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黄酮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18-10-17 06:41姚沦沦潘燕帅朱冲洲钱依楠刘春冬
山东化工 2018年18期
关键词:载药竹叶药量

姚沦沦,潘燕帅,朱冲洲,华 娜,钱依楠,刘春冬

(湖州师范学院 求真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壳聚糖是具有安全无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1-2]。基于壳聚糖构建的载药系统表现出增加药物稳定性、具有缓控释或靶向效应以及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特殊功能,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3-4]。竹叶黄酮是从竹叶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黄酮,包括黄酮类、内酯类和酚酸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抗氧化剂[5]。目前,对竹叶黄酮的研究较多的是竹叶黄酮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的优化,以及其毒理、药理活性的评价,而关于竹叶黄酮的新剂型开发,尤其是制备成缓释微球的报道较少[6-7]。本文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竹叶黄酮-壳聚糖缓释微球,载药微球具有释药均匀、药物作用时间长等优点,为探索竹叶黄酮的药物剂型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1 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752,上海光谱;超声清洗器KQ-100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2G-6050,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台式离心机LD4-2A,北京京立离心机有限公司;光学显微镜,上海炳宇光学厂;激光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溶出度仪,上海凯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竹叶黄酮购于武汉银河化工有限公司,纯度95%;戊二醛、壳聚糖、液体石蜡、Span-80、石油醚购于阿拉丁试剂公司,均为化学纯试剂。

2 实验部分

2.1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竹叶黄酮-壳聚糖载药微球,具体操作如下:取适量壳聚糖,加入2%的醋酸,得到浓度为25g/L的壳聚糖溶液,加入设定量竹叶黄酮,控制载药比(壳聚糖投入质量/竹叶黄酮投入质量)分别为21、4∶1和6∶1,制成均匀的水相溶液备用;取适量液体石蜡,将设定量表面活性剂(Span-80)加入到液体石蜡中,搅拌均匀制成油相备用。水相与油相分别放在50℃下静置10min,然后搅拌条件下,将水相逐滴加入油相中,滴完后,继续搅拌30min,整个过程温度保持在50℃。在轻微搅拌条件下,将适量戊二醛加入上述溶液中,交联3h。原料投料质量比设定为壳聚糖∶液体石蜡∶Span-80∶戊二醛=1∶20∶5∶4。交联完毕后,静置30min,待溶液完全分层后,倒出上层乳白色液体,下层物质用适量石油醚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3次,抽滤,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竹叶黄酮-壳聚糖载药微球。

2.2 微球的形态与粒径

取载药比为4∶1微球少量,轻轻研磨分散,采用光学显微镜以1000倍观察其形态;另取适量微球分散在蒸馏水中,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

2.3 标准曲线的制定

称取芦丁标准品20mg,用30%乙醇溶液溶解,并配制成系列梯度浓度溶液。取上述溶液10mL,分别加入0.7 mL 5%NaNO2、0.7mL 10%Al(NO3)3、5mL 1mol/L NaOH显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显色后溶液的吸光度,检测波长510nm。

2.4 收率、包埋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取25mg载药微球,溶解在2%的醋酸溶液中,在70℃条件下超声回流5h,使微球中的竹叶黄酮完全溶出。溶出液按照2.3的方法显色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出微球的包埋率、载药量和收率。

2.5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

取50mg载药微球,置于溶出杯中,释放介质为蒸馏水,温度为37℃、转速100r/min,在设定时间点取出5mL释放介质 (同时补充等体积蒸馏水),按照2.3的方法显色后,测定其吸光度,并绘制释药曲线。

3 结果与讨论

3.1 微球的形态与粒径的分析

制得载药微球形态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在10~50μm之间(表1)。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吸光度(Y)对药物浓度(x)作图,得到回归方程:Y=0.0107x-0.0124,R2=0.9997,式中Y为吸光度值;x为竹叶黄酮的质量浓度(μg/mL)。

3.3 载药比对收率、包埋率与载药量的影响

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到载药微球中竹叶黄酮含量,微球中竹叶黄酮的收率,包埋率与载药量计算公式如下:包埋率= M1/M2×100%,载药量= M1/M3×100%,收率=M3/M4×100%,式中,M1为微球中药物含量,M2为药物的投入放量,M3为制备的微球质量,M4为投入的壳聚糖和竹叶黄酮总质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药载比微球的收率,包埋率和载药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载药比的增大,药物收率、包埋率都相应的增大,而载药量减小。当载药比由4∶1增大到6∶1时,微球载药量显著下降,而收率和包埋率略微增加。因此,载药比为4∶1是乳化交联法制备竹叶黄酮-壳聚糖微球的最佳比例。

3.4 载药比微球的体外释放影响

不同载药比竹叶黄酮-壳聚糖微球释药曲线见图2,结果表明:未加载的竹叶黄酮释放迅速(对照组),而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微球在水中有一定的缓释性能;而且,随着载药比增大,微球中药物缓释更加均匀、缓慢,具有更好的缓释性能。

图2 不同载药比微球的释药曲线

4 结论

本文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竹叶黄酮-壳聚糖载药微球,微球呈规则球形,粒径在10~50μm。最优载药比为4∶1,该条件下制得的微球,其收率84.9%,包埋率72.6%,载药量6.9%。采用壳聚糖微球加载竹叶黄酮,药物释放均匀、缓慢,持续释药时间长,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猜你喜欢
载药竹叶药量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介孔分子筛对传统药物的原位载药及缓释研究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药量适中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PLGA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