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的提高对策

2018-10-16 17:12刘丽芳
中国经贸 2018年17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事业单位

刘丽芳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对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保证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视。2012年2月财政部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新增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有关内容。这对于帮助事业单位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参照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如何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监督

一、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现状及加强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因其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属于服务性质的单位,主要是无偿提供基础服务,所以大部分资产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因此,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资产监管不够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在财务报表、财务科目和财务报表等方面都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第一,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的内容不是非常的规范,有待完善,很多的内容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形式也不是非常的科学,很多的事业单位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财务监管形式,与目前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企业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很多单位即便设有监督部门,但是由于监督审核程序不够完善,使得财务监督力度薄弱。第三,事业单位监督制度不是非常的规范。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低下以及职业判断能力较弱,通过在采购和投资环节的各种弄虚作假窃取事业单位资产。也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名誉利益,对资产评估不重视,外部财务监督部门监督不利执法不严,内部对资产评估不实、变相隐瞒实际收入。由于制度的缺乏,相关人员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外部监管方面对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不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监管与惩罚。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财务管理效能低下以及国有资产直接流失。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事业单位发展以及职能的发挥。

二、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1.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内容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要进行监督管理,其内容应当包含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监督的主要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转结、结余、资产、负债、专用基金等方面的财务活动,以及有无贪污、挪用和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是否存在非法摊派、非法集资和乱收费等现象以及是否及依法及时的将国家税收上缴国库等行为的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财务制度与纪律的严肃性,督促事业单位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财务制度和纪律为准绳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开支标准、人员编制和定额指标以及发展规划。为了保证事业的单位财务监督管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的倡导全体员工开展监督管理活动,利用群众的力量,有效提升财务监督管理活动的实施效益,扩大监督管理范围。通过开展财务监督能够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活动更加的全面,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证。

2.丰富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形式

(1)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在财务活动实施之前所进行的监督工作即为事前监督,对预算、规划、项目开始前的事前资金准备情况的监督属于事前监督范畴。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开展监督即为事中监督,对于预算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监督也属于事中监督的范畴。在财务活动结束后进行的监督工作即为事后监督,对财务互动中资金使用及落实结果进行的审核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范畴。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相结合,能够从整个财务过程中监督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提升财务监督管理的效果。

(2)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将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事业单位将一段时间内所有财务工作进行的监督工作即为日常监督,对事业单位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属于日常监督范畴。事业单位针对某一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即为专项监督。日常监督能够提升监督的全面性,专业监督能够提升监督管理的专业性,二者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监督效果,从范围到深度都能充分的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监督管理的需要。

(3)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组织人员对其自身财务收支、经营状况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的自身监督即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应当确保其真实、准确、合法、合规以及有效并且及时发现問题提出整改方案,内部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事业单位自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严肃财经纪律。由事业单位以外的机构人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资金使用进行的监督活动即为外部监督。外部监督包括主管财政部门的进行的财务审计活动监督以及有关单位的联审互查,还有有关社会中介组织对于事业单位财务合法性的监督活动。外部监督的目的是确保事业单位的合法合规,防止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的滋生与蔓延。内外部监督从不同的方面对于监督进行了很好的管理,提升了财务监督的范围,保证了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升财务监督管理效果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

3.建立与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和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2011年11月,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以期实现控制目标对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监管的过程即为 《规范》所指的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单位经济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保障单位资金安全以及财务信息准确性,科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重要性、成效性以及适应性的原则。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就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完整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控制管理进行了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应当进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查。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职务和职责以及事业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主要经济指标是否完成,单位内部是否存在财务违纪与贪污腐败。

(3)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于2012年4月1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指出,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财务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事业单位的重要事项以及年度工作报告要向社会公开,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重大公益服务项目应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和听证,建立起完善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将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单位确定财务预算、主要领导奖惩以及单位收入分配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公开财务信息对于全面监督事业单位的相关行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应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开,保证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能够受到有效的约束。

三、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竞争意识,保证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升。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应该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磊.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6(04).

[2]陈瑶萍.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8(02).

[3]李慧玲.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J].纳税, 2018(01)).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事业单位
如何进行现代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论如何加强军队财务监督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