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

2018-10-16 10:44苏小琴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发展

苏小琴

摘 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民间美术色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是中华民族人们历经千年发展所遗留下的文化瑰宝。民间美术色彩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成熟与完善,其具有自身特有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需要人们加以深入了解,以增加人们对民间美术色彩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民间美术色彩文化的传承、发展与进步。笔者针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进行以下分析,旨在让人们准确掌握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情感。

关键词:民间美术色彩;发展;表现功能;文化意义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

(一)含义

从中文词汇含义角度分析,民间指的是平民大众,没有贵贱与雅俗之分。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区域的人对于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与含义理解存在差异性,从而使民间美术符合了地域特色。民间美术艺术在不同阶层中的表现功能不同,如在传统社会中士大夫与人民大众所追求的民间美术就存在雅与美的不同。民间美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美术,其中蕴含着原始社会美术的艺术特点、发展方向,如民间美术中的图腾符号就是原始美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色彩上的运用,民间美术在色彩上的运用更加大胆,在原始美术艺术上进行了推陈出新,色彩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使民间美术更加具有活力,使得美术工艺品更加活灵活现。

(二)特点

民间美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不同从而铸就了各种各样的民间美术形式,如皮影、剪纸,民间美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民间美术艺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艺术形式,具有直白、群体、地域、实用的特点,笔者针对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以下分析。

1.直白

民间美术起源于生活与生产中,是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的表现主要是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因此较为直白、浅显。

2.群体

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广大群众依靠劳动与智慧形成的群体性美术艺术,单独的个人或者是少部分的美术艺术形式不可称之为民间美术,这点充分体现了民间美术的群体性。

3.地域性

由于不同区域的文化组成形式差异性,也就注定了民间美术具备地方特色的特点,在不区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民间美术具有其特有的特色,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如民间美术的剪纸文化就体现出了陕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布袋戏美术形式体现出了福建民间美术地域特色文化。

4.实用

民间美术是艺术美学价值外,更加需要具备实用性功能,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不足,在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创造中只能选择一些廉价商品,广大民间群众在廉价材质创造过程中,即实现了美术艺术品的审美需求又体现出了艺术品的实用性,如中国结就是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中国结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具有记事和计数的功能。

二、特点

(一)渲染情感

色彩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视觉冲击,通过民间艺术品的观赏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色彩本身就容易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人们在民间艺术品的观赏中,透过色彩的基本表达可以实现艺术品与人们情感之间的交流,如在民间艺术品中运用红色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热情、奔放,运用白色让人们感受到纯洁、美好、运用绿色让人们感受到生机与活力,运用黑色让人们感受到沉稳与内敛,不同的色彩运用使民间美术艺术品渲染出不同的情感。

(二)体现民间美术的协调

在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创作之中,由于会使用到许多的色彩,因此色彩的搭配和协调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在色彩的搭配上进行协调,作品才能更加的和谐,并且更加具有美感。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拥有着优美、优雅的线条和结构,同时还需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对色彩具有极好的掌控能力,并且有十分细腻的色彩感受力,这样才能形成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就曾经诞生过许多精美的民间美术作品。

(三)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是在民间美术创造中运用得十分多的表现方式。色彩的对比包括了色彩的明暗对比、色调的冷暖对比等。如果使用较暗,并且较冷的色彩,就会让人有一种压抑或者是冷酷的感觉,而明亮和温暖的色调则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感觉。因此,在民间美术的创作当中,也常常会使用色彩对比的功能来体现作品所想要表达的不同感情。

三、表现功能

装饰功能与象征功能是民间美术色彩的主要表现功能,以下分别对装饰表现功能与象征表现功能进行分析。

(一)装饰功能

色彩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具有渲染与装饰的作用,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凸显出民间美术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民间美术在色彩色调的选取与运用方面较为开放、大胆,如在年画色彩的运用方面,为了表现不同节日气氛,会采用代表性较强的色彩,烘托出节日的喜气。民间美术色彩装饰功能的体现具有对比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特点,如年年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需要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及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尊重民族习俗,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衬托出年画特有的喜庆氛围,并通过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常见工艺品,因南北方文化的不同,在年画色彩装饰的运用上也存在不用之处,如在南方年画的色彩运用上较为淡雅,因此淡雅装饰风格的年画则成为了南方民间美术色彩的主要装饰形式,而北方年画在色彩运用方面追求色彩鲜明、对比性强的装饰形式,因此色彩强度高、色彩热烈的年画则成为北方民间美术装饰风格的代表。年画只是民间美术色彩运用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美术作品在色彩运用上都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哪种民间美术作品,色彩在民间美术中具备的装饰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二)象征功能

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在我国的历史传统中,色彩的象征性一向受到重视。在民间,色彩所具备的象征意义是十分丰富的,在古老的华夏民族中,有着青、红、黄、白、黑的五色观,在进行色彩搭配时,根据实际的要求,将其中某个颜色突出,以便于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在进行创作时,十分注重色彩象征意义的运用,比如红色与黄色搭配,除了视觉效果比较好之外,更是遵循了这两种颜色所代表的华丽、尊贵的寓意。而红色与绿色的搭配则是表现出吉利的含义,将人们趋利避害的情感融合到民间美术作品中。民间美术诞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因此,其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蕴含了劳动人民的功利愿望,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家人平安、避害去灾、纳福招财等是他们基本的愿望,而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就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情感融合进去,并以恰当的象征性色彩表现出来。具体说来,不同色彩所具备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比如红色代表喜庆、红火,绿色代表健康等。民间美术中,通过具备象征性意义色彩的运用,提升了作品的内涵及文化底蕴。

四、文化意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凭借广大群众的努力与智慧形成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蕴含着创造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心态、乐观精神、民族核心力量、宇宙观等等,民间美术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的基础生活需求,其中不仅仅体现其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真善美的情感,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通过民间美术色彩的表达,继承与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激发创作思维

人们的情感与价值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色彩在民间美术艺术品创造中起到的作用却是更古不变的话题,色彩是创作思维及灵感的源泉之一,美术作品创作人员在作品造型上加入不同的色彩表达形式,以抒发自身情感,赋予美术艺术作品以生命,通过各式各样花纹与颜色的搭配创作出新奇的民间美术作品。

(三)弘扬区域本土文化

一些民间艺术家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作品的创作中满足追求国外美术创作风格,因对国外文化了解程度的不足,满足的国外文化元素添加与色彩的不合理运用,往往失去了民间美术作品真正应该具有的含义与价值,从而导致这些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质量不高,难以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民间美术与民间文化息息相关,民间美术的创作只有符合区域本土文化,植根于实际、立足于根本,发挥区域本土文化在民间美术色彩创作中的价值,才能实现区域本土文化在民间美术作品中的传承,民间美术作品在本土区域文化中的升华。国外文化不断融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区域本土文化在民间美术色彩中的弘扬与传承,已经成为民间美术艺术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民间美术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合理处理区域本土色彩文化与外来色彩文化之间的关系,尽量将民族色彩文化融入到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制作中,发挥民族区域文化与精神在民间美术色彩中的运用价值,凸显出我国区域本土文化的传统特色及其价值。

五、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表现功能及文化意义。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色彩在民间美术中的表达功能与文化意义是民间美术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成分,相关的艺术家需要认识到民间美术色彩的意义及价值,了解色彩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刺绣、陶艺、布袋戏或者皮影,色彩在其中的运用能够使其更加富有活力和特色,并且开创出更多的运用方式,这样才能让民间美术更好的传承与展现。

参考文献:

[1]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价值探讨[J].张莉丽.知识经济.2015(03).

[2]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分析[J].任翃灼.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6).

[3]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分析[J].孙蕾.赤子(上中旬).2014(15).

[4]民間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分析[J].任翃灼.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6).

[5]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从肯尼思·伯克到格尔兹[J].叶舒宪,孙梦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书评的意义及其独立性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