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与风险控制

2018-10-12 10:39田耕
中国市场 2018年29期
关键词:投标报价风险控制

田耕

[摘 要]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建设宜居舒适便捷的现代化城市,各地都以建设发达完善的交通网络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此文章就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与风险控制策略方法等相关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9.178

1 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的方法

1.1 不平衡报价法

在以往建安市场环境中,实行的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导致市场上的投标价格越来越低,这种扭曲的恶性竞争局面并不利于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更多地开始采用不平衡报价法。这种报价方法主要适用于当一个建安项目的投标总价基本确定之后,再对其清单分项报价进行适当的调整,坚持总报价具有竞争力并不影响中标的同时为工程结算工作获取更为理想的经济收益的总原则,为后期索赔工作创造先决条件,实现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追求。

1.2 成本分析报价法

成本分析报价法是建立在预测成本的基础之上,在对招标清单、图纸及技术规范综合复核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和市场调研,分析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为报价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成本分析需联动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拟投标项目工期较长可考虑维管类项目对人工成本的补益;如若材料价格涨幅波动,应多考虑区域经营物料调控问题。总之成本分析法要切实考虑项目实际发生和区域调控因素,之后做出最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

1.3 先亏后盈报价法

有些项目,完全出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考虑,为了打入某一区域市场,可依靠企业自身资金运转情况,采用先亏后盈的投标报价方法,将项目拿下。这里的“亏”是一个相对的亏,是通过巧妙进行施工组织,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源降低总成本。通过持续经营的进一步平衡潜亏项目的成本情况,另外仍需要企业具备过硬的资信条件和优秀的行业认可度。

2 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的风险控制

2.1 标前风险评审,营造理性报价环境

认真研读招标文件,结合拟投标项目的专业特点、施工组织难点、招标限价情况、投标周期节点、投标工作体量等详细情况,组织专业对口、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商务、物资、报价等人员,依照本单位实际情况,由权责部门汇集专业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标前的可行性风险分析评审工作。合理安排投标人员进行标前评审,虽然是一项细节工作,但是作为投标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和投标文件的直接编制人,其业务能力、专业水准、精益态度和敏锐的感知力与洞察力,却能直接关乎投标报价的准确性、周全性。在标前尽可能梳理出成本控制的风险点,将成本控制从源头做好把关,为投标报价策略提供充分的信息基础和理论依据。

2.2 善于捕“风”捉“影”,梳理报价风险因素

根据以往投标经验,善于从招标文件中发掘可能出现的常见“风险”对投标报价的“影响”。捕“风”捉“影”其实是对评审工作的深化和补充,也是对拟投标项目具有针对性的细致剖析,将常规影响报价的风险因素从招标文件或社会调研信息中归集整理出来,以供投标报价人员综合考虑。例如: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的,台风气候、冻土环境、梅雨季节及特殊地质环境等潜在的自然风险可能对工程财产损失造成成本费用增加;在技术规格书中罗列一些过高的技术标准和不尽合理的规范要求等技术风险就会造成施工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承担多余的成本支出;通过社会信息调查,供货商的充分询价,并考虑阶段性政府调控政策关于材料设备价格上涨的波动趋势,以及筛查被行业通报并列入“黑名单”不合格厂家的物资风险等一系列常规风险的预防并周全性考虑于报价之中,都会对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起到预控作用,从而科学拟定最优报价策略。

2.3 冷观招标限价,做足成本过程分析

投标过程中对于招标方公布的招标限价,或最高限价,不能过分地“迷信”,在编制投标报价时,往往会发现正常做出一版报价之后可能超出最高限价很多,于是“大刀阔斧”地为投标报价降造,从人工、材料、取费、设备费用上面下手。殊不知这种盲目的价格下浮而单纯为了贴近限价的形式。通过实际投标和众多类似案例发现,这时投标单位最应该做的就是先进行整个项目的成本分析:以企业定额为基础,结合最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人员编排和场地建设情况,罗列人工费用成本和生产生活基础费用支出成本,统筹考虑地区既有项目的综合资源能配调动情况,再通过梳理清单找出主要设备材料的供应厂家进行“N+1”轮的物资谈判,计取最优主材设备价格,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合理区间内的取费费率,测算出实际成本和保证相对利润空间下的最优成本支出方案。

2.4 灵活报价策略,不平衡报价“打太极”

在投标报价期间,首先要针对项目合同主体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报价策略。不平衡报价的常见方法运用:①对于清单数量远高于实际安装数量的情况,单价相对做低些,防止后期验工计量时无法完全验回,造成合同的损失;②对于清单数量远小于预估实际安装数量的情况,后期安装量肯定会增加的,投标单价可适当提高;③清单出现漏项及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完整或所描述的安装工艺比实际情况考虑简单的,投标报价水平应适当提高一些;④预计业主要作单独分包的投标报价可比正常水平降低一些;⑤对于以项计列或暂定工程、暂定数额的估价,如果该项在工程执行期间必然会发生,报价可做得高一些,反之价格可相对降低。

2.5 注重标前谈判,谨防中标之后“扯皮”

投标报价期间,一方面,为考虑整体成本情况,施工单位应分阶段、分节点以不同目的及方式,针对各主材设备厂家的报价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源,组织行而有效的标前物资谈判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应针对招标要求及合同实际情況,同需要进行专业分包的单位,在标前通过梳理清单、成本测算的基础上,明确拟分包界面,尽可能对拟分包专业清单的组价做到客观合理。若以联合体身份参与投标,对于联合体成员单位的施工任务界面要在标前以联合体协议书的形式进行明确,并在投标报价阶段,测算出各自专业的成本情况,明确各专业占总投标报价的百分比,并结合招标限价同比调增或调减专业报价,将所有价格风险提前控制在投标前并达成共识,防止中标后出现“扯皮”现象。

3 轨道交通工程常规报价策略思路

3.1 静态数据分析法

投标报价应充分考虑企业在拟投标城市参加类似项目的过程资料,来进一步比较单位工程中人工、材料、机械消耗情况。尤其同类清单安装项,常出现特征描述偏差或含量不足等因素,造成现场实际安装工艺发生出入而引发成本损失。总结实际验工计量中常出现的风险点并拟化为对比分析数据项,进而合理调整报价空间,控制投标价的精准度。

3.2 动态信息归集法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报价评分中,多以投标单位各家平均价格乘以现场随机抽取的降幅系数作为基准价的形式来进行价格区间分差的计算。应积极构建开标动态信息库,按照项目专业收集报价信息及其报价构成情况,如分部分项与措施费用的占比,安装费用与主材设备费用的占比等。

4 结 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招投标流程已日趋完善规范,如何在评标办法多层化、风险预控地方化、竞标单位多元化的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于激烈角逐的投标环境中取得最终胜利,在做好投标报价分析工作以及施工企业结合自身对其所蕴含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预控,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小芬.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与风险控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7).

[2]王传超.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2).

猜你喜欢
投标报价风险控制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制度下的投标报价策略探讨
施工企业投标过程中报价确定及投标策略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成本预测在投标报价中的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