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10-13 09:34张俊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张俊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生活的大问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实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支点,凝聚人心,促进经济发展,展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风貌,对解决现实建设问题有重要意義。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寻找科学的应对之策去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样的新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农业、农村、农民的文化发展问题和建设问题不容忽视。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且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现如今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有了确立,一些重大的文化工程也顺利实施,可以感受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焕发的勃勃生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和农村发展矛盾促进新农村建设稳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差距大,社会转型环境复杂,新农村建设面临问题与困难也日益复杂多变。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新生代农民的成长,使农民们接触越来越多的多元文化,他们的交流方式、思想价值观念、文化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就需要新农村文化建设充当润滑剂,缓和农民们的文化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减轻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阻力。人民群众思想稳定,才有积极向上的干劲与冲劲,人民群众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能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发挥文化精神动力作用形成智力支撑

国家要全面发展,社会要和谐稳定,没有精神动力、智力支撑,那也是空谈。当前农村在经济基础方面已有了积淀,上层建筑的发展也应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经济与文化发展二者不协调,新农村建设各方面也将受到挚肘。文化体制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让文化软实力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让农民们摆脱传统农耕模式束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使生活在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基础上共享国家文化建设发展成果,使文化发挥精神动力以及智力支撑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有利于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稳步推进

农村人口比重大,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不仅以物质水平提高为标准,还包括精神文明以及文化素质水平等。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扎实开展。提高农村小康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就是要让农村经济更加发展,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农村科教更加进步,农村文化更加繁荣,农村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农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使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越快,城镇化速度越高,城乡差距也会越来越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也能越来越快。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参与不积极,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厚

农村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强烈关注,社会经济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新的问题又不断暴露出来。青壮劳力外出求学务工,很多农民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放弃耕种土地,转向城市寻找发展机遇,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农村只剩下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参与者减少,文化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物质经济利益还是老百姓的首要追求,农民一心只为生计劳苦奔波,很少有时间去关注文化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没有时间去享受文化给予的精神快乐。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还比较低,一些老旧的思想观念还影响着其生活劳作,各方面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使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深入的理解。

(二)农村文化市场缺乏引导,文化生态遭到侵蚀

农村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样也是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社会化大浪潮的侵袭,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受到阻碍,多元文化的发展冲击了农民们的意识形态。封建迷信活动,邪教文化、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不良文化依然残害农民们的思想。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农村的广阔市场,把黄、赌、毒传入农村,毒害农民们的精神意志,扰乱农民们健康平静的生活。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让优秀乡村文化失去了以往鲜活的色彩,一些优秀乡村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有些村民们为了新鲜刺激,把那些外国的文化与本土文化相嫁接,致使优秀乡村文化失去了传承的轨道,变得不伦不类,文化生态遭受重创。

(三)缺乏高素质人才、资金的有力支撑,文化政策实施滞后

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已经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开支。农民由于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对一些政策只是有所耳闻,不能积极去实践。新农村文化建设缺少专业人才队伍带领,文化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基层村干部发展眼光不够长远。有些地方对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了解农民们的文化需求,把文化建设贴在墙上,口号喊在嘴上,没有行动,农民们领悟不到文化建设的真谛,享受不到文化建设成果的实惠,文化建设深入不到人民群众内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考量,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分配大部分投入在经济建设上,以发展实业为首要选择,轻视了文化的推动作用,让文化建设只是起到花瓶的作用。

三、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增加就业,把人才建设队伍留住

当前文化建设缺少的就是建设队伍,高手在民间,需要去挖掘,去培养。文化建设要以创新的发展理念为支撑,摆脱农民生根土地,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人才競争对各行各业都很重要,科教兴农,用科学文化去武装村民的思想,培育新型农民,把人才留在新农村中,弥补人员参与不足的问题。把文化这种软实力转化成物质力量。引进旅游文化,创新乡村文化发展形式;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创办工厂,增加就业;大力扶植农林畜牧业发展,科学养殖,拓宽村民发家致富途径,让人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生计来源。加强新农村基础教育、就业教育、科普教育建设,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新农村建设中,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水平。

(二)时刻关注农民思想意识走向,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发扬特色文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困扰,村民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文化建设应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入手,文化市场的发展也应从这些方面去考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村民的意识形态建设,用伟大“中国梦”凝聚农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美好蓝图的向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锋。加强乡村文化市场领导管理以及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依法处理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吸引优秀文化资源抢占乡村文化市场发展的空位。组织多种多样文化活动,传承弘扬戏曲、民间手工艺等优秀民间乡村文化,举办优秀民间乡村文化博览会,宣传当地特色文化。

(三)急农民之所需,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培养文化建设带头人

老百姓也渴望用文化调剂空虚寂寞的茶余饭后闲暇时光。吸纳高素质建设人才,例如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相联合,让农科专业大学生下田间实习等。提高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确保文化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先进性、深入性。定期把基层干部集中起来进修培训,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办文化活动指导中心,建设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例如文化一条街、文化广场等,丰富文化活动参与方式,举办地方特色文化表演活动,让乡村文化建设接地气,深入老百姓文化需求的实际中。地方政府增加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比重,发挥文化事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吸引民间团体投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让文化建设成果科学转化成为物质发展力量。

四、结语

新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连接着传统文化,农村特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村聚集着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这里是传播文化的摇篮,弘扬文化的集散地,实践文化的能量场。文化指导着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精神品质等前进的方向,规范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实满足老百姓对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王慧鑫.新时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12.

[4]朱保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0(3).

[5]周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