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内需潜力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8-10-13 12:30迟福林
金融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需潜力服务业

迟福林

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既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又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挑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大国开放,既要考虑短期应对举措,更要有中长期谋划。

首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例如,初步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规模有望达到50万亿元左右,加上由此引致的投资需求,内需潜力将达到百万亿级别;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保持在60%左右,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其次,巨大的内需潜力是我国扩大开放的突出优势。估计从2016年至2021年,我国消费增量将高达1.8万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英国的消费市场规模。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亮点,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

再次,内需潜力的释放是我国推动自由贸易、应对外部贸易环境变化的最大底气。我国服务型消费的结构升级及其带来的消费市场的扩大,已成为美、欧市场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立足自身,把握趋势,释放内需,赢得主动的关键。

从现实情况看,立足内需扩大开放,重点与难点大都在服务业市场开放。

一是服務业市场开放既是释放内需潜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新阶段扩大开放的重点。目前,工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领域95%完全开放,在服务业领域有50%左右仍面临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由此导致的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率不优等矛盾问题比较突出。我国老年用品市场需求达1.6万亿元,但市场供给规模仅为4000亿元。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服务业不开放,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相当多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就会外流。

二是服务业市场开放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党的十九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新的部署。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逐步聚焦于服务业市场开放,集中发力。

三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动扩大进口。在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中主动扩大进口,引入国内急需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倒逼国内服务业行业与企业的改革。

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有多方面原因,其中贸易结构调整和由此带来的全球利益格局调整是一个重要因素。以释放内需潜力为基础扩大对外开放,关键在于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一是服务贸易既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焦点,也是我国开放转型的重点。当前的服务贸易已成为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协定的焦点。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中日韩自贸区等多边自贸区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都涉及服务贸易的开放,矛盾与分歧大都也集中在服务贸易。

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第一,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开放融合的进程。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额占比仅为8.2%。适应“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贸易发展。第二,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构建多边、双边自贸区网络。未来几年,如果能在主动大幅降低关税的同时,加快推进与欧盟、日本、东盟等经济体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既可以有效应对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将深刻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第三,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倒逼服务业市场开放。通过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国内服务业行业规则、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着力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以有效倒逼相关体制机制变革,倒逼国内服务业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40年前,我国的开放高地主要是货物贸易,当前我国开放新高地重点在服务贸易。例如,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贸试验区转型。在自贸试验区内更大范围突破服务业开放的限制,对标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先行先试;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率先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以教育、健康、医疗、旅游、文化、金融等为重点的服务业项下自由贸易试点,走出一条开放转型的新路子。这是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发展大局,着眼于中长期做出的战略部署。

(新华思客供稿)

猜你喜欢
内需潜力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潜力榜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