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8-10-17 04:41刘晓冉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乡村经济发展

刘晓冉

摘要:乡村经济发展是提升农民经济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完成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步骤。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作为新兴产业有着重要作用。现在知识经济发展快速,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视乡村文化,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步骤。因此对乡村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文化产业;乡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009-02

前言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各种问题,现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阻碍乡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依据问题提出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的措施,探索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道路,同时不断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一、乡村文化产业概念以及对乡村经济影响

1.乡村文化的概念

很多研究人员都将农村文化产业视为是农民创作为主体,传承民间特色为重要目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实现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文化产业带动的效益在评价上标准较多,但是主要方向有两个,第一是提升乡村整体经济,第二提升农民个人收入。文化产业框架较大,同时涉及内容较多,在各个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下也有不同表现,在研究过程中没有普遍意义,因此选择文化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对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某地乡村研究之后发现,农业以及制造也依旧是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对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该地经济统计中乡村地区农林牧渔收入占总体收入20.3%,第二产业为44.8%,第三产业为33.9%。同时第三产业文化旅游所占贡献大约为19%。之后又对该地相邻乡镇尽心研究调查,同时选取5年的收入数据,从各个行业做出的贡献进行对比。在研究后发现,该地乡村旅游发展最快,同时也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但是在产业结构上,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对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在统计数据中有细微变化。在研究中对这些细微因此进行排除,同时这些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同样不能归结为文化产业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对该地产业结构造成影响,同时也没有出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

3.对集体经济造成的影响

研究文化产业对集体经济影响过程中,选择相同的5年数据,对该段时间乡村集体经济变化和文化旅游进行横向对比。在研究中从乡村集体经济、农村合作组织这些方面进行。对所选数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该段时间之内,该地乡村旅游每年有7%的增长,这个增长速度和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一致,但是在分析每个村镇之后发现,之后在文化旅游发展快速的地区在集体经济收入上高于其他地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集体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合作组织发展没有推动作用,同时也没有建立有效链接。

4.对农民收入影响

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旅游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对农民收入数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农民从依靠农业以及畜牧收入逐渐产生转移。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逐渐产生中小型制造业,这些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同时也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竞争优势明显的农居逐渐参与到文化旅游过程中,各种农家乐以及文化产品、地方特色都逐渐成为农民的家庭收入,对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重要作用。从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文化旅游发展之后,农民收入逐渐增长,家庭收入结构出现变化。因此文化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给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也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但还从发展现状看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处理,这些都是阻碍乡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阻碍,甚至在阻碍农民继续支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中利益需求

1.村民利益诉求

农民在乡村文化发展中是利益主体,同时也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持者。文化产业的发展关乎他们自身经济效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对农民是否真正参与到旅游经济发展调查中发现,在不同地区,村民對发展文化产业支持率也不同。通常在文化产业发展快速的地方村民支持率高,在发展较慢的地方支持态度有限,因此说明村民对旅游支持态度主要建立在自身利益满足基础上。

在对农民进行广泛调查之后发现,在利益需求问题上,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分配、住房、乡村交通、乡村环境、土地。在旅游发展中,村名更关注自己土地使用状况以及在自己参与的方式、收入如何分配,这些都可以看出农民在关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在重视个人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增加。

2.游客态度

对该地乡村旅游进行调研之后发现,乡村文化中游客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主要是近距离游客,所占比重60%,中距离游客为24%,其余都是远距离游客。第二主要是亲友自驾方式出游,这些占到游客70%,单位组织游客为17%,从这些可以看出游客主要是散客为主。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信息方式方面,网络途径所占比重最大,比例为35%,这些和其他渠道获得信息的方式大致相同。从游客在景点停留时间以及留宿状况和消费状况来看,都表现出短期游的特点,选择出游两天到三天之内的游客较多。

在对游客态度调查中发现,文化旅游项目中游客满意度较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如意的态度。在调查游客是否愿意重游方面,一年重游所占比例为11%,三年重游为39%,10%为三年之上,也有40%的人选择不在重游。游客对这些地区乡村文化很多都表现为重视轻松的环境以及较低的费用、得到传统的农业文化体验等这些方面。游客对文化旅游的态度诉求也是旅游发展中要重视的问题。

3.政府的态度

政府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处在主导地位,一方面文化旅游在发展中要大量资金,单单依靠政府财政不能满足文化旅游开发,在发展中要促进社会资金共同参与。资金需求对政府开发各种旅游项目困难较大,同时文化旅游在发展中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短期之内无法效果有限,这些都影响政府开发乡村文化经济。

在长期发展中可以看待,乡村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对地方经济产生较大促进,也可以优化结构,丰富财政收入层次居民收入。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政府以及居民对文化旅游在开发过程中都有支持态度。政府作为乡村文化利益体,利益诉求主要是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政府业绩以及地层社会支持度。同时也有借助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三、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1.大众消费和乡村经济发展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乡村在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这些不仅是文虎带动同时也有意识带动。文化兴趣也在带动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升级也延伸到乡村,为产业转移带来机遇,也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新方式。

大众文化大部分都是市民带来的消费热情,这些也使得乡村文化在市场运作上获得机遇,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增添经济发展新途径,同时也造成消费结构转变。居民休息时间逐渐增加,也使得多样化发展拥有消费基础,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经济可以依托自身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大众消费相互对接。

2.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城市化进程

鄉村发展中土地的使用将产生变化,总体趋势为从农业耕地转变为多元土地使用方式,文化经营也让土地功能产生变化,这些都在影响农村居民生产方式。乡村产业资源发展也使得农民逐渐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和城市发展的对接。在发展过程中农村的主要优势为环境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渐转变思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挖掘人才培养人才

农民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人才。现在农村专业人才匮乏,产业文化受到制约。因此一定要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不断巩固现有产业生命力,同时依据实际发展发展需求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文化建设中。重视管理层人才挖掘,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制度同时关注人才成长,真正做到招的到和留的下。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乡村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重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人才,希望通过分析可以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从而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乡村经济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近代乡村经济史和乡村金融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