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2018-10-13 10:23胡劲松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新时代

【摘要】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早在2012年即被提出,是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的希冀,是对我国近代以来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当前国家发展目标的形象概述,其中蕴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是立足过去、引领未来的重要精神推动力。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寻有效的实现路径,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 新时代 社会主義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29-01

一、中国梦的时代意义

(一)中国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新论断

我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时代条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对其做了大力的弘扬与传承。自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内有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外有帝国主义的无情侵略,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中国发展的梦想支离破碎。在关乎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众多仁人义士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不懈探索、英勇献身,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曙光,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终于找回了梦的方向。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人民、民族的梦想进一步融合,形成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党对马克主义中国化的运用做了进一步的创新,并在以往各届领导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升华,最终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即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对以往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反思,形成了理论层面的重要成果,并得以进一步应用于实践的指导中,而这一切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贯彻。中国梦在战略层面对我国未来发展做了总体的规划,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为我党的未来工作与国家的发展全局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理论成果。

(三)中国梦顺应了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梦的提出离不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辉煌成果。习近平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国内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是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历史阶段。经过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斗争、不懈努力,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并且我党的执政能力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全国人民的共同诉求也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在当前阶段下提出中国梦是与时代发展潮流的密切契合,但是仍然需要戒骄戒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改革中仍然存在的弊端,对全国的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完善。

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融合

中国梦的实现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对理想的追逐不能紧紧停留在理论层面,那样将显得不切实际,深入落实实践是打破梦想与现实之间壁垒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充分融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践中,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是在实践中不断曲折发展的,是在对正确经验的充分总结与失败教训的深刻反思下形成的,是对我国以往社会主义的弊端的坚决摒弃,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超越,具有深厚的理论奠基,是我国实际密切结合的正确道路。

(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继续深化改革

中国梦提出的前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中国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取得了极大的提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贫富差距现象尚未完全消失,当前我国即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紧要关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而我国的飞速发展也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为限制我国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实践证明,固步自封迎来的只会是欺压与凌辱,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对外交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切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切实弘扬中国精神

我国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结合,共同组成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共同为中国梦提供行动指南。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中代代相传,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和平统一、同心聚力、奋斗不息的具体展现。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正是由于不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才得以大放异彩。因此,将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充分融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为全,张岩磊.“中国梦”的历史性、生成性及其问题基础[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2]刘洪洪.探析“中国梦”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3]陈相光.“中国梦”:意识形态范畴的认知逻辑及其理论张力[J].社科纵横.2017(02).

作者简介:

胡劲松(1963.9-),女,汉族,四川都江堰人,本科,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