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制改革下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课程改革探究

2018-10-16 10:44宋海芳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大学生

宋海芳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提出双院制育人模式。这种交互式的育人模式,是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核心,通过书院和院系互联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文化艺术修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等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业规划。因此,双院制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方面,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导致求职就业的不顺利。本人从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方面着手,重点探讨在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如何进行就业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以及創新教学方法,并对相关课程的改革进一步进行探讨,并指导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调适,迎接社会挑战。

关键词:双院制;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课程改革

一、双院制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探索新型育人模式,采取了“书院+学院”的管理方式。在这一模式下,学院承担了学生日常教学和科研等专业知识方面的工作,而书院承担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与日常生活等方面管理工作。这一改革,使传统上的高校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学生不仅需要重新认识和适应双院制管理模式下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和通识教育提出更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国部分高校探索了学院+书院二元制管理模式,即将学校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分离,通俗地说是学院负责学生的学习科研,书院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主要特点在于,书院制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对学生进行以人文教育为主的通识教育,如复旦大学开设了四个书院,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和专业能力,成立专职导师、特邀导师和兼职导师构成的导师团,构建全方位的学业指导体系,同时开展为期一年的文理综合教育和基础教育学习,使得学生们的特长特色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育人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选择和重大挑战。尽管当代的大学生在面对择业就业问题时,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自信和成熟,但是在求职过程中更多体验到了困惑、迷茫、自卑和无助,甚至在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的时候,走入心理误区。作为高校教育者,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方式,提高学生心理韧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能够消除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浮躁心理,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形成成熟的就业心理,从而应对就业过程中各种困难和挫折,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此外,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枢纽和桥梁。只有进行切实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 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全面发展。

其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有利于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使知识力量较好地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有条不紊的开展,这是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使之更合乎大学生择业心理规律, 并积极创造条件, 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广大大学生的就业, 缓解当前严重的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相状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进行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包括了国家有关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介绍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招聘的程序、求职面试的基本技巧等知识,分析就业趋势与动向,提供就业建议与意见,并指导大学生开展以择业、就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学会查找就业信息,学会制作个人简历等固然重要,但是对大学生如何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科学、客观地面对就业挑战,还十分匮乏。所以,目前高校就业心理辅导课程相对涉及较少。此外,许多高校往往是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心理普查,只做到了安全“迎进来”,并没有做到安全“送出去”。

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防止大学生“眼高手低”的择业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诚实守信的求职道德,适应将来社会竞争的规则;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成才、事业与生活、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等,而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具体的招聘应聘、就业程序,学会个人表格及自荐材料的准备、整理和应用, 掌握基本的求职、面试技巧。

三、双院制改革下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课程改革

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目标。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各种职业的性质需求,做出正确的择业判断,锻炼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自荐能力,能够使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应对自如,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担当责任等良好心态。同时,在双院制改革下,学院与书院相互补充,相互交融,不断探索和构建一些新的就业教育课程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课程建设,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以“就业心理辅导”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双院制改革下,学院与书院的结合使得大学生的学业与生活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这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中,以往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有很多,比如职业发展导论、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双院制的改革中,很难体现出通识教育的理念,并且不能很好的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加以辅导。因此,在双院制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就业心理辅导为主线,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性更强,力求开拓视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能力,设置了“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自我”、“规划职业生涯”和“走向职业社会”等四大板块。并且根据学生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分别安排在从大一到大四的时段进行学习。意在使高校的就业心理辅导课程更加专业化,人性化,并且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二)引入“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创新教育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上以教师教课为主的模式,但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概念得到了新的升华,学生学习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90分钟,而是充分利用互聯网的模式,提前将所学内容放到学生班级学习群中,提前做好课程的预习和学习工作,课堂上,更多的是以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情景剧表演、模拟演练等形式呈现。整个课堂教学方式以“情景”和“体验”为核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身临其境的去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较好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是一种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

(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活动

高校应充分利用学院和书院这两个平台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宣传活动,改造环境与营造氛围相结合,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具体活动方式如下:一、模拟面试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求职者自卑、胆怯、焦虑、紧张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纠正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如仪表、礼节、姿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社会实践法。把学生送到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招聘现场实地“演习”,通过反馈信息,并逐个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差距。三、求职案例教育法。也可引进工商管理学科中的案例教育, 利用一些较典型的正面或反面的求职者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案例教育的好处是生动活泼, 富有说服力, 而且见效快, 易为学生所接受。

此外,高校每年都进行有简历制作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等,聘请专业指导老师,不断提高比赛标准,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

(四)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团体择业心理训练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课程离不开心理学方法的辅助,尤其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训练很有成效。例如:通过个别心理辅导提高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应对能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办法。只有主动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就业这一人生的重大选择。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大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 缺乏自信心。通过个别心理辅导让有自卑感的人正确评价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四、总结

双院制改革过程中,学校应树立积极探索书院育人模式,尤其是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渗透中,在理念上实现全员共建,在方式上启动活动参与,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方面,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并组建专业的职业心理指导教师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德伟,陈晓斌.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3(4):48-51.

[2]周详.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J].中国学校卫生(北京),2001,(6):250-251.

[3]黄锡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广州),2004,(3):112-114.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