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皮”书法

2018-10-16 11:42施之昊
检察风云 2018年19期
关键词:题签书皮装帧

施之昊

“人要脸,树要皮”,图书装帧自然也马虎不得。“书皮”及其上题签也是新书出炉前必做的功课。余酷耽书画,每见“书皮”书法便要跃跃欲试,自度其作者,往往也屡试不爽。“书皮”书法多不署名,书家名讳会在封底或序跋中提及,作为测试对书体熟悉程度的素材最为合适。

上述情况往往针对一些书风明显且较为“多产”的书家而言的。看看书架上这样的书家主要有启功、赵朴初、郭沫若等,前两位都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若是一些不以书家面目著称的名人或是书家为了艺术需要改变自己原有风格的书体创作的书法,就会令人难辨,加上有些书籍编辑时并未说明题签书家,这些或成为文坛悬案。

上海古籍出版社早年曾有《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数册,“书皮”均由先生挚友郭绍虞先生题写。郭老为近代文学大家,晚年书法卓然,但今天却不多见,能见此“书皮”书法也是阅读之外又一收获。朱先生除了散文成就,读其《经典常谈》之后,我就爱上这套《专集》,其中包括《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古诗歌笺释三种》《十四家诗抄》《宋五家诗抄》数册,均为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真知灼见,实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专著。

“书皮”书法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集字”。许礼平先生《掌故家高贞白》原来是集顾亭林字。亭林书迹倒不多见,加上“书皮”配以万籁鸣为高氏剪影,亦增色不少。高氏掌故著作等身,其中译著《紫禁城的黄昏》更是借英人之笔,向大家介绍了许多今天已经绝迹的往事,以志鸿爪雪泥,有在自然博物馆看见几万年前古生物化石与标本之功。

《往事并不如烟》赫赫有名,今检其“书皮”也是别有洞天。书名六字出自香港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之手。思想史曾是鄙人专业书籍,每每读到余先生之书籍论文总有豁然开朗与登山小鲁之感,思想史在他笔下显得如此亲切,如此真实。读他的书觉得其中信息量巨大且又易接近。思想自由之火种或许也在阅读与学习中得到保存。据说余之外舅陈雪屏公,还是台北书家鉴定家傅申先生的伯乐呢。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源氏物语》(林月华译)“书皮”上四字出自台静农先生之手。台先生少年英俊,曾入未名社,深受鲁迅推崇,名满京城。张大千在台北的寓所“摩邪精舍”四字为台先生手迹。起初接触到台静农这个名字的时候,往往会和郎静山先生混起来。巧合的是在台北摩邪精舍里亦能见到郎翁妙作。当时陪同参观的朋友也惊讶郎翁之摄影能有如此效果。或许《源氏物语》文字就如同郎翁照片扑朔迷离,不可端倪。

第一次閱读董桥是他的那套《英华沉浮录》,海豚出版社文以载道,不胜枚举。此书装帧精美,封面还附上藏书票,延续了董书之特色。“书皮”书法为董桥自署,书法在楷隶之间,亦见行书之潇洒。近来董书(籍)红火,董书(法)亦炙手,以书(籍)“反哺”书(法),或许也是文人书法在今天的新动态。美术史上也有“书以人传”与“人以书传”之辨。书籍传播知识,装帧传递美感。正所谓“情欲信,词欲巧”。选书的原因很多,装帧及其“书皮”书法也是其中之一。读书的收获很多,青山之美也靠斜阳“拈”出。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题签书皮装帧
森系布艺书皮
论书法题签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四月新鲜事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
恼人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