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终将长大

2018-10-17 05:47姚瑶
读者·校园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山墙蒙哥马利爱德华

姚瑶

最近一次回家,帮妈妈在旧房子里整理东西,无意中在书柜顶上发现一张卷起的世界地图。这张大大的地图曾经贴在我的床头,贴了很多年。

我把地图一点点展开,在加拿大版图的东海岸,有一个小小的半岛被钢笔圈了起来,边上还歪歪扭扭地写着“一定要去的地方”,那个小小的半岛名叫“爱德华王子岛”。

我不记得这是自己小学还是初中时写上去的,但我永远记得为什么会圈出这个地方、写下这个幼稚的心愿。毕竟对当时的我来说,别说翻山越海去加拿大了,就是偌大的中国我也没有去过几个地方。

一切都要从一个住在爱德华王子岛的红头发小姑娘说起。

如果你问我少年时代最喜欢、读过最多遍的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绿山墙的安妮》。并且同许多乐于把自己代入故事的小女生一样,我认定安妮就是我,我就是安妮,用安妮的话说就是——“我们拥有相似的灵魂”。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安妮系列”中的第一部,写于1902年,历经5家出版公司的无情退稿,终于在1908年面世,出版仅6个月便再版6次,其后5年内更是缔造了再版32次的辉煌纪录。《绿山墙的安妮》出版后,世界各地的读者信件便像雪片般飞往偏安一隅的爱德华王子岛,在读者的鼓励下,蒙哥马利又写下了“安妮系列”的另外6部小说。

在当时的加拿大,以乡村生活为背景、弘扬真善美的作品非常风靡,而《绿山墙的安妮》为何能够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备受推崇呢?我想,答案就在安妮身上。

安妮绝对算不上漂亮,红头发、满脸雀斑,瘦得过分,总是幻想着拥有“石膏般的额头”和“金色的鬈发”,向往灯笼袖以及成为美丽的新娘。

安妮更算不上完美,她脾气暴躁,自尊心过强,一天到晚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幻想里,不停地犯错和制造麻烦,还有着不小的虚荣心。

我想,大多数女孩在十一二岁的年纪都是这样的吧,不甘平凡并憧憬未来。

如果你刚刚翻开书,初次听到安妮开口说话,千万别惊讶于她是个话痨以及她怪异的说话方式。小安妮非常爱说话,已经到了喋喋不休、聒噪不堪的地步。小小的她偏偏钟爱大人的表达方式与大而不当的词汇,以至于总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在那里夸夸其谈、手舞足蹈。

正如安妮的外形与性格一样,故事里的每一天都是欢快的、明朗的,充满希望,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了这部作品的悲伤底色。安妮是个孤儿,一直孤独而辛苦地活着,直到阴差阳错地来到爱德华王子岛,成为绿山墙农舍的一员,她才第一次“真正属于某个地方”。但是安妮从不自怨自艾,也极少谈论自己,哪怕在述说凄苦的童年时,也会说得笑料百出。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轻描淡写,那被忽略掉的悲伤底色在故事接近尾声时,才更令人唏嘘。

蒙哥马利在“安妮系列”中事无巨细地交代了一个小女孩如何一点点长大成人,她遭遇的好人与坏人、朋友与敌人、快乐与烦恼,她一路热热闹闹、跌跌撞撞、鸡飞狗跳地长大,终于成为17岁的大姑娘,不再叽叽喳喳,不再是话痨,不再滥用浮夸的词汇,不再轻易吐露心声,成长的轨迹是如此可信,没有丝毫的突兀。此时若你再翻到书的开头,看看那个聒噪的小丫头,简直同结尾处的女孩判若两人,这种变化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或许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是从何时开始不再随口谈论梦想,不再夸夸其谈,不再口无遮拦,那恐怕就是安妮成长的开始。

爱上这本书,就是爱上了这个有血有肉的安妮,无论是开心还是痛苦,她总能看向远方,接受未知,将幻想化为向前奔跑的动力。安妮的故事并没有童话般的结局,却因缺憾而更温暖。

或许,蒙哥马利能够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如此自然流畅不着痕迹,是因为安妮的身上充满了作者自己的影子。自幼失去母亲,长期与家人分居,得不到亲情与认可,生活虽然乏善可陈,但她的脑袋里有千奇百怪的想法。所以,蒙哥马利虚构了一个安妮,记录下了曾经的自己,同时也预言了每一个爱做梦的小女孩的成长轨迹。

少年时那一本很老旧的《绿山墙的安妮》被我翻看到散架,又小心翼翼地黏合起来。我也收藏了许多不同的译本。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是我开始好奇,英语世界里的安妮究竟是什么模样呢?我开始想用安妮的语言去读懂安妮。当我问我的中学英语老师,我要把英文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看懂原版小说时,老师信誓旦旦地拿出《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对我说,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就可以了。我长大以后回想,觉得老师可能只是隨口开了个玩笑,但我认真去做了,我真的去背了那本厚厚的英语教材上的每一篇短文,熟练到无论背诵还是默写都几乎不需要经过大脑。背完之后,我读的第一本原版书,就是《绿山墙的安妮》。当我开始阅读那些长长的英文语句、小心翼翼地查词典、拆分复杂的从句时,心里又慢慢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安妮。

我想还原出一个自己的安妮。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我偶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便在看书复习的间隙,在图书馆的大桌子上,摊开安妮的原文和空白的笔记本,挑选喜欢的段落一点点去读、去翻译、去斟酌。有时我也会从订阅的英文杂志上选取喜欢的英文小说段落来翻译。彼时我从没想过这些连练习都称不上的翻译能够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我喜欢那个红头发的小姑娘,我仍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去她的故乡看一看,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然而,正是因为在图书馆里日复一日的无心插柳,如今英语文学翻译成了我重要的工作内容,译者也成了我作者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并且出版了自己翻译的《绿山墙的安妮》。我想,这才是我第一次真正握住了安妮瘦弱的小手,在触碰到她的那一刻,我有强烈的冲动,想用自己相似的灵魂,让更多人感受到她用力跳动的脉搏。

故事里的安妮有许许多多不着边际的梦想,她想写故事,她想去远方,她想成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那个人,她想站在舞台中心,让某一束光只为她而亮。故事之外的我,或许从未意识到,自己也在这熙熙攘攘的世间渴望一个特别的位置,渴望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渴望为自己来过的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我不知道是该感谢当年做了许多无用功埋头翻译的自己,还是该感谢这个红头发小姑娘。总之,我找到了自己想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我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完成,我仍有热情在未知的生活里一关一关闯下去。

《绿山墙的安妮》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安妮在自白中说,就算面前的道路逼仄狭窄,她也知道幸福之花会沿着小路悄然绽放。就算前方道路充满曲折,诚恳工作的乐趣、值得追寻的理想和意气相投的朋友都是她的收获,没有什么能够把她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理想中的梦之国度夺走。明天会怎样,愿望能不能实现,谁都无法预测,可最重要的就是往前走,一直走,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在路边拾起命运赠予的礼物。

我想命运赠予我的礼物就是这一本属于我的《绿山墙的安妮》,同时它又不仅仅属于我,它也同样属于所有与安妮一样,有过热烈与忧愁并存的少女时代的姑娘们。

虽然我还没能去爱德华王子岛,但我知道,终究会有那么一天。重新折叠起那张褪了色的大地图,我觉得成长真是不可思议又充满惊喜。

每一个小小少女终将长大成人,包括安妮,包括你我,可是有过的梦想还是要放在心上,那个真诚面对世界的孩子,请你永远爱护她。

猜你喜欢
山墙蒙哥马利爱德华
你必须充满希望
绿山墙的安妮(五)
你总要爱一个人,也总有一个人爱你
绿山墙的安妮(四)
绿山墙的安妮(三)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绿山墙的安妮(二)
痴情元帅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服老是一种清醒
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打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