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厚道

2018-10-17 10:38米丽宏
乡音 2018年10期
关键词:周汝昌蔡元培林语堂

文/米丽宏

大师的“大”,在学养,更在品德。学有大成者,多有识厚、宽博之性情;这就好比厚实、宽广的土地,可生长万物,容养万物,学识只是其中一片风景。

人赞蔡元培是古风犹存的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说的正是他温良、仁义、敦厚的性情。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在报纸上读到胡玉缙的文章,颇为欣赏;便让教育部承政厅写信邀请胡到教育部任职。当时民国刚成立,写信者沿袭清朝官场用语,开头道“奉总长谕”。胡收到信后大为不满,回信向蔡元培抗议,认为“谕”是承袭了清朝陋习。蔡元培接到信后,马上复函向胡道歉。胡见蔡元培的复函言辞恳切,这才同意到教育部任职。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对教师们,不仅关怀备至,而且温和亲切。师生们写了书向他索序,他没有不答应的。对学生和有志青年,都乐于提供帮助,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给半工半读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他对达官贵人与校工贫生态度如一。顾颉刚回忆,蔡元培上任到校那天,校工们排队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鞠了个躬,这使得人们大为惊讶。生活中,他也很和善。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发过火,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沉。他的学生在他面前可以高谈阔论,他像和蔼的老爷爷一样看着他们。他夫人说:“蔡先生这人好伺候,饭烧好了也吃,饭烧煳了也吃。”

“唯仁者能爱人”,蔡元培虚怀若谷,乐善好施,一片赤子之心,连同他创建北大的伟业一道名垂史册。

春风是爱物的,长者是爱人的。被尊为“春风长者”的胡适,温文尔雅、待人和善,也广为人知。1948年,胡适将自己珍藏的《红楼梦》甲戌本借给燕大学生周汝昌,他对周汝昌的品行一无所知,借后从未索还。周汝昌与其兄周祜昌录下副本,然后写信告诉胡适,胡适欣然赞同。周汝昌要做更深入的研究,为曹雪芹的原著恢复本来面目,胡适仍鼎力支持,又将珍藏的《红楼梦》戚蓼生序本借给周汝昌,周汝昌如虎添翼。

帮助同行,是胡适的习惯作为。林语堂到哈佛进修,由于官费未及时发放,陷入困境。他打电报回国告急,胡适倾尽私囊汇寄两千美元,助其完成研究。林语堂回国后才知个中情形。

相比蔡元培和胡适两先生,王国维敦厚得近乎于憨了。他与人交往,除谈学问或正事,很少闲聊,更不会应酬客套。他在古玩鉴赏方面颇具造诣,常有人请他看古器。他给人看古器,倘认为是假的,就会说“靠不住的”——这是假的。请他看的人自然觉得很没面子,就说这个古器色泽如何古雅,青绿如何莹彻,文字如何精致,什么书上有类似的著录,将这些提供给他作参考,请他再仔细看一下。王国维依然不多说,仍是淡淡的一句:“靠不住的。”不附和,也不反驳。

讷于言,厚于德,敏于行,这是所有大师的共性。

1983年秋,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包,自己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温厚,敦厚,憨厚,都是厚。厚,是一堵墙,隔开了尘世搅扰、利益之争和矛盾旋涡,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超越感和一份大宁静。厚,又是土壤,提供了养分和温床,生长出葱葱茏茏的学识之树,使他们收获了卓越建树和成功人生。

厚德载物,厚德载福。□

猜你喜欢
周汝昌蔡元培林语堂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天津举办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周汝昌百年诞辰纪念专辑》出版
探访林语堂故里
周汝昌为何称沈从文为真学者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