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环为核心的小区智慧物业发展探究

2018-10-12 10:39王晓松
中国市场 2018年29期

王晓松

[摘 要]智能物业服务系统综合利用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小区业主的全方位服务管理,同时为业主提供远程控制的功能,从而使用户能够在千里之外了解小区相关动态,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由于IP地址位宽有限和路由效率等问题,基于IPv4的互联网络限制了智能物业服务系统的推广。IPv6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IPv6技术基础上,文章对以智能手环为核心的智能物业系统进行归纳,对智能物业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提出了一个智能手环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智慧物业系统相关应用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基于智能手环的智能物业服务系统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IPv6;智能手环;智能社区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9.075

1 引 言

“互联网+”战略推动了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4G移动等新技术不断普及应用,随之,IP地址的需求快速增加,导致我国面临着IPv4地址枯竭问题。因此,发展IPv6是现实需求,意义重大。IPv6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海量的IP地址;二是高效的路由报头;三是更好的安全性;四是更高的服务质量。近年来,国家通过推动IPv6与物联网的结合,在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各领域加快发展,“以点带面”推动IPv6产业的发展。因此,基于IPv6,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智慧民生物业服务系统,把各种功能集成于便捷的智能手环,为业主提供方便快捷、全面周到的服务是完全可行的。智慧物业是对传统物业服务的转型升级,除了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还可以围绕业主的需求,业主的生活体验,提供丰富多彩的物业服务。

2 以“智能手环”为核心的智能物业系统

以“智能手环”为核心的智能物业系统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同时使服务更便捷、更人性化。如何将智能手环、移动数据终端以及后台物业管理平台,即一个系统、一套软件、一款硬件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数据共享的一体化集成平台是关键,以“智能手环”为核心的智慧物业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首先,业主通过社区物业管理平台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并同步加载到智能手环和智慧物业App中,保证业主信息一致性。然后,在使用过程中,智能手环作为物理设备进行数据收集,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到物业管理平台,再经过数据处理,将有用信息传输到智慧物业App中,业主便可查看各种有用的信息。

2.1 物业管理系统

业主登录到智慧物业App之后,可以实现物业缴费、报修投诉和车位检测、票务预订等功能。物业缴费功能根据物业管理平台生成的各种物业缴费数据,进行银行自动划账缴费,业主可在智慧物业App中查询过往的缴费详细信息,如有疑问可到物业公司申请缴费疑问处理。业主发现相关设施存在维修需求时可通过在线报修投诉功能,告知物业服务公司进行及时维修,报修数据将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物业管理平台,由后台自动生成业务接待、处理、统计和跟进的一条龙服务,并将维修进度通过App反馈给业主。车位查询检测系统,利用每个车位配置的感应设备,记录停车场内车辆驶入和驶出的信息,同时验证车主、车辆和车位一致性。[1]

2.2 互动交流系统

这里是社区沟通交流的平台,除可以发表帖子和发起投票以外,还允许邻里间构建临时私人交流室。为丰富业主的生活,还可在此发起社区活动,通过服务器推送到业主手机App中。并对参与活动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积分鼓励,积分可以换取相应的物业奖品,如抵扣物业费、水电费等。[2]

2.3 社区安防系统

社区门禁系统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一方面,对于进出小区的持有电子标签的车辆实现无须停车,直接进入小区。另一方面,智能手环将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帮助小区实现可靠性高、方便快捷的非接触人员身份识别管理功能,便于对出入门户的控制,进行入侵报警等。从而,方便社区内居民出入,杜绝外部人员随意进出,增强了社区的安全监控。同时对各单元、各楼层、各住户,进行实时监控,完善防盗系统及防盗预警功能,用户在外可随时查看家中防盗安全指数。利用现代化的安放系统,实现了小区和停车场人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安防管理。[3-4]

2.4 在线支付系统

智能手环实现多卡合一,安全支付功能被集成到智能手环,与此同时,通过内置电子现金卡和交通一卡通芯片,业主可通过刷手环乘坐地铁和公交。通过智慧物业App即可实现在线充值。“腕能支付”功能,将帮助业主告别无零钱的烦恼。

2.5 健康检测系统

通过智能手环收集用户信息,记录运动数据、追踪睡眠质量等,采用自动导出数据传递技术,将手环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后台服务器,然后采用大数据挖掘有用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业主登录后可查看自己的健康信息。用户可通过相关App选择多种预设的锻炼计划和步骤,智能手环则会逐步对用户进行指导。[5]

2.6 智能养老系统

笔者将结合智能手环、相关App中的养老模块和物业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分布式智能的养老数据信息系统。设立呼叫中心、专家系统、安全检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四个模块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密切关注。佩戴智能手环的老人,可以使用紧急呼叫、自动报警、血壓和心率测量等功能,可以被实时定位。其子女则可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轨迹查询、生命体征监测、围栏告警等,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6]

3 智慧物业主要应用技术分析

智慧物业系统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结合IPv6协议构成的集成应用平台。我们将以物联网技术作为主要技术路线,来收集社区的多种信息,在此基础上与互联网整合。涉及的主要技术有RFID、传感器、M2M(Machine-to-Machine)等。IPv6同物联网的有机结合,让人与物、物与物等一切物体与网络的对接变为现实。通过RFID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支持多种功能的实现。M2M框架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其突出的作用就是使相关的全部机器设备都具有联网和通信功能。[7]智慧物业系统沿用M2M的三层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4 智能手环物业服务的创新点

智能手环是基于按键的方式来实现各种便民功能,是每个按键对应平台一项特定服务的多按键专用交互设备,通过编码确定每个按键相应的功能。业主也可根据自身需求,重置按键功能的先后顺序和功能模块的删减。

4.1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手环将实现智慧物业+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智能手环内置集成芯片整合了公交卡和银行卡的主要功能,采用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将射频芯片和天线集成到内置芯片中,利用RFID的强大功能识别技术,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环方便快捷地完成一系列操作。业主可通过智能手环绑定的手机App,进入相应模块,进行消费记录查看,消费金额核对。同时还将为业主提供方便的网上充值功能。利用智能手环中的集成芯片可以存储支付应用和支付余额,完成移动支付,减少程序,降低支付风险。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手环同时具有扫码支付功能,具体操作如以下四点:一是选中某一商品后,业主可通过佩戴的智能手环扫描商品条形码;二是智能手环自动累计消费的总金额,并生成相应的支付条码;三是所需商品选择齐全后,不需要到柜台付款,商场防盗器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有一个扫描有效支付标签的区域,通过时会自动结算;四是如果存在支付条码则根据智能手环生成的条码进行自动交费。

4.2 分布式智能养老模式

老龄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现阶段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以及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养老主体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养老需求,在智能手环中集成分布式智能养老功能。分布式系统主要的优势在于:一是用户可以更加快捷地连接所需资源,远程访问系统资源,在系统的监控下其他用户也可同时使用这些资源,从而方便家人对老人的生活进行远程监管;二是对于用户而言,分布式智能养老系统是透明的,从而方便管理用户所需的数据。[8]

分布式智能养老子系统由呼叫中心、专家系统、安全检测和基本信息管理四个主要功能模块构成,详细功能如图3所示。

佩戴RFID智能手环的老人,可以被实时定位、快速识别身份信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也可以实时检测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例如,心率、血压、脉搏等常规体征。一旦遇到特殊情况,老人可按下紧急按钮,进行数据急速传输,通过呼叫中心将信息发送到相应部门。接到呼叫后,专家系统会查阅后台数据库中老人近期身体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再对比老人的电子病历,对其身体状况进行预警。专家系统在预警的同时,同步把老人的身体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专业医生依据老人的歷史病历,并结合近期的体征数据,在线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发送给相关工作人员和子女,免去子女对老人的过分担忧。食品检测功能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服务,老年人可利用智能手环的扫码功能对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进行识别,若正确显示食品生产商、生产日期、食品成分、价格等信息则为放心产品,若无相关信息反馈,提示老人不要购买。该功能方便老年人按需选购,且避免购买“三无产品”。[9]

5 结 论

结合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的现状,本文将RFID智能手环这一先进的设备应用到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中,为业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现有的“信息孤岛”问题,在各个系统之间实施数据共享,基于IPv6、物联网和云平台技术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一个统一架构的集成平台。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调整智慧物业平台的相关模块,量身定制适合不同小区的物业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智能手环、移动终端以及物业管理平台系统等新兴技术,必将带动更具潜力的新型物业服务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北京市智慧社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16(8):119-125.

[2]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政务,2015(6):83-90.

[3]郑文斌,马莹.射频识别技术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03-406.

[4]丁昌华,路小波.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车辆识别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1):89-90.

[5]张思源.基于IPv6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134-137.

[6]黄宇星,李齐.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东南学术,2012(6):309-316.

[7]王令群,何世钧,袁小华,等.基于J2EE和云计算的智慧社区架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3-127.

[8]王静.基于数据融合的分布式智能养老系统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4.

[9]王海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算法及其在分布式智能养老系统中应用[D].沈阳:沈阳大学,2013.

[10]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