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康轩版小学音乐教材与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比较

2018-10-18 11:23厉翊向
黄河之声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歌数量创作

厉翊向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一、演唱歌曲比较

本人统计了人音版和康轩版中以“歌唱”为类型的歌曲数量,如表1所示:

表1:人音版和康轩版中以“歌唱”为类型的歌曲数量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演唱歌曲曲目的选择方面,人音版总数明显高于康轩版,在数量上有多出33首;在总比例上,人音版小学教材选用的中国歌曲数量比例多,而康轩版在选择外国歌曲的数量上占有比例大。在年级段分布上,人音版着重于1-4年级,以演唱为主,数量多于康轩版的同年级段。而康轩版在5、6年级里演唱歌曲数量明显增多。

(一)曲目类似度比较

虽然中国歌曲在两者的教材中都占比大多数,但是就戏曲和民歌而言,人音版本教材选取了全国各地的民歌,一些地方戏曲也被选入其中,共收录51首。而康轩版小学音乐教材则多选择台湾客家民歌和当地原住民民歌,共收录27首。双方教材都有出现的歌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北京儿歌《小毛驴》和北京儿歌《打花巴掌》。这可能与两岸对民歌认识不同有关:台湾民歌由自然民歌和创作民歌组成,大陆则由创作歌曲和民歌组成。在民间流传多年的自然民歌,无法追溯他的创作者;而创作民歌则是作者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当地独特的民族风味以民间音乐的形式和特性加以创作。另外两者还有不同的认知在于大陆重视文学创作,所以在创作歌曲和填词歌曲时习惯将作词者放在前,作曲者放在后;而台湾更重视音乐的本来创作,所以台湾教材都是以曲作者在前,词作者在后的。

在现代歌曲创作方面,两岸的小学教材都以各自当代创作的艺术歌曲和儿童歌曲为主,所以现代创作的歌曲仅有几首都出现在双方的教材中,多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和80年代之后的歌曲,例如《送别》(李叔同填词)、《大海啊 故乡》(电影《大海在呼唤》插曲 王立平词曲),以及《捉泥鳅》(侯健德词曲)。

在外国歌曲的选择上,人音版教材和康轩版都有很多相同的曲目,如《木偶兵进行曲》《大家来唱》《幸福拍手歌》《愉快的梦》《铃声叮叮当》《噢!苏珊娜》《雪绒花》《哆来咪》等。除了《圣诞快乐》和《思故乡》之外,两岸对于外国歌曲的翻译都有很大的区别,以苏格兰民谣《Auld Lang Syne》为例,大陆版名为《友谊地久天长》,而台湾版名为《骊歌》。

(二)难易程度比较

人音版小学教材和康轩版小学教材都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的歌曲音域总体在g-d2之间,符合嗓音特点也保护了嗓子。低端的歌曲都较为短小活泼,儿童歌曲占绝大多数,到了高年级则逐步增加艺术歌曲的分量。两岸的教学都在5年级增加了艺术歌曲的数量,人音版教材选择的大量歌曲中有适合儿童的艺术歌曲,也有专业性较强的艺术歌曲,如《雏鹰之歌》《妈妈格桑拉》《茉莉花》《赶圩归来啊哩哩》《龙的传人》等。而康轩版选择的艺术歌曲则多偏向专业性,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天鹅之歌》等,在小学高段康轩版的演唱歌曲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其次在合唱歌曲选择方面,两岸均已二部轮唱渗透之后逐渐加入二部合唱。人音版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合唱,康轩版则是三年级下册加入合唱。两岸的合唱曲目难度相似,歌曲由短小慢慢变长,由简单过渡到较难,歌唱皆以儿童合唱曲目居多,二部轮唱过渡到二部合唱,音域范围相同,歌曲的专业性提高,艺术性逐步增加。

二、欣赏曲目比较

(一)数量比较

本人统计了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和康轩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以“欣赏”为类型的歌曲数量,如表2所示:

表2: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和康轩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以“欣赏”为类型的歌曲数量

对比表2中人音版《音乐》和康轩版《艺术与人文》可以发现在欣赏曲目的总数量上,人音版的欣赏曲目数量远远高于康轩版,是康轩版三倍之多。在中国歌曲和外国歌曲的比重上,人音版教材中中外歌曲数量相当,各占总数的一半。康轩版则多选择外国歌曲,比重约为三分之二。人音版的欣赏曲目在每个年级分布的比例较为平均,一到五年级数目相差无几,六年级欣赏曲目增多,并且在一年级就加入了管弦乐合奏的欣赏曲目,多为名曲。康轩版在低段欣赏曲目所占比例较少,仅有4首,三年级逐渐增多,高段开始注重欣赏曲目。

(二)类似度比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曲目在两岸教材中仅有两首相同,分别为华彦钧《二泉映月》和江苏民歌《茉莉花》。但是双方在教材中也收录了来自对方的创作音乐和民间音乐。在康轩版《艺术与人文》教材中,就选入了何占豪和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的红》等。而在人音版小学教材中,也收录了台湾童谣《童谣组曲》,歌曲《蜗牛与黄鹂鸟》,鲍元恺创作的管弦乐《台湾音画》《华夏弦韵》,以及台湾流行音乐《童年》等。

在外国歌曲的选择上都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富有童趣且学生容易理解的艺术性儿童歌曲,可以再欣赏曲目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普洛克菲耶夫的《彼得与狼》,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狮王进行曲》《天鹅》等),管弦乐《陀螺》,《晨景》等。但在翻译上,作曲家名字和作品名字则有所不同,比如巴赫(大陆)和巴哈(台湾),勃拉姆斯(大陆)和布拉姆斯(台湾),亨德尔(大陆)和亨格尔(台湾)等;又比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在台湾翻译为《动物狂想诗》等。

另外,对比两岸的欣赏曲目可以发现,人音版小学教材中的欣赏曲目音乐形式较多,有小提琴独奏、钢琴独奏、马头琴独奏、大提琴独奏、萨克斯独奏、单簧管独奏等各类独奏;又有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管乐四重奏等各类重奏;声乐曲也包含独唱、合唱、重唱等各类形式,包含了各国的民族音乐和原创音乐。而康轩版教材的欣赏曲目则多以欣赏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肖邦、海顿等西方古典类型艺术音乐居多,选择这些音乐家的器乐曲或者声乐曲等,声乐曲中合唱曲、歌剧、流行音乐为多。

三、创编内容比较

全球的音乐教育者都将音乐创编板块认作音乐课堂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将知识与创新相互结合,对能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音版教材和康轩版教材中,都将“编创”内容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两者在教学实施上也有很多不同。

(一)编创数量与编创原型

首先人音版教材中的创作曲目都并非“一手创作”,许多作品都是二度创作而成。在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通过调式音阶的改编,创作出不同的歌曲和器乐曲。学生多以在“原型”上通过改变节奏,加词语,创编动作,创编舞蹈等形式来实现创编。本人将人音版中的原创曲子和以中国曲子为原型的曲目的数量作对比,整理表3如下:

表3:人音版中的原创曲子和以中国曲子为原型的曲目的数量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在一共80首原创曲当中,以中国作品为原型的曲子有52首,占原创曲的63%,可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重要性。在国家宣传继承民族文化的号召下,人音教材以其自身的方式为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把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与认可大大的提升。康轩版教材在创编内容上多是以“情景提问”的方式营造一种创造的氛围。例如在康轩版《艺术与人文》第4册下的第2单元的第3课《四季》中,就提到“根据你现在所听到的音乐,在小方格中填入所学过的音符或休止符”,以“情景”的形式提出创编的要求。另外康轩版的创造原型以少量台湾本土歌曲为主。可以看出人音版努力建设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母语”的教育之路,慢慢的区别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而康轩版教材则多注重创编的“情景”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值得借鉴。

(二)编创形式比较

人音版的创编手法可以通过对改编节奏、改编旋律,给旋律配歌词、给歌词搭配情景、填空等方式,另外还有“创编曲调(曲调填空、根据节奏创编旋律、重复、同头换尾)”等可以看出人音版要求教师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并且有严谨的规划方式,需要教师有统筹课堂的能力。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创编时,首先要把握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内容有足够的认识,并且踊跃在原本经典的创编方法上实现自己对于新内容的想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记忆的范围也是需要教师注意的地方。另外,可以看出人音版对于低段和高段学生的不同需要,将体验、欣赏、学习、即兴等内容都整理得有系统性,在安排编创的板块内容上,人音版教材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律性要求。人音版创编内容的各个形式都会在每个年级出现,并且内容不断加深,呈螺旋式的特点。康轩版的创编形式主要是“歌词创编”“填音符”“旋律接龙”“歌词接龙”“改编调号”“加花、减字”等,康轩版的创编形式虽然看上去展现更多,但是每一种形式仅在一册教材中出现,最多为一个课时,不会重复出现,也不会利用创编加深教学内容,深化知识,受日本音乐教育影响,比起歌词的创编,更加注重旋律和节奏的创编。由于《艺术与人文》教材的覆盖面太广,既要涉及到音乐,表演与其他综合性艺术的鉴赏创作,又要涉及和其他非艺术性课程如历史,环保艺术,文化等领域的范畴。所以康轩版在教材编排上缺乏关联性。

通过两种教材中创编内容的对比可以发现双方都注重编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延续到其他生活领域上。但是人音版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系统,教材中还有“集体舞”“小小音乐剧”“音乐实践”等课型,不仅将音乐与综合性艺术形式相联合,也体现了音乐教材对于其他艺术学科的观照。各学科会按照模块计划进行教学,使每一课都有关联性。在创作手法上都能代表最典型的创编教学要求,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具有传统代表性。使音乐既能满足服务综合性艺术的需要,又能体现它的分科性。而康轩版由于受到课程标准要求与文本的限制,内容上无法更多的展现;在模块设计上则有更多的跳跃性,让学生在编创中体验编创的魅力,投入到自身的感受中,教师也不会让学生在单一的模式中学习,在多感知,多体验的基础上来激发创造性思维。

四、课堂乐器与知识点比较

(一)课堂乐器比较

在人音版《音乐》教材中需要演奏乐器的作品数量有33首,其国内作品21首,国外作品14首;康轩版《艺术与人文》教材中直笛歌曲数量有63首,其国内作品18首,国外作品44首。可见在演奏曲目总数上,康轩版的数量远远高于人音版,是人音版的两倍之多,并且康轩版演奏的外国曲目也多于人音版,两岸教材中同时出现的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人音版两声部合奏的曲目有7首,康轩版有6首,数量基本相同。

在人音版《音乐》和康轩版《艺术与人文》教材中,人音版低年级(1、2年级)使用的课堂乐器有双响筒、三角铁、碰铃、沙锤、响板、木鱼等;康轩版低年级(1、2年级)使用的课堂乐器有堂鼓、三角铁、木鱼、铃铛等。不难发现两岸低年级课堂上使用的乐器均为打击乐器。人音版高年级则加入竖笛和口风琴,康轩版高年级主要吹奏直笛。两岸教材在高年级课堂上使用的乐器都为旋律乐器。在演奏乐器的音域方面基本相同,调式基本以C大调,F大调和G大调为主,并且乐器以独奏、齐奏居多,少量二部合奏。总体来说两岸教材中的演奏曲目难度基本相同。

(二)音乐知识比较

在音乐知识内容方面,两版都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符,常用记号、拍号、大调音阶等。人音版在“歌唱”课和“欣赏”课中结合具体的音乐曲目进行音乐教学,将知识寓于音乐之中,并且还拓展了关于戏曲,少数民族音乐,体育音乐,影视音乐等方面知识。在教材中有“音乐海洋”“音乐图片”“音乐知识”“拓展课堂”等模块,在欣赏课上会对涉及到的乐器种类有更多的扩展延伸,例如欣赏小提琴二重奏《梁祝》,在“乐器陈列馆”中就会将提琴组的更多乐器进行展示。本册教材的最后也会针对本册学习的知识进行测评。

康轩版以“认识XXX”的形式,在欣赏和歌唱课中结合曲目讲解具体音乐知识,并且根据具体的知识设计视唱或节奏练习。比人音版多出的内容为节奏上多介绍了一个节奏型6/8拍,调式上除了人音版学习的大调调式(C大调、F大调、G大调)以外还介绍了a小调音阶,并且加入了五声音阶调式的学习。两岸教材在低段(1、2年级)都没有正式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少量的渗透,从3年级开始正式学习音乐知识。人音版教材和康轩版教材在音乐知识难度方面较为接近。

猜你喜欢
民歌数量创作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统一数量再比较
《一墙之隔》创作谈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头发的数量
创作随笔
穿花衣 唱民歌
创作心得