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用效率孕育“参天大树”

2018-10-17 01:26郭剑夫罗敏
新城乡 2018年9期
关键词:川南参天大树临港

郭剑夫 罗敏

清晨的泸州,朝阳斜照在江面上,长江与沱江浩荡逶迤,这座四川南大门港口城市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伴着35℃的高温,创业创新者们的活力与干劲升温。

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前来办理企业事务的人络绎不绝。空气中感受到“自由贸易”的活力与脉动。

走进四楼管委会办公区,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自贸试验区“落子”泸州,建立适配“新常态”的政府机制是当务之急,而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也成了管理者的常态。“当下迫切要做的就是创新适应本地的新规则,培育肥沃的土壤,让企业来了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川南临港片区口岸工作局局长朱秋润在午休间隙接受采访时说道。

行政做减法 市场增活力

对企业而言,商机稍纵即逝。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帮助企业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可以说,行政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效率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是川南临港片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4月,“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在片区全面推行,将企业开办时限由原来的平均5个工作日,压缩至2.25个工作日内。列入企业开办小时清单的33个事项中,最长的6小时办结,最短的1小时办结。对比全国,企业开办完结平均耗时在20个工作日。

这一点,泸州海蛎子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杨婷感触颇深:“以往办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至少需要提前1年,各种资质审验、质量安全检验流程走下来,往往错失了市场,还占用了不少人力成本。现在只要资料准备齐全,1个月时间就能完成通关备案。”

在综合服务大厅内,电子大屏上滚动显示着企业实时办理情况:某商贸公司办理公司备案,用时33分钟;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办理建议注销,用时45分钟;某酒业有限公司办理公司变更登记,用时52分钟……从开办至今,川南临港片区已有972家企业通过“小时清单制”完成登记。

这样的制度创新在川南临港片区比比皆是。通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川南临港片区建成行政审批“单一窗口”,集中办理行政许可371项,实现“二十四证合一”、161项“一章办结”、158项“只跑一次”、15项“一次都不用跑”,审批效率提高80%。

然而,中间环节的减少和办事流程的压缩,也让具体从事行政审批的人员和部门感到“压力山大”。为此,2018年8月,川南临港片区发布了第一批74项改革创新事项容错纠错清单,涉及15个单位和部门,也算给工作人员吃下“定心丸”。

川南临港片区纪工委副书记何锡华表示,制定出台容错纠错工作指引,就是要给改革者“松绑”,让他们在自贸“试验田”里大胆试验。

在这样的机制下,让干部少了顾虑,轻装上阵,更加积极投身于改革试验。

通关快捷化 彰显吸聚力

一年多来,川南临港片区在口岸便捷通关方面,推出“江上申报、到港直放”“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电子巡航+电子报港”“口岸查验多方协同服务”等口岸通关高效服务模式。

“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把各环节中能前置的程序往前提,做到极致,这样就能最大幅度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川南临港片区口岸工作局副局长陶奉峡说。

2017年5月31日,一批进口丰田车上海进境换装境内船舶后,上午9点50分,工作人员提前发布申报报关单,驻泸州办事处海关在运抵前完成对报关单相关单证数据的处置,当日11点03分货船到达泸州港,办理转关核销手续,11点14分海关对该批货物进行单证及实货放行。从抵达到放行,仅11分钟,不得不让人赞叹泸州港的速度。

四川乐捷物流公司泸州分公司也从这一通关红利得到了实惠。

“以前,企业报关到放行要经历有纸化交单,以及各个窗口验证,海关才验证放行,时间往往需要1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一个通关环节,实行无纸化申报、单一窗口办公后,企业报关到放行仅需要几分钟。”该公司经理杨国容说,不仅通关快,在出口退税上,出口货物只要一经保税物流中心就可向当地国税退税,大大缩短了资金占用时间。

以往,一汽大众的进口汽车零部件,习惯于从上海入境,水运转关至泸州,再转运至工厂物流,手续繁杂且耗时长。川南临港片区在对其物流、通关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后,建议企业改为从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关。通过对其暂时进出包装物进行通关流程再造,解决了循环包材复出口手续繁杂的问题,作业环节从7个骤减至2个。

2017年至今,该企业减少申报200次,减少单证提供600份,减负增效作用明显。

“这些通关便利化条件,增强了港口辐射和吸聚能力,吸引了众多出口型企业。”陶奉峡介绍,目前,川滇黔近60余家异地企业选择泸州港进口。

作为自贸试验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平台,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日前亮出喜人成绩单。依托改革创新,今年1-6月,该中心进出口货值1.2亿美元,同比增长94.8%,征收两税8958万元,同比增长134.6%。

融资享便利 解资金难题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如何借助自贸试验区的红利进行金融“造血”,就成了川南临港片区着重考虑的问题。

在自贸区,以央行为首的金融监管部门首次将“宏观审慎监管”纳入实践。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川南临港片区稳步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就是说,风险控制的底线在哪里,金融创新的边界就在哪里。

2018年4月2日,抵质押登记集成服务平台上线。将房产、汽车、知识产权、股权等分属于不同行政机关的抵质押登记业务,整合为“一口受理、一窗办理、集成服务”,盘活了存量资产,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此外,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川南临港片区目前完成郎酒集团2亿美元外资并购、泸州老窖4600万美元跨境融资。一年多来,还引进成都农商银行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27家,建立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片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4.8亿元、同比增长20.7%,贷款余额229.2亿元、同比增长44.4%。

尽管如此,占据大体量的小微型企业仍希望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叶盛经营者一家货物进出口公司,他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目前制约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希望更多的融资平臺能够入驻自贸区,这样的平台一是要有政府背书,二是要便利好操作,毕竟时机过了客户就流失了。这就需要政府提供融资担保政策上更多倾斜。”

现今,有形的竞争就是资本的竞争,可以说金融以何种便捷形式存在于自贸试验区显得尤为重要。借此可窥,以“自由贸易试验”为窗口,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但在长成“参天大树”前,政府的有为空间还很广阔。

猜你喜欢
川南参天大树临港
参天大树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川南古叙矿区煤层气资源有利区优选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
窗外的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