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8-10-14 13:09曾益陈才锐
农家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荆门种养泥鳅

曾益 陈才锐

摘 要:本文以荆门为例,分析了该市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现状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期望该模式能对其他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所借鉴。

关键词:种养结合;稻虾连作

一、荆门“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现状

荆门自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新型“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推广高效生态种养模式135.04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70.3万亩,同比增长7.8%,形成龟鳖、虾蟹等十大特色渔业集群。大力发展”一高三新”,着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承担了农业部稻渔耦合试验项目,先后探索出香稻嘉鱼、稻虾轮作、稻鳅共生、稻田养蟹、稻虾共生、稻鳖共生等12种稻田养殖模式;其中香稻嘉鱼综合种养模式为荆门独创,现已制定了香稻嘉鱼种养技术标准。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稻田泥鳅生态原位繁育技术,并获得成功。同时全市每年还培训稻田综合种养复合型人才1.2万人次,目前全市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50万亩,其中香稻嘉鱼突破3万亩。

1.典型模式

(1)钟祥香稻嘉鱼模式:钟祥市联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的还原明朝的农耕模式。在稻田内开挖宽3.5m,深1m的回型沟或十字沟,投放小龙虾和甲鱼,在稻田边种植与水稻扬花期同步的桂花树,并配置诱虫灯。该模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所产稻谷、水产品为绿色有机产品,亩产稻谷400kg,小龙虾50kg,甲鱼125kg。亩平均产值17400元,亩纯利万元。

(2)京山盛老汉稻鳖连作模式:盛老汉家庭农场经过19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农场+工厂+休闲基地”的发展模式,实现由专职龟鳖养殖到集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转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稻、龟、虾的生态养殖,增加农民收人;盛老汉家庭农场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为农场养殖和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农场产业发展已初步实现“接二连三”,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品价值链条得到延伸。

(3)沙洋稻虾鳅连作模式:荆门市在沙洋县毛李镇开展稻田泥鳅生态原位繁育试验获得成功。该技术为全国首创,利用在稻鳅养殖基地开挖的水沟中,通过插设简易网箱,对养殖泥鳅进行催产后开展的泥鳅人工繁育技术。不要建设孵化设施、培育泥鳅亲本,繁育的苗种可直接投入养殖,无需长距离运输,苗种成活率高;与苗种场的泥鳅人工繁育相比具有投入少、易操作、成活率高等特点。原来,按每亩稻田产100公斤成品鳅计算,需投鳅苗20公斤,成本1000元,而在实施稻田泥鳅生态原位繁育技术后,只需购买几十元的泥鳅繁育催产剂,就可直接生产,每亩可降低成本900元以上。

(4)屈家岭稻蟹虾鱼共作模式:屈家岭姜畈新科技种养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32人人,带动周边种养殖户108户。公司+种养殖户的模式运作,现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种养殖基地1368亩。新模式示范:稻、蟹、虾、鱼共作模式;

新品种引进:长江1号大闸蟹、黄花占水稻、中华鳖;新技术运用: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汞灯诱蛾、生物调水和药防治。基地建池标准:一般每个“稻蟹虾鱼”共作池占地30~40亩,围沟宽10米,深1.5米(平水田),四分之三是稻田,四分之一是蟹虾鱼池水面。小龙虾苗在3~4月份放养幼虾种,每亩稻田按1.2~1.5万尾投放入池;大闸蟹苗3月20日寄养到专养池内,待5月25日水稻播种,秧苗长至4~5寸后再从寄养池内取出分健壮蟹苗,平均每只蟹苗20克左右,按每亩500只的标准投到“稻蟹虾鱼”共作池内。大闸蟹每天下午5点定时投饵,平均每天投饵约在20公斤左右,8月以后根据大闸蟹生长情况投饵量将不断增加。

荆门的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带来了示范效果,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种养殖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获得高质量的生态水产品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促进和吸引了工商资本下乡。

二、荆门“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1.农户思想观念保守。本区大部分农户有致富愿望、想办事、但又怕担风险,多数对种养结合模式采取观望的态度,这是典型的小农户心态,对风险极度厌恶。正如《讓子弹飞》里喊“枪在手,跟我走”,没有人跟,只有老百姓看你快赢了才会跟。在发展初期,利润收益不明朗的时候农户村参与度不高。

2.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分产到户时为了公平,好田坏田搭配分,导致本区耕地零碎化、分散化,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利用,同时也影响了水、电、路、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管理使用,增加了种养殖成本,不利于种养结合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3.营销渠道不畅。采取的基本上还是小贩上门收购的模式,没有形成区域性品牌,很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采用种养连作生方式生产的稻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因为如果打农药稻田里的虾、鳖、蟹、鱼就不能存活,倒逼稻谷种植成为有机种植,完全可以用比普通大米高的价格来销售,但是大多数农户种养规模小,没有申请三品一标,结果将稻谷以普通价格直接卖给米业,影响整体收益。

三、荆门“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对策建议

1.通过“村社合一”的方式来带动农户,形成示范效应。以上四种模式都采用合作社带动模式,通过合作社加强了示范基地领导。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力度。合作社可以邀请水产学院专家组织示范区的农工座谈,统一思想,确立目标,给农工认真估算经济帐、风险帐,使农工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如屈家岭姜畈新科技种养专业合作社邀请部分项目参与农工参观考察江苏兴化市、辽宁盘锦市稻蟹共作养殖示范点使参与农工对参与项目更加了解。鼓励和发动更多的农工参与示范基地和辐射区的工作。强化技术体系建设。 一是技术培训到户。在示范实施期间,每月请专家到生产队举办集中培训2~3次,由技术指导员按照分片包户的原则对其进行培训示范,培训时人手一份技术资料;二是技术指导到户。入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重点做好清塘消毒、水田改造、苗种放养、水质调控、病毒防治等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

2.通过“按户连片”种植来扩大规模,解决分散经营。“按户连片”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各户承包权不变,农户间协商交换经营权;农户间协商交换承包经营权;土地重分。另外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对稻虾连作区田块的水、电、路、渠等进行改造。

3.通过内置金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可以借鉴李昌平的内置金融模式。政府拿一部分种子基金,再由村庄中60岁以上的老人和村里的乡贤出钱形成合作社,合作社向村社内的农户贷款。这样可以缓解农户的燃眉之急。同时也要利用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产业扶贫,推动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勤.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J].耕作与栽培,2009 (4).

[2]王慧芳.湖州市”水稻—水产“种养耦合技术的发展分析[D].浙江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荆门种养泥鳅
泥鳅笼
《渡荆门送别》引发的幽思
安徽 大力实施种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Study on the Phenomena of Non-fluent Repetition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repared Oral English Output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捉泥鳅
袁善楚
会叫的泥鳅
金秋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