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个人前途系于国家使命
——“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明智选择”

2018-10-17 07:15梁生树
当代陕西 2018年19期
关键词:母校清华大学老师

◎梁生树(本刊记者)

“一个人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变化相连,有机会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这样的机会连许多美国人都感到羡慕。”

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是管晓宏日常的重要工作

2018年7月7日,清华大学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管晓宏院士作为校友代表出席并发言。

不到十分钟的发言中,被同学们近二十次掌声打断。一家媒体以《10分钟演讲,20次掌声,是谁让清华学霸们如此心潮澎湃?》为题进行报道。

“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清华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个人发展的明智选择。”

这是管晓宏和青年学子们谈“人生选择和选择人生”时,“三个选择”之一,也是掌声最热烈之处。

放弃国外优渥生活条件回国执教、顶着各种压力回母校执教、四十年寻找恩师只为当面道声谢,家国情怀在管晓宏身上演绎得生动感人。

“四川乡亲卖多少罐榨菜,才能供一个公费留学生!”

上世纪80年代末,中美之间国力的差距是巨大的。初到美国,管晓宏能在住的公寓中洗上热水澡,感觉比国内优越无比。来美不到一年,他用积攒的奖学金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并将妻子和儿子接到美国团聚。

学习和工作是紧张的,但生活同国内小讲师的条件相比又是舒适的。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风景如画,每年秋季整个地区就像淹没在北京的香山红叶之中。

在这巨大的反差下,有的同学放松了,失去了目标。而管晓宏在求学路上的经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能忘记国内的父老乡亲,不能忘记培养了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和锻炼了他的西安交通大学。

管晓宏的祖籍是四川,他到纽约的中国城买菜,看到当时国内很难买到的上等四川榨菜丝只卖65美分一罐,曾对国内的同事感叹,四川的乡亲要卖多少罐榨菜才能供养一个公费留学生!

由于博士期间的工作表现和导师强力推荐,毕业后,他受聘于美国当时最大的电力公司PG&E,任高级顾问工程师。因从事的研究十分热门,各种机会接踵而来,有几家公司打电话请求加盟,待遇从优,他又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

其实在学成回国的问题上,管晓宏的态度始终如一,选择并不困难。

美国科研条件虽好,工资虽高,但毕竟不是祖国。在美国无论取得多少成就,但感觉总是在打工。在许多美国公司中,中国人头顶上的“玻璃天花板”虽然看不见,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已经开始成为最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之一。一个人能把个人的命运同这变化相连,有机会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这样的机会连许多美国人都感到羡慕。”管晓宏说。

1995年7月,管晓宏辞去了美国的职位,回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工作。

回国之前,他给蒋德明校长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即将学成回国服务,为学校的建设贡献力量。他几乎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就携全家回到了学校。

得知管晓宏要回国,母校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领导和老师特地写信给他,希望能回到母校工作,但管晓宏婉拒了。

他在回信中说:“虽然我出国留学是自费,但当时去北美留学的人数受到国家教委控制,西交大为我争取了名额,我也向学校表示过一定会回来。讲诚信,知恩图报,是我做人的底线。”

决心已定,但回国之路并非坦途。

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海归派”一说,有人悄悄打听他是不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学校的人事部门对他“没有提任何条件就全家回国”表示质疑。

对此,管晓宏早有心理准备,他深知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学校并不完美,正因如此,才需要“出去过”的人将新理念和新技术带回来。

按学校当时规定,他出国前是讲师,只能再从讲师开始。每月只有300多元的讲师工资,直到重新评定职称;儿子从小在美国长大,汉语跟不上,妻子带孩子再次出国上学,家庭就此远隔大洋;科研经费一时无法落实,工作难以快速开展。

工作和生活条件上的巨大反差没有让管晓宏泄气,他知道要第二次创业,就要克服种种困难。他放下“海归”的架子,与同事们共同奋斗,建实验室,建网络系统,筹办国际学术会议,一切从头做起。

努力终有回报。他本人和领导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并被大量引用,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回国后的五年时间里,他获得了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被任命为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不顺时,我总想起美国超市货架上的那罐质优价廉的榨菜”,管晓宏说。那是他对祖国和家乡融入血液里的爱。

“我们已经老了,该你为母校做贡献了”

回西交大任教以后,管晓宏应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外籍院士何毓琦教授的邀请在哈佛大学工作了一年多,他在这所世界一流大学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需要学科交叉融合才能出成果的领域。

为了能让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坐在一起合作,他找到一间10多年没有用的计算机房,和研究生们当起了搬运工,把报废设备安置好,“创造”出宝贵的30平方米实验室,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开展了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他的研究团队逐步扩大,后来建成了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世纪之初,母校清华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为了加快建设步伐,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清华聘请管晓宏在哈佛大学的导师何毓琦院士担任讲席教授,成立了清华大学第一个讲席教授组,管晓宏受邀担任讲席教授组成员。

管晓宏是这个讲席教授组唯一的国内高校成员,并担任了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讲席教授组植根清华十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引起国内外科学与工程界的高度关注。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讲席教授组10周年庆祝会上说:“这是根据清华与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一个伟大创新与创举”。

2003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领导换届,母校的领导和管晓宏的一些老师们希望他能担任自动化系主任。

经清华大学同西安交大商量之后,决定在人事关系不转的情况下,任命管晓宏担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

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自动化学科是全国最早成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没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管晓宏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工作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担任这样的职务备感压力和责任重大。有好心人“警告”他,如果接下这个任务没有做好,他在全国自动化界就会“声名狼藉”,没有立足之地。

“想想从美国回来时,我已婉拒了母校老师的要求,这次母校老领导说‘我们已经老了,该你为母校做贡献了’。我不能再拒绝了,要以求学精神来做好这份工作。”管晓宏说,这是一种回报和一份责任。

经过管晓宏五年的不懈努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国际学术前沿和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工程技术两个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自动化学科在全国排名重回第一,建成了一流的人才培养实验基地,科研经费翻了一番还多。

“尊师重教、知恩图报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自从离开自己恩师庄家玫后,管晓宏每当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一点进步,首先想到的是向庄老师汇报。但在那个“人事漂泊”的年代,这个小小心愿是很难实现的。

1971年春,已是“十冶”宣传队笛手的管晓宏要到华县人民剧院演出。

他听说,在自己离开莲花寺小学不久,庄老师调到了地处华县县城的咸林中学。他给庄老师写了信,请她去看自己的演出,并在信中约定,演出结束后在剧场见面。

演出开始后,管晓宏单纯地认为庄老师就在观众席上注视着自己,所以表演得特别卖力,他的笛子独奏返场三次。

演出后,他在剧场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庄老师,失望至极。四十年后他见到庄老师时,才知道信没有收到,即使收到了,庄老师也会因小女儿出生不久,不大可能来看演出。

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管晓宏写了一封挂号信给庄老师,哪知信被退回来了。管晓宏说,这是幸福之中最大的遗憾了。

1985年4月硕士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西安交通大学当教师。回到这座城市,工作之余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寻找庄老师。

凭着和庄老师相处中的零星记忆,管晓宏骑自行车多次到陕西师范大学打听庄老师的丈夫,但因为不知姓名,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线索。

从美国学成回来后,寻找庄老师的心更迫切了。

1998年,陕西卫视纪念改革开放20年,做了一期特别节目,现场访谈几十位77、78级的大学生,管晓宏是台上就坐的三位嘉宾之一。

因为时间的关系,他没有办法细说庄老师的故事,只能求导演在节目最后允许自己呼唤知道庄老师情况的观众跟电视台联系,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2007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纪念高考30年新闻节目,采访了几位当年的老考生,其中就有管晓宏。

他给记者讲了庄老师的故事,拿出了当年的准考证、装入学通知书的信封和入学须知等“文物”,希望能允许他在采访中提一下找庄老师的事情。

节目在新闻联播中播出,时长只有3分多钟,不可能多说一句与高考30年不直接相关的事,寻找庄老师的愿望再次落空。

2011年暑假前,管晓宏在一次研讨会休息期间,与华县籍外事助理小杨老师闲聊时,有了意外的收获。

小杨老师的同学在市公安局户籍部门工作,动用了一点“特权”,在户籍信息系统中很快找到了庄老师的信息。

终于等来与庄老师见面的时刻。见到庄老师首先做什么?让管晓宏想了好长时间。

管晓红(右一)与清华大学讲席教授组成员合影

“我从未给庄老师鞠过躬,先把这一课补上。”管晓宏说。

和庄老师相聚的场面并不像电影镜头中的“抱头痛哭”,甚至庄老师不记得他,也不太记得之前教导他的那些事。

“她对记不得的学生都那么好,这不正是她的伟大之处吗?”管晓宏更加敬重自己的恩师。

2014年9月11日,在第30届教师节之际,2014“艺术与科学的交汇”专场音乐会在陕西师范大学终南音乐厅上演。43年之后,管晓宏终于实现了给庄老师汇报演出。

庄老师一辈子恪尽职守,异常低调,一再嘱咐坚决不上台,否则就不来。管晓宏与西安音乐学院的演奏家合演的双长笛协奏曲曲终后,管晓宏用几分钟时间讲了庄老师的故事,乐团加演了《同一首歌》,管晓宏下台给庄老师和她的丈夫韩守湘老师献上了迟到的鲜花。

全场观众被感动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很多师生眼含热泪。出席音乐会的西安交大同事说:“艺术与科学的交汇专场音乐会震撼了全场、更是感动了全场,因为一个学生为了把这场音乐会献给他的启蒙老师,寻找等待了四十三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看到此景,多少人为之动容……”

“尊师重教、知恩图报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根基。”管晓宏说,自己也是教师,一生要向庄老师学习,去铺平年轻学生的人生道路。

猜你喜欢
母校清华大学老师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告别母校
致母校的一封信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老师,节日快乐!
回不去的母校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