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10-13 12:03寇聪陈建明
中国市场 2018年28期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标准化

寇聪 陈建明

[摘 要]“农超对接”作为当今时代下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迅速,但在新旧模式冲撞中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文章对“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8.166

1 引 言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的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而消费者也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已难以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致使生产和销售脱节,在这种压力下,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农超对接”迅速发展。据调查,自2008年年末,商务部、农业部首次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到2012年,国内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已达到一半以上,超市和农业合作社签订协议金额50多亿元,全国有2000多家零售企业不同程度开展了“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变革,形成了农户、基地、超市、消费者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2 “农超对接”的内涵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双方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等地方直接提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农户根据市场的需求动向来调整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避免盲目性生产,确保农产品的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利润。同时,“农超对接”这一新型的销售模式省略了中间批发商这一环节,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给消费者和农户带来实惠。“农超对接”这一新型销售模式的本质是将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引进农村,解决传统的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所存在的经济弊端,实现农产品由小生产到大市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

目前“农超对接”这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农产品经超市销售量占亚太地区的70%以上,美国达到80%,而中国的比重仅仅只有15%左右。在中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农超对接”这一理念,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实施这一流通销售模式的基本条件。

3 “农超对接”与农产品供应链间的联系

供应链其实就是对企业扩大生产后的生产活动的一种概括。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企业将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直至消费的整个流通过程中每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并且将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各方连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这也是农产品在供应链上增加价值的增值链。一方面,它研究农产品生产本身的物流配置;另一方面,是对农产品产前、产后物流流动的研究,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当今时代的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以往企业间、产品间的竞争,跨度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农超对接”这一新型供销模式就是农产品供应链间的变革,通过改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改变我国以往的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新型的供应链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农户+超市、农户+合作社+超市、农户+合作社+供销社+超市。这些供应链模式大大缩减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使供应链各节点衔接更灵活、务实。

4 “农超对接”模式下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供应链模式相比,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省略了批发市场这一中间环节,为农户提供直接面向超市的销售渠道。但在“农超对接”这一模式的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阻碍。

4.1 “农超对接”供销双方协议的不稳定性

“农超对接”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在农户和商家签订的意向性协议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贸易往来,存在一定风险。在这种供应链模式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产品的收成,不能按时交货;多变的市场导致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农户和商家在产品价格上存在分歧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农户和商家违约的可能性。

4.2 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通常情况下,超市会对农户所提供的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有严格的规定。伴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超市也会对农户提出更高的标准,比如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种子所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的量。但大部分的农户早已习惯于传统的种植,短时间内不太容易接受新的种植方式。因此,双方在理念上的冲突就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也会给超市对农产品的后期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超市的经济效益。

4.3 農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缺陷

“农超对接”模式虽然缩减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农产品从农户到超市这一过程仍然会涉及物流的很多环节。部分农产品的特殊性质对物流配送系统形成挑战,其中生鲜产品的地区差异性、易腐烂、不易储存等特质,就对产品配送过程中的物流技术要求较高,而现代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虽已涉及冷链物流,但系统仍不完善,基础的保鲜设施也亟待加强。

4.4 各平台信息共享程度有待提高

“农超对接”模式中,农户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据往年的销售量来对未来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行预测。但现有的信息共享平台并不完善,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农产品的供需量也在时刻发生变化。信息的传递存在时滞性,很多情况下,农户难以及时地调整生产计划,超市和农户双方的利益均会受到影响。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依赖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的程度,因此,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是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重要环节。

5 “农超对接”模式下供应链模式的优化对策

面对着上述列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农超对接”运营模式中,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推进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的优化。

5.1 构建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诚信的契约关系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农”“超”双方违约的可能性,要协调双方的经济利益,致力于达到公平公正。在签订意向性协议书时可以增加违约类的赔偿条款,同时也要有一些激励机制,刺激双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平衡双方的利益。此外,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因此诚信是基础,只有相互间的诚信经营才能真正地实现利益最大化。

5.2 提高农户提供高质量、高标准农产品的能力

高质量、高标准的农产品来源于先进科学的生产技术,“农”“超”双方可定期举办交流座谈会来相互分享技能和经验。对于农户,政府应当加强他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认知,定期派专业人士进行农产品生产知识宣讲,提高农户的知识素养。在生产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向他们讲解并传授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只有农户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他们才能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的标准来种植和生产农产品。对于超市,农产品的质量影响着超市的销售量,因此在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方面,超市要设立一些奖惩政策,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5.3 应用冷链物流,优化配送路径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首先要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资源共享。对于一些特殊的农产品,例如果蔬生鲜类,一方面,要引进冷链物流解决此类农产品难以贮存等问题;另一方面,要优化配送路径,在优化的过程中,将JIT思想应用其中,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增强口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4 建立公共信息传导平台,增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消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的滞销状况时有发生,对此,政府专业部门应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为“农”“超”双方的信息传递提供技术支持,为他们建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或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对“农超对接”运营的影响。同时,可以增强农村合作社的专业化,争取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间的无缝对接的状态,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

6 结 论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的机遇和挑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顺应时代的变化,根据市场的实际情況,不断地优化“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的供应链,使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的过程中实现农户、商家、消费者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农超对接[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9C%E8%B6%85%E5%AF%B9%E6%8E%A5/2516896.

[2]陈科,乐毕君.基于“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以果蔬类农产品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0):87-92.

[3] 陈立条,贾伟强.“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2016(8):135-137.

[4] 郑光财.“农超对接”亟待解决的八大问题[J].中国市场,2011(15):24-26.

[5] 殷丽铃.“农超对接”模式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1(3):71-73.

[6] 张琼.“农超对接”的困境与破解策略[J].北方经济,2010(3):71-73.

[7] 邓宁,凌昌志,金国英,等.“农超对接”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基于农产品流通的视角[J].云南大学学报,2013,7(5):56-59.

[8] 赵杰,马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64-65.

[9] 王漪昆,黎维斯.农超对接供应链协作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9-123.

猜你喜欢
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