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探讨

2018-10-12 10:39加瑞芳张雨薇袁芳
中国市场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

加瑞芳 张雨薇 袁芳

[摘 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和养老负担加重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长期的医养分离,导致老人难以获得综合性医养服务。文章从探讨当前我国老龄化、医疗及养老资源缺乏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养老”背景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9.119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

1.1 老龄化现象加剧

根据联合国标准,人口老龄化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见表1。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不断增大,到2016年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远超了国际标準的10%及7%。

1.2 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大

1.3 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2015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见表2。人均寿命的增大,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也说明我国的老龄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带来了社会养老及医疗负担持续加重。

目前已出现很多“4-2-1”家庭结构,一对夫妇上面照顾两对老人,下面照顾孩子,随着健康水平提高未来甚至还会出现“8-4-2-1”的家庭结构现象,导致一些老人缺乏子女照料,“空巢老人”现象将不断加剧。

2 我国医疗及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

2.1 现存养老模式

现存养老模式种类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2.1.1 家庭养老

中国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形成了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两千多年一直由家庭直接承担养老,根深蒂固于中国家庭的思维之中。

2.1.2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为老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入住养老机构的平均年龄一般在75岁以上。低龄老年人(60~69岁)由于在身体状况、自理能力、经济状况这些方面占据一定优势,所以低龄老人服务多样性明显,更适合养老和护理服务的供给差异化、多样化灵活的居家养老和护理服务。

2.1.3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务,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

2.2 传统养老模式不足之处

2.2.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等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家庭结构甚至“8-4-2-1”的风险型家庭结构的现象,“空巢老人”现象将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抚养比也在增大,说明需要承担养老责任的家庭成员负担极大。老年人故土情节较强,不愿意离开家乡,年轻人又大多都在外地就业,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

2.2.2 机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养老医疗需求

受经济条件及传统养老思想的影响,对机构养老的认同度并不高,并不是老人选择养老的主要形式。再加上建设受资金短缺的影响,机构养老数量不足,床位有限,服务能力不足,服务项目单一,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等原因,容易忽视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服务好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普通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照顾服务,外加简单的医疗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及医疗上的双重要求。另外,由于医院能提供专业护理及照顾,同时可以有医保保险,造成有些慢性病或需长期康复治疗的老年人长期在医院不愿出院,这也影响医院医疗资源的最佳使用。

2.2.3 社区养老缺乏高素质医疗队伍

社区养老整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和可操作性,是我国转型期面临巨大老龄化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尽管我国各地社区养老服务在不断完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差距较大,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不能及时全面满足老人的医养需求。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慢性病患病现象日益普遍,不仅加剧了家庭的负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基于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3 养老床位数不足与闲置

机构养老面临供不应求与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根据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全国各类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0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这与国际标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相差甚远。与养老床位缺乏相矛盾,我国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非常高,导致养老资源的浪费严重。

2.4 医养分离缺乏综合性医养服务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自成系统、相互独立。由卫生系统管理医疗,民政系统管理养老,养老机构“养老不医护”,而医疗机构又“治病不养老”。养老和医疗服务不能互补衔接,使得老年人无法获得综合性医养服务。

3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必要性及可行性

3.1 “医养结合”居家養老模式必要性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是以社区资源为基础,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日常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兼具医疗和养老功能的形式。

3.1.1 医养结合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伴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现象的加剧,养老和医疗相结合的需求模式变得越来越强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相比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模式而言,突破医疗和养老分离状态,更新养老服务内容,更加重视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服务。

3.1.2 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

我国养老产业存在“9073”养老目标,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由于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又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及医疗多样化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不能及时全面满足老人的医养需求,在此基础上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将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逐步整合社会养老及医疗资源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

3.2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可行性

3.2.1 “互联网+”推动社会医养资源共享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高效高质地实现养老与医疗服务供给,对于实现老年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至关重要。共享养老的核心就是通过老年人的自我管理配合,探索适合自己养老需求的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居家养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通过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和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对于缓解老龄化,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十分必要。

“互联网+”对养老服务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互联网+养老”,实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有利于整合社会医疗和养老资源,实现社会医养资源共享模式。以大数据为核心,建立智慧养老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老年人基础数据库,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养老服务信息、健康档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

3.2.2 传统文化的可接受性

目前的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又是绝大多数老人更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在自己家里希望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照护服务。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满足老年人整体养老医疗需求,急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

3.2.3 政策环境可行性

国家及政府出台的政策是“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发展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及产业发展,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国家财政支持,是“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发展的基础。根据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年底,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2355.4万人,比上年增长9.3%;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40.5万人,比上年增长52.8%;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282.9万人,比上年增长9.7%。医改支持也是“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发展的动力。

3.2.4 卫生资源的可获得性

卫生资源是建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的基础。目前推行的社区健康管理、家庭医生责任制、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和家庭病床等是“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可利用的有效卫生资源。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老年群体共享医养结合服务,始终坚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切实把共享发展作为推进医养结合的最终目标,使更多的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高老年群体的整体福利水平。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霞,冯泽永,李秀明,等.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56-58.

[2]王悦.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J].知音励志,2016(22):299-300.

[3]黄明安,陈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8(10):55-66.

[4]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5):128-135.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