级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延伸性、不可复制性。在继续推进“中华水塔”“鸟类天堂”“昆仑始祖”等旅游特色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以自然景色和宗教朝圣为主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着力开发以“吃、住、行”为主的延伸型旅游产品和宣传服务为主的便民旅游产品,完善青海藏区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涵盖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格局,努力使青海藏区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黄金旅游目的地。

3.3 加强文旅结合,塑造特色旅游品牌

青海藏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渥,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提升旅游的竞争实力,完善旅游目的地形象,青海藏区应该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从整体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建设和发展。青海藏区可以与西藏林芝、四川甘孜、云南滇西建立长期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入融合。大力扶持和重点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精品旅游小城镇,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充分利用青海藏区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对消费者认知体系具有强烈植入性的旅游商品生产,通过多种媒介手段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实行差异营销,避免出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塑造青海藏区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3.4 丰富旅游要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2016年,青海藏区先后有祁连县、贵德县、海北藏族自治州3个州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面对大好形势,青海藏区应该抢抓机遇,在保障“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传统旅游要素的同时,拓展开发“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新型旅游要素。青海藏区除了对内进行旅游资源综合考量及有效整合之外,应该树立发展全域旅游的新理念,形成区域旅游圈层。积极推动实施青藏旅游规划,依托丝绸之路青海道与河西走廊,与甘肃、四川、西藏构建层次多维、优势互补的旅游经济圈。青海藏区应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青海藏区旅游发展合力。

3.5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旅游融资渠道

进一步拓宽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是促进青海藏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青海藏区应该积极创新完善融资模式,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引导政府及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经营建设,促进融资模式向多元化、市场化、创新化发展。加大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减税、免税优惠政策,加强协调配合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搭建旅游产业融资服务平台,为青海藏区旅游融资主体与金融结构合作创造机会。

3.6 建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管理机制

为了进一步优先做大做强旅游业,青海藏区应该积极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引领旅游业向科技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对青海藏区现有旅游人才的培训;第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旅游业高端人才;第三,强化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省垣高校的合作,重视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健全人才考核体系,强化人才管理机制,为实现青海藏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姚忠阳.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推进和田旅游跨越发展[N].和田日报,2012-08-11(4).

[2]张平.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张会君.金融支持与青海旅游业发展关系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7(9).

[4]王雄.论四川藏区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J].现代商业,2017(10).

[5]贺冬.中国藏区社会治理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5).

[6]韩欢乐.山东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7]原雪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融资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

猜你喜欢
发展问题旅游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