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

2018-10-16 10:44刘明远郭涛林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

刘明远 郭涛林

摘 要: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本质要求,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社会值得关注的热点议题。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应立足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起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理想信念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理想信念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1]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理想、信念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

理想是指人们以社会现实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对未来有可能实现奋斗目标的想象或对某种超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理想的特征表现在:第一,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它依据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生活中的客观要求能被人们自觉的认识;第二,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不僅包括丰富的想象,还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中心点反映了人的信念和生活的立场。

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认识的真实性、正确性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并经常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心理倾向。信念的特征表现在:第一,信念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论原则、见解和知识的真实性坚信无疑;第二,信念是要求人们努力掌握,在活动中接受指导,并满怀深厚的情感去体验和实现的情感动机。

总之,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结合,是理想的基础,同时又以理想为核心。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个人的精神内核。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关心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人的精神成长就是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2]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们,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成长在知识经济发达的时代,他们思想活跃,时代感强烈,对任何事物有着好奇心和求异心理,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古人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之,心向往之”,这表明人们对人生品格完善和人生境界提升的精神追求。现实中大学生因个体自身的素质和受教育影响的差异,他们精神需求的丰富程度和深度却不相同。

(二)唤醒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塑造独立的人格品质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3]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信、乐观、张扬的个性。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的接受不加深刻判断,容易盲从接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独立的人格。主体意识是人的意识高级层次,它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选择,通过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会产生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等方面深刻理解和自觉维护,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主体意识越清醒,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就越自觉并富有创造力,更能体现高尚的人格境界。

(三)建构大学生精神家园,确立生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学原文,读原著,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和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前大学生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受到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的冲击,网络媒体宣传给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严重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务实、功利性取向表现日趋明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建构一个人精神内核的理想、信念和信仰。[4]一个缺乏理想、信念和信仰的人,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自由;相反,一个人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心有所依,神有所寄,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源泉。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使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在青年大学生心中扎根,内化于心,形成“爱国的理想和信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通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中国现当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祖国的历史拥有培养公民的取之不竭的力量。祖国的历史是人民精神永远生机勃勃的运动,是人民的不朽精神的表现,它深入一个人的血液和心灵,深入他的每一个细胞和整个思想感情”。教师在阐述历史事件时,应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知识的认识,使学生从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自觉地把自己和祖国的未来连结起来,思考祖国的过去和未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第二,通过教育性谈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祖国的正确认识,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自觉热爱,还要善于通过教育性谈话,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树立对祖国的自豪感,而且还能提高维护祖国利益道德意识。

第三,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教师用英雄的事迹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让英雄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他们心中。榜样的力量令大学生钦佩而信服,将成为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最富有生命力的源泉。

(二)思政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学和学校党团、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协同育人机制完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在政治层面上理想信念更加明确、更加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作用。[6]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学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等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三)科學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引领大学生未来的主引擎

第一,在科学知识学习中领会。 世界上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类在长期斗争时间和科学实验中积累的,是人对客观世界万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认识,也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1920年,列宁在对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演说要求青年“掌握人类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共产主义,认识生活,改造生活。”科学文化知识是建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基础,大学生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亲身的实践中确信。科学知识要变成一个人的观点,不仅要认真的思考和理解知识的含义,还必须重视激发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确信知识的正确性和真理性,促使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就是思想、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世界观的形成,是在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作为征服自然力和理解周围社会生活的一种斗争的时候发生的。”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实践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联系实际的主渠道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谈到:“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目的重在领会和运用,归根结底是要联系实际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践既是对学习知识的检验,又是提高已有认识、探索新知识的起点。理想信念教育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它存在的价值。[7]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理想信念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实践活动与政治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让大学生懂得活动的意义,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知识的认同感,并把深刻的理论知识转化和运用到为实际行动中。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信仰,强烈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形成既需要理性力量的支撑,也需要真挚的情感内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方式、方法,教育大学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110页.

[3]邹进.《斯普朗格文化教育学思想概览》[J],载《外国教育》,1988年第3期.

[4]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版,第273页.

[5]张庆元.《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理论与实践》[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版 ,第45页.

[6]朱金瑞.《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版,第622页.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7年10月18日.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